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充分發揮紅十字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福建省紅十字會策劃推出“人道精神 生生不息——福建省紅十字先進典型系列專訪”主題宣傳。
本期將向大家介紹專訪志愿者
武夷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隊長
李振旺
李振旺,男,1973年8月出生,現任武夷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隊長,目前,他已親自參與并成功指揮了近60場各類緊急救援活動,涵蓋了繩索救援與水上救援等多個領域,成功救援了40余人。所在隊伍曾于2010年獲“南平市見義勇為先進群體”榮譽稱號。
參與無償獻血活動
問:救援隊成立初期,您為隊伍的創立做了什么,是什么動機加入紅十字的隊伍,紅十字精神對您而言有何感召力?紅十字應急救援對您又有何吸引力?
答:我是在2023年4月26日,也就是武夷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成立時收到武夷山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李海兵的邀請加入了救援隊,懷揣著對公益救援事業的熱情,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份邀請。為了讓隊伍能夠不斷地壯大,在紅十字救援隊成立初期,我努力地號召身邊的親友一起加入隊伍,參加各種救援活動以及志愿活動。此外,我還籌集了資金用于救援隊的日常運營以及購置救援裝備。
紅十字精神是“人道、博愛、奉獻”,這一精神理念推動著我去關愛他人,勇于奉獻,積極投身到公益救援工作中去,用行動傳遞愛心與希望,號召更多人參與志愿服務。紅十字應急救援是一項廣泛覆蓋、高效響應的公益事業,它給了我更高的自由度,更多的機會,更及時更充分的消息,更完善的資源、設備,更有力的支持去加入各種救援活動。加入武夷山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以來,我已經參加了多次救援行動,包括2023年12月31日用擔架救援白云寺摔傷游客、2024年6月25日至27日搜尋黎前村失蹤老人等。一年間,我們隊伍收獲了來自獲救群眾的三面錦旗,一次次成功的救援經歷帶給了我巨大的成就感,這也不斷激勵著我繼續投身到救援工作中去。
6月黎前村搜尋失蹤老人
我和救援工作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南方特大洪水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就自發地在武夷山的星村鎮用竹筏對被困人員進行救援,獲得見義勇為證書。2016年,我親眼目睹朋友突發心梗去世時的無措,讓我意識到,掌握專業救援技能或許能挽救更多生命。在這之后,我產生加入救援隊的想法。于是在2017年到2021年我加入了藍天救援隊,任副隊長,參加救援隊組織的一系列訓練,學習更加專業的救援知識。此外,這一期間我還參加了國際救援考核,并獲得了國際救援證,水域證,高空繩索證等專業救援資質證書。
一方面,參與救援工作的堅定決心與滿腔熱情,加之持續深入的救援訓練與救援知識的積累,有效地幫助我更加高效、專業且踴躍地投入到救援工作當中。
另一方面,要進行救援活動,體能是非常重要的,在加入救援隊之前,我就會經常進行攀巖等體能訓練,積極參加馬拉松比賽。強健的體魄能夠為我順利展開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2024年武夷山紅十字應急救援工作會議
問:繩索操作在山地救援中至關重要,您是如何練就這一身過硬本領的?在復雜的山野環境中,如何確保繩索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哪些關鍵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答:我個人比較喜歡戶外攀巖,在空閑時常常會到各處山峰進行攀巖,還會和戶外運動愛好者交流自己的心得,不斷精進自己的這項技能。后面系統地學習了更多更專業更安全的繩索操作技巧。
繩結的牢固是安全的基石,我在沒有進行救援工作的時候也會一直練習打結。在實際救援過程中,想要確保繩索系統的穩固,找好錨點是首要任務。錨點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們首先要用肉眼判斷,確定在什么范圍內布置錨點,尋找這一范圍內是否有直徑大的樹,若不存在就尋找巖石,用鐵錘篩選出實心的石頭當作錨點,如果沒有適合的樹和巖石的話就用巖釘來固定。在確定錨點之后,我們需要細致地固定繩索,并反復檢查繩結是否緊實無誤,確保每一步操作都萬無一失。
參與景區應急救援
結合我的救援經驗來看,在進行救援之前一定要先定好自己的路線和救援計劃再實施救援。救援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根據救援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位置,先觀察道路和救援者的位置,然后分析道路上的落點和救援者的相對關系,為了適應繩索的垂直受力方向,最好要將在崖壁上的定點定在最后的路面落點和被救者的中點上,以便更好地進行救援和最后的順利落地。
問:能否分享一次您參與的特別難忘或具有挑戰性的救援行動?從事山野救援這么多年,您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哪些感悟或心得愿意與公眾分享?
答:我最難忘的是2020年2月的一次救援行動。有5個南昌的驢友準備用2天時間穿越這一片自然保護區,所以只準備了2天的糧食,但是到第3天由于迷路還沒有走出森林。我們接到了這批迷路的驢友的求助,決定前往救援。包括我在內共有14名隊員參與本次救援任務,在任務開展的過程中皆是由我在巖壁上通過繩索操作開路,返程過程中也是由我進行牽引。
廈門企業徒步活動安全保障
本次救援任務的困難點主要有幾個,一是這是一片無人區,沒有信號,因此我們很難聯系上受困的驢友,搜尋過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二是森林內相當濕滑,前進困難;三是救援范圍內有兩個落差大的崖壁,因此在固定繩索,通過崖壁時需要專業的技術、充足的經驗來保證我們一行19人的安全;四是冬天日照時間短,我們必須在天黑之前離開森林,這就大大壓縮了我們的實際救援時間。所幸到最后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下午1點左右找到五名被困驢友并成功將他們帶出。
從開始從事山野救援工作到現在已經有七年了,在這七年內我非常榮幸可以始終不忘初心,持續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也非常榮幸感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公益行列,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收獲。
把受傷驢友用擔架抬至白云寺山腳下停車場移交家屬送往醫院
大家可以發現我們做的事情是很有意義的,我們救援的意義不僅僅存在于救援成功的那一個瞬間,每一次成功的救援對于我們救援人員,對于被救者和他們的家庭來說都存在長久深遠的影響,我付出的一份努力最后換來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這也是我能義無反顧地投身救援工作的重要原因。接下來,我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理解和支持我們的救援行動,也希望我們的行動能讓更多人熱心地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來,讓我們的隊伍繼續不斷壯大下去,讓我們所處的這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2023年度應急救援總結表彰大會獲“優秀應急救援組織”稱號
問:對紅博云平臺您在使用過程中有什么建議?
答:紅博云平臺大大地支持了救援的系統化、公開化。但是在使用中我發現它存在一些問題可能需要繼續改進。一是審核步驟繁瑣,耗時較長,在需要快速響應的救援工作中,可能會影響到救援的時效性;二是面對需要分隊分段搜救的情況,簽到沒有分點簽到功能,影響出隊速度,希望能夠改進,更加人性化,這樣方便隊伍更好地分配人員,加快救援的響應速度,增強救援隊伍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紅博云介紹
福建省紅十字會“紅博云”智慧應用平臺于2022年正式啟用。“紅博云”智慧應用平臺納入數字福建建設整體規劃,是采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建設的紅十字會綜合業務一體化管理平臺。該平臺通過“一個平臺、一個中心、三級處理、N+應用”的頂層架構設計,緊緊圍繞紅十字會核心業務,貫通總會和省、市、縣各級紅十字會,包含募捐管理、志愿服務、應急救護等應用場景,實現公益捐贈公開透明、志愿服務科學高效、應急救護快速便捷等目標。該平臺的建成和啟動,將有效提升我省各級紅十字會的公信力和管理科學化水平。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博物致知丨快來,一起“見證新時代”2024-08-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