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訊(吳紅) 第三屆振興杯科特派(即科技特派員)賦能武夷巖茶大賽歷時一個多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市舉行頒獎典禮。武夷巖茶大紅袍、肉桂、水仙、名叢茶王悉數亮相,備受矚目。眾多年輕制茶師脫穎而出,成為武夷巖茶傳承與創新的重要力量。
大賽共收到茶樣1585個,其中武夷大紅袍599個、武夷肉桂531個、武夷水仙360個、武夷名叢95個。經過初賽、復賽、決賽多輪比拼,評選出茶王4名、特別金獎12名、金獎46名、銀獎60名、工匠獎104名。
頒獎嘉賓合影。攝影:大造吾澄
組委會特邀馮廷佺、李陵軍、何孝延、陳雪玉、劉國英、馬梅榮、徐秋生、梁立生、徐斌、吳宗燕、余盛良、王小明、潘行彪、葉蒼蒼、周澤有、許千里16位省級和武夷山市茶葉專家庫成員,嚴格按國家標準對茶樣進行審評。全程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視頻直播,現場開獎,保障賽事規范透明。
個人名義參賽的曹佳獲大紅袍茶王、武夷山市宏河谷茶廠鐘健獲肉桂茶王、武夷山市煥巖茶葉店陳藝行獲水仙茶王、武夷山市忠孝傳家茶業有限公司吳孝忠獲名叢茶王。
大紅袍茶王曹佳系武夷山首批茶藝師出身,從事茶行業十余年。其參賽經歷頗為傳奇,2019年第一次參賽即獲肉桂茶王,今年第一次參加振興杯即奪大紅袍茶王。她大部分時間做的是原料收購和供應,有了滿意的產品才送樣參賽。收百家茶,集百家之所長,所以對講究拼配工藝的大紅袍特有感覺,她這樣風輕云淡地解釋獲獎原因。曹佳像一位斗茶界隱者,平日與世無爭,出世一鳴驚人。
大紅袍茶王曹佳(女)接受獎牌。攝影:大造吾澄
肉桂茶王鐘健是本屆大賽最年輕的茶王。90后的他從爺爺、父親手上承得制茶技藝已經14年了,他讓父親上臺領獎,以表達感激,分享喜悅。這次參賽,鐘健選用自家高山生態茶山原料,手工制作,成就了巖茶大賽肉桂品類首位“三連冠”,即當年度連獲三個肉桂茶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他獲評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制茶“第三屆傳承者”,這是武夷山新一代制茶師的至高榮譽。
肉桂茶王鐘健。本人供圖
水仙茶王陳藝行是科班出身,2012年畢業于原天福茶學院第二屆茶學專業。這次參賽,他選用的是堅持8-9年生態化管理的青葉原料,茶湯呈現高級蘭花香。陳藝行不是武夷山人,意味他的巖茶之路并不容易,但他一路拜名師求技藝,充滿信心。他說,我是真的因為熱愛選擇了茶。如今,他創立的“煥巖”品牌,已經在廈漳泉擁有5家品牌店,在廣東、上海、湖北等地擁有十幾個品牌專柜。
水仙茶王陳藝行。本人供圖
名叢茶王吳孝忠和振興杯大賽很有緣分,是上一屆大紅袍茶王得主。他參賽的初衷,是檢驗自己做出的茶能達到什么水準,因為斗茶賽能給出權威答案。從2015年開始,武夷山大大小小的斗茶賽他都會參加,是名副其實的勞模選手和獲獎大戶。目前擁有粉絲10W+,他深諳互聯網流量和銷售技巧,并不斷提升制茶工藝,雙輪驅動,成功盈利。吳孝忠不愧為武夷山網紅里最會做茶的新一代制茶師。
名叢茶王吳孝忠。本人供圖
四位茶王均為80后、90后茶人,在激烈的斗茶大賽中突圍而出,站到了最高領獎臺上。展望未來,在科特派的助力下,他們都有信心繼續提升茶葉種植制作技術,擴大茶葉產能,精耕茶品牌,為武夷山的茶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近年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以“三茶”統籌發展為引領,聚焦文化賦魂、科技賦能,推動茶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茶科技特派員走進基層,投身于鄉村振興事業,為茶企、茶農帶去新理念、新思路、新技術。武夷山市副市長張立明在頒獎典禮致辭中說:“全市115個行政村實現了科特派服務全覆蓋、茶產業全產業鏈實現了科特派服務全覆蓋。”
武夷山市茶產業科技特派員協會會長余盛良表示,目前主要在茶產業種質資源、生態種植、生產加工、衍生品開發、市場營銷和茶文化茶品牌建設6個領域發力,推行茶山生態防控、生物防治、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推廣“智慧制茶系統”,及時了解、解決茶農茶企在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茶產業綠色發展助力。
武夷山茶企巖湶號連續三屆參與該賽事。其品牌代表陳敏認為,振興杯巖茶大賽的意義不僅在于選出優質茶品,更在于為制茶師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從而在新一代茶人中篩選出優秀的傳承接班人,讓武夷巖茶技藝和茶文化薪火相傳。
本屆賽事由南平市農業農村局、南平市科學技術局指導,福建省茶葉學會、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助力鄉村振興專班、武夷山市發展改革和科技局、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武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武夷山市茶產業科技特派員協會承辦,福建武夷國際茶葉交易中心協辦,福建省巖湶號生態莊園有限公司總贊助。
附獎項公示全名單: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博物致知丨快來,一起“見證新時代”2024-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