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6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見習記者 湯海波)《泉州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2025年專項行動方案》近日出臺,明確持續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確保年內新增投產企業1000家以上,新增產值1000億元以上。
“我們將持續深入打造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2.0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長蔡戰勝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泉州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抓住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等政策機遇,以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以創新推動產業鏈高質量重塑,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新興和未來產業集群集聚,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目前,泉州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及配套用房2100多萬平方米、千畝以上園區43個,累計投產企業1200多家,已納統企業440家,年產值超千億元。
堅持高質量發展,泉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升級、新興產業規模化拓展、未來技術產業化落地”思路,通過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吸引優質項目、人才等集聚,推動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讓企業和人才實現“有家有業有同行、有詩有畫有遠方”。
蔡戰勝表示,泉州堅持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持續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把2025年確定為“項目提效年”,著力推動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轉段換擋,重點抓項目投產達效納統、抓園區運營管理能力提升,進一步實現見投資、見產出、見就業,持續豐富拓展新型工業化的內涵。
泉州正聚焦縣域重點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推動“四鏈”融合,明確強鏈補鏈方向;開展組合式招商,以營商環境吸引“項目+人才”團隊,扶持科創企業成長。深化“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推動企業技術改造與增資擴產;按照“儲備、培育、提升”原則,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加快創新要素集聚,建設中試平臺,促進“從研到產”;構建多元金融體系,探索“共同成長計劃”,設立產業基金;深化產教融合,優化招工引才政策,鼓勵校企共建。健全生產生活配套,按7∶3比例構建空間,推動創新平臺落地,促進園區向產業社區轉型;實施節能降碳行動,創建綠色園區,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借助《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修訂,整合園區,拓展管轄范圍;建立標準化體系,修訂重點領域標準;加快智能化改造,構建智慧大腦,提升園區運行效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蔡戰勝表示,泉州將把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貫穿全年工作的主線,更加注重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奮勇爭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泉州實踐。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時政新聞 頻道推薦
-
李希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2025-03-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