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從小聰明伶俐,學習好,在學校還是班干部。但是從2017年9月開學以后,佳佳飯量變小了,而且從不挑食的她只吃軟的甜的。再后來,佳佳吃飯越來越少,總說“舌頭痛”,而且情緒越來越壞,常發脾氣,經常對父母的問話不答,甚至不吃不喝。2017年年底佳佳被送到了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兒童醫院急救中心治療,入院時孩子的體重僅36斤,整整瘦了39斤。
佳佳住院后,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崔永華主任給孩子進行了院內會診,排除了重性精神病和癔癥性精神病和厭食癥,認為孩子不斷咬舌頭,是因為總覺得舌頭癢,只有通過不斷咬舌帶來的疼痛來暫時緩解這種“刻骨銘心”的癢。最后,崔永華診斷佳佳患上了一種特殊的抽動癥——感覺性抽動,并給其制定了針對性藥物治療合并心理放松的治療方案。佳佳很快就病愈出院了,而且也不咬舌頭了。
崔永華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近年來,抽動癥因其逐漸升高的患病率引起關注,該癥多起病于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無目的、反復、快速的一個部位或多部位肌群運動抽動(如擠眉弄眼、作怪相、聳肩膀、甩胳膊踢腿等)和發聲抽動(清嗓子、咳嗽聲、鼻吸氣聲、說臟話等),并可伴發其他行為癥狀,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強迫癥狀、情緒問題、攻擊破壞行為、學習困難等。
抽動癥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病程長短不一,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為3~4:1,平均起病年齡為6歲。
據崔永華介紹,抽動癥在發作之前,部分患兒是有一定感覺存在的。個別抽動癥患兒抽動發作之前表現有先兆感覺,包括嗓子癢、眼不舒服、脖子癢、脖子痛、頭暈、頭疼、胸悶,有東西壓肩膀及說不出的不適感。其中嗓子癢較常見,約占26%。在本案例中患兒的舌頭癢就是一種先兆感覺,而“咬舌頭”就是這種感覺導致的抽動行為,從而被稱為“感覺性抽動”。由于不常見,所以很容易被誤診和忽略,特別是6歲以下患兒,不會描述這種感覺,所以就更不容易發現,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對于嚴重的抽動障礙兒童,早期應用合理的藥物治療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綜合治療成功的基礎。目前尚缺乏國家批準的治療抽動癥的中藥方案,所以西藥治療仍是治療抽動癥的主要方式。
心理治療是綜合治療的保證和減少合并癥的重要手段。除藥物和心理治療外,還應注意妥善安排孩子日常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緊張疲勞,適當參加一定的體育和文娛活動,使其盡量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之中。
因為食物添加劑等可促使這類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包括活動過度和學習困難。含咖啡因的飲料可加重抽動癥狀。為此,對這些兒童的食物應避免含有食物添加劑、色素、咖啡因和水楊酸等。
責任編輯:劉微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父母吵架殃及兒子 8歲小男生被查出抽動癥2017-01-12
- 最新健身減肥 頻道推薦
-
“大姨媽”期間,看到食物要克制,但這5種食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