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是一家難以捉摸的公司。這家估值690億美元的在線打車公司就像一個侵略性極強的物種,正在入侵全球許多城市,并永久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過去6周,Uber的絕對領先優勢開始出現裂縫。在燒掉數十億美元之后,Uber退出了中國市場。在6個月時間里,Uber損失了12億美元,幾乎相當于亞馬遜業績最差一年的虧損。Uber的投資方仍在對該公司施加壓力,要求該公司上市,從而實現投資回報。
Uber對投資人闡述的基本邏輯是,該公司將成為全球下一代出租車平臺。因此對該公司而言,退出中國市場,以及巨額虧損似乎是令人擔憂的信號。不過,Uber真正的前景可能有很大不同。收縮規模的舉措可能很艱難,但如果希望贏得更大的回報,那么這是必要的犧牲。
敗走中國市場
Uber的“艱難8月”從中國市場開始。當然,在中國市場Uber與滴滴出行之間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但這是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
卡蘭尼克今年6月表示:“我們是中國市場排名第二的公司,這意味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正在把所有一切投入戰場。”
中國是Uber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然而Uber卻無法再繼續支撐巨額虧損。Uber的競爭對手近期完成了73億美元的一輪融資,其中包括來自蘋果的10億美元資金。盡管Uber正在中國60座城市開展業務,但滴滴覆蓋的城市已超過400個。
卡蘭尼克最終意識到,應當放棄這一市場。
他在宣布出售中國業務的聲明中表示:“作為創業者,我早已知道,取得成功不僅需要聽從你的大腦,還要追隨你的內心。Uber和滴滴正在中國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而兩家公司都還沒有在這里盈利。從長期來看,實現盈利是發展可持續業務,以最佳方式服務于中國乘客、司機和城市的唯一方式。”
Uber選擇從虧損嚴重的中國市場抽身,這可能令投資者緩了一口氣。不過Uber還面臨另一方面的問題:未來的估值潛力。創業公司推銷自身的關鍵在于潛在市場,即未來的發展空間。在退出中國市場之后,Uber實際上拉低了未來增長的天花板,收縮了市場總體規模。
這正是Uber未來故事轉變的關鍵。Uber在某一市場的潛力或許正在縮小,但卻開辟了一個全新市場。
“貨運版”Uber
8月早些時候,在宣布離開中國市場的兩周后,Uber公布了另一個項目:無人駕駛汽車。
作為Uber最重要的研發項目,無人駕駛汽車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取得了進展,并在匹茲堡發布。中國市場或許是一場失敗,但看起來Uber正在解決該公司業務現存的威脅。
Uber公布的這一消息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通過開辟一個全新領域,這解決了Uber的市場規模問題。
Uber宣布收購創業公司Otto,進軍貨運業務。Otto的技術將傳統卡車變為自動駕駛車輛。
關于Uber是否計劃進軍貨運業務,卡蘭尼克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表示:“首先在于,我們將進軍貨運業務。其次則是,從全球來看,這是一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行業。我之前總是說,地面客運是個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業務,目前又出現了另一個這樣的領域,這就是貨運。這是一個充滿挑戰,有趣而微妙的行業,進入這一行業投入巨大。然而對我來說,這令人興奮。我們需要看看,未來這會如何發展。目前仍是初期階段,我們仍處于研發過程中。”
這表明,卡蘭尼克正在巧妙地擴大公司未來的商業潛力。Uber不再僅僅是一家打車公司。卡蘭尼克目前正在討論,如何發展一家橫跨兩大數萬億美元市場的業務。如果Uber能突破貨運業務,那么中國市場的失敗關系不大。
從頭開始的無人駕駛
盡管未來的前景很美好,但一家投資方表示,這似乎像是聲東擊西的策略。實際上,Uber面臨著更大的問題。
彭博社報道稱,Uber的虧損仍在繼續上升。2016年前6個月,Uber的虧損超過12.7億美元。第二季度,此前盈利的美國業務再次出現虧損。而Uber表示,這是由于向司機提供的補貼。(或許這也是Uber關注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因。)
彭博社的報道指出,Uber的虧損幾乎史無前例。亞馬遜虧損最嚴重的一年是2000年,虧損總額為14億美元。Uber在6個月的時間里虧損就接近這一數字。去年,Uber的虧損也超過了20億美元。
然而,正如卡蘭尼克自己所說,他追隨內心離開了中國市場,讓Uber和滴滴都能實現盈利。由于Uber離開了中國市場,投資人將看到下季度Uber的虧損減少。對卡蘭尼克來說,情況不再是不惜一切代價地投入資金。
不過,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和卡車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承擔風險。這一研發項目尚未得到證明,而卡蘭尼克也指出,他不能在這一過程中犯錯。對于Uber,中國市場可能是一場不光彩的失敗,但卡蘭尼克眼中的未來已不僅僅是征服每個打車市場。
卡蘭尼克未能征服中國,但他可以承受這樣的失敗。Uber未來將成為一個物流平臺,從客運走向貨運,并借助無人駕駛汽車的力量。卡蘭尼克知道,他需要利用Uber的資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繼續執著于中國市場。
卡蘭尼克表示:“我們理解到,世界將走向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因此如果這一目標成真,而我們沒有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將會發生什么?如果我們不是自動化經濟的一部分,那么未來將會從我們身邊溜走。”
在沒有結束第一幕的情況下,Uber正在啟動公司歷史上的第二幕。然而對于一家有著雄心壯志、估值69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Uber可能別無選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高科技!英國現無人駕駛巴士2017-04-07
- 樂天最新消息 樂天集團為何堅決不離開中國市場?中國人該怎么做?2017-03-31
- 樂天大規模退出中國市場!已關閉9成門店 樂天關閉門店數量公布2017-03-23
- 無人駕駛投資駛入快車道2017-01-09
- 巨頭蜂擁的黃金賽道 無人駕駛“方向盤”該往哪邊打?2016-12-30
- 中國首列無人駕駛地鐵在香港開通 連駕駛室都沒有2016-12-21
- 星巴克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5年內增設2500家新店2016-12-17
- 谷歌無人駕駛項目成獨立實體 商業化生產在即2016-12-14
- 中國入世15年到新節點 美日歐欲反悔世貿承諾2016-12-12
- 加碼中國市場 奔馳在華或生產電池和電動車2016-12-07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長沙現微型古籍 疑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時作弊之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