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IP迅速躥紅,成為泛娛樂產業最熱門的詞語,圍繞一些熱門IP進行影視、游戲、衍生品開發成為行業標配。雖然IP的源頭很多元,但網絡文學目前已經成為IP最主要源頭。
1月11日,國內最大網絡文學公司閱文集團CEO吳文輝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認為,網文版權價格這幾年數倍增長說明了網文的價值正在被重視,一些網文寫手年收入已經破億。
“網絡文學作家也已經是當前中國最有活力的創意者,目前來看,我還沒有看到另外有同類型,或者更加有活力的群體在其他平臺涌現,所以我是覺得,未來越來越多的內容還是會取材于網絡文學,當然我不能說是唯一的來源,我只能說是最重要的來源。”吳文輝表示。
過去幾年,IP幾乎意味著內容產品投資收益保證,因為其背后有龐大的粉絲基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流商業模式已從“流量經濟”變為“粉絲經濟”。PC時代人們講的是渠道、流量,內容并不穩定,但IP使“內容為王”得以實現,IP甚至被認為是內容反抗渠道霸權的秘密武器。
無論是影視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甚至BAT,都希望通過IP化留住用戶注意力。目前BAT已全部入局,騰訊文學、百度文學、阿里文學相繼成立,雖各有側重,但目的都在于圍繞IP打通文學、游戲、影視等泛娛樂產業鏈。
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騰訊首席運營官程武率先提出了“泛娛樂”的戰略,IP是該戰略核心,并將若干公司整合成國內最大的網文公司閱文集團。程武向記者表示,五年前騰訊互娛在業界提出了泛娛樂概念,五年后的今天,在原有業務基礎上,完成了游戲、動漫、文學、影視、電競五業務的泛娛樂布局,致力于共同構建一個以IP為核心、開放自循環的泛娛樂新生態。而網文公司,毫無疑問,是當今中國數字文化內容領域最活躍的IP源頭。
網絡文字在IP產業鏈占據的主動權也直接推高了網文版權價格以及寫手收入。
吳文輝向記者表示,目前閱文集團平臺上寫手最高年收入已經超過一億元,2016年,閱文集團向旗下作家發放稿酬近10億。旗下年收入過百萬的作家已經超過100位,其中新人作家比率高達50%。
2014年被稱作IP元年,近三年IP價格有5~10倍的漲幅。對此,吳文輝認為這是一種價值回歸:“相比于中國未來萬億文化市場,作為最根本的文學作品的創意源頭,這個價格還遠遠沒有到達極限。”
對于作家上億的年收入組成,吳文輝透露:“過去是出版社稿費版稅,現在已經非常多元化了,包括來自于網上電子閱讀付費、在QQ閱讀上的付費和打賞的收入,以及小米多看、中國移動,改編、改編影視劇、動漫產品、電影產品、代言等的收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向明星化轉變,我覺得這是未來作家的優勢。”
對于未來IP的開發,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形成一個IP的輪轉消費,包括多層次的輪轉以及根據內容進行消費的預熱和消費的孵化。比如從網絡文學和有聲產品開始,再改編成漫畫、網絡劇和電影。“孵化還有一個好處是可以做消費者的預測,因為你在做互聯網IP輪轉時,你就可以看到消費者對你的反應,所以從中去把握你的IP到底有沒有受到市場的歡迎。這是內容孵化的價值觀。”他說。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網絡文學頻現“抄襲門”:連錯別字也一起抄2017-09-28
- 揭網購“用戶體驗”寫手利益鏈:很多產品沒用過2017-09-11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滿血版vs非滿血版 同配置筆記本之間就差在這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