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手機顏色成為討論熱點之一,從蘋果的姨媽紅到華為、OPPO的草木綠,還有更多其他顏色的手機。
功能機時代,手機顏色很多,但這么炒作顏色的少見。不過功能機缺乏一種消費電子的時效特征,智能機則是消費電子,有消費品的特性,有必要通過多彩的形象刺激消費,區隔消費者,但從炒作顏色來看,基本說明手機業營銷到了一個強弩之末的狀態。
速朽的,一般都很美,它是要在最短的周期甚至瞬間展示自己的,但往往也是病態的象征。體現在一個行業里,往往意味著已經高度成熟。
確實,移動互聯網崛起初期,品牌手機的顏色是比較單調的,多表現為黑、白、銀、金以及它們的交融。
這里面的規律,筆者認為,不是不可以馬上都變成多彩的,而是在產業初期人們有這樣的心理:它們有較高的定價權,更側重產品本身,就是以產品為中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以用戶為中心。
這個階段,定價權與議價權在廠家,價格也相對較高,不用考慮什么花哨、討好消費者的顏色,就算內部系統比較差,也能很快賣出去。廠家不太可能在外觀顏色上用心太多。何況,每種顏色因為適合的人群不同,也會隱含相應的設計、材料及營銷成本,且不可能出貨太多。
炒作手機顏色標志著市場競爭確實到了一個關鍵的節點。好的一面是,它確實是在通過色彩提升消費體驗;但跳出科技產品終端的顏色,筆者要談談整個科技業的顏色問題。
整個科技業比較崇尚藍色。許多跨國公司的LOGO都是藍色的,微軟、FB、IBM、谷歌(微博)有藍、紅、黃、綠四種顏色,但是藍色處于中心地帶,新興的Twitter、Tumblr、Instagram也是如此。IBM有藍色巨人之稱。上世紀90年代末“深藍”戰勝人類國象大師后,藍色的標志更是成了科技業的代表,并直接影響了后來互聯網的顏色隱喻。
美國網站The Awl之前刊登過約翰·赫爾曼(John Herrman)一篇文章《互聯網為什么這么藍》。他說,互聯網以藍色為主色調,這是因為藍色是能夠顯示內容的最佳顏色。
就直觀與直覺來說,日常生活里,藍色與白色是我們見到的對比最分明的一組,比黑白的對比更能刺激視覺,且藍色容易給予人一種神秘與遼闊的強烈感受??萍紭I以藍色為基調,對比白色的背景,應該有強烈的發生學意義。另一方面,每個國家都有顏色禁忌,而藍色是相對較少被視為禁忌的顏色。
第一個流行的瀏覽器Mosaic將互聯網變成了藍色,而瀏覽器基本上是早期的互聯網象征,它也是一種界面,決定了后來多年的UI設計。
眾多的選擇原因里當然也有別的偶然,比如馬克·扎克伯格解釋Facebook為什么是藍色的,那是因為他是紅綠色盲,藍色之所以成為Facebook的主色,對他來說是最豐富的色彩,他可以看到所有的藍色。
其他顏色也有被用于科技企業的LOGO,其中綠色也很常見,比如AMD的LOGO就是綠白色,但整體上藍色還是占據了優勢。幾年前,AMD前總裁德克離職時說:“我的血液永遠是綠色的。”更多年前,楊致遠從雅虎離職時說:“我的血永遠是紫色的。”
科技業在逐漸融入更多顏色,但手機產品終端在顏色上的大做文章,卻并不能代表整個科技業的基調與氣質。后者需要穩定,當然科技業也在經歷著祛魅歷程,尤其是摩爾定律的演進快到盡頭?,F實中,視覺里的藍色,一旦沾染了灰塵,會比其他顏色更顯陳舊氣質。整個IT與互聯網領域,確實都面臨著一輪深刻的技術革命。
眼下許多細分領域都呈現出一種疲憊,行業大整合案持續上演,充滿著強烈的不安和焦慮。筆者相信,這種動向之下隱含著革命,只是時間問題。
技術氣質的變化,一定會帶來科技業的視覺符號的改造。筆者相信,藍色會重新獲得巨大的力量。但是這個階段,由于人們對于微觀科技的創新懷有極大的期待,而后者仍還沒有呈現出偌大風貌,一切都處于焦灼期,能感覺到的是這一周期的科技,帶有一些神秘,經常呈現為另一種顏色——黑色,它對應著目前有些神秘又有些泛濫的“黑科技”。
“黑科技”一詞出自《全金屬狂潮》,原指非人類自力研發,凌駕于人類現有科技之上的知識,引申為以人類現有的世界觀無法理解的獵奇物。也就是說,它本來帶有超越人類理解范疇的獵奇心理,但最終被用濫,庸俗化了,成了庸俗的獵奇。
這個階段的科技確實是黑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黑。
一個創新不力的年代,或者說是在一輪顛覆式創新之前的階段,用營銷手段將本來的主流技術包裝成一點應用,然后命名為“黑科技”。很多時候微不足道,或者純粹制造陌生的、短暫的驚喜,所以很快就被忘記。這就是“黑科技”之“黑”的來歷。
2000年~2004年左右的科技還是“藍”的,那是傳統IT巨人的年代。藍色巨人IBM借助強力的轉型變革,當然還有初級的人工智能,正迎來一輪輝煌期。當時活蹦亂跳的互聯網企業也常常是藍色的標識。就是說,藍色成為科技之色,確實有它代表創新、啟發夢想的文化心理學味道。
如今,摩爾定律驅動力走弱,在革命性的材料、工藝、結構出來前,科技也會經歷一段庸俗化旅程,且周期應該不短。這個時候,競爭同質化嚴重,營銷噱頭開始層出,一切呈現為混沌狀態,沒有明朗,人們內心懷有期待,也充滿恐懼。于是科技就成了“黑”的,它從啟發夢想變成了小確幸一般的噱頭刺激,一點點麻醉。這種迷茫中,手機業的顏色炒作,不過是混沌期表層的虛幻符號。
當然筆者不否認應用層面的微創新有它巨大的價值,也并不唯顛覆式創新論。但“黑科技”過頭了,成了營銷麻醉。最后的效果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成為應用的雞肋,許多時候徒勞地消耗著我們的資源。
《說文》里,“黑”,代表的是“火所熏之色”,從炎,上出,它的本義其實是古代的煙囪。無論是野火、炊煙、工業之煙,還是狼煙,它們都需要揮發到遼闊天空的通路。
“煙囪”的意象,也是科技業自發尋找的出路,它有暗中累積的巨大生命力。“黑科技”會經歷它自身的演變,行業也會自尋出路。
所以科技可以是藍的,也可以是黑的,但必須超越“黑科技”的營銷噱頭與營銷心理,為科技產業真正打開創新出路,才會有真正的驚喜。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研究表明智能手機會使人智力下降 大腦變遲鈍2017-11-07
- 新一輪顏色大戰!這雙鞋子到底是灰綠還是粉白網友熱議不斷2017-10-13
- 傳一加手機5T配18:9全面屏 這一切可能不是真的2017-10-10
- 華為怒懟蘋果 Mate 10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手機2017-09-19
- 新iPhone手機或售1000美元 有何新功能為何賣這么貴?2017-09-12
- 日本智能手機悲催 富士通正式宣告放棄手機業務2017-08-24
- 今晚發布!紅米Note 5A外形曝光:對稱美 高顏值2017-08-21
- 新娘手捧花一般多少朵 婚禮手捧花顏色選哪種好2017-08-16
- 華為手機第三季度超過蘋果概率極大 成全球第二2017-08-11
- 松下正式重啟智能手機業務 MT6737賣1100元2017-08-10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滿血版vs非滿血版 同配置筆記本之間就差在這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