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李蘊坤

      3月18日,蘋果官網發布了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升級版。然而,就在新版本發布不久前,有報道稱250名科學家聯名請愿,警告用戶不要大量使用會發出無線輻射、用于Wi-Fi、藍牙和通信的設備。報道特別點名AirPods,稱長期使用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請愿書中,科學家表達了對“非游離電磁場(EMF)技術”潛在風險的關注,這是所有藍牙耳機都采用的技術,國際上通常用SAR值來表達這種技術的輻射值,但《IT時報》記者查詢發現,蘋果官網并未公布AirPods的SAR值,而國內檢測機構在這方面很少具備檢測能力。除此之外,京東上售賣的幾款藍牙耳機,連國家規定的SRRC官方認證都沒有。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藍牙耳機種類繁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它們究竟輻射有沒有超標?長期佩戴是否安全?記者拆解了幾款耳機,試圖尋找答案。

      AirPods至今沒有公布輻射值

      EMF,聽起來很技術,其實和我們生活非常近,日常使用的手機、微波爐乃至藍牙耳機,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

      SAR值,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衡量人體吸收的無線終端產生電磁輻射的計量標準,它對人體每克(也有每10克)所能吸收的電磁輻射(RF)最大值進行規范,比如,以6分鐘計時,人體腦部的SAR值必須低于1.67瓦特/千克。

      此前,蘋果官網上公布了具備藍牙和無線功能手機及智能手表的SAR值,但對于使用時離大腦最近的AirPods,盡管已上市兩年,蘋果卻至今未公布其SAR值。

      蘋果官網顯示,最新發布的手機iPhone XS、iPhone XR的SAR值按照國際標準(人體每克吸收輻射值)分別為1.19瓦/千克以及1.17瓦/千克,而按照我國標準(人體每10克吸收輻射值),兩款機型的SAR值同時為0.99瓦/千克,均沒有超過1.6 瓦/千克及2.0 瓦/千克的標準范圍。據官方介紹,這些數據是在iPhone 電磁波發射功率被設置為最高級,并模擬無間距緊貼頭部使用及以5 毫米間距貼近軀體佩戴或攜帶使用時所取得。

      在蘋果官方提供的SAR值查詢平臺,記者發現,除了iPhone 全系列,Mac、iPad、iPod甚至iWatch系列都開放了SAR值查詢,卻唯獨不見無線藍牙耳機系列。對此,記者致電蘋果客服,對方表示,關于AirPods的輻射情況,目前蘋果沒有直接的測試數據,也無法確認專家所說的高頻輻射準確性,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用戶投訴說由于輻射受到影響。”

      國內沒有設定強制標準

      據了解,SAR值的測試主要用于筆記本電腦、手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及電子設備,而在藍牙耳機標準上尚未通行。目前在中國銷售的無線產品,包括無線路由器、無線AP、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等在上市前必須取得中國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認證的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SRRC),SRRC對無線設備的頻率范圍、發射功率、占用帶寬及雜散發射等進行了標準限值,但在SRRC的檢測標準并沒有納入SAR值監測。

      “SRRC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考量這些藍牙無線設備之間,或者與其他公共頻段之間會不會形成信號的干擾,并沒有考慮到這些設備對人身體的影響。”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工程師田禾箐介紹說。

      記者隨后又聯系了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和上海滬頂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專業從事電子計量測試的專業檢測機構也表示,此前從未收到來自藍牙耳機廠商的送檢,在技術和設施的配置上也不匹配,“藍牙耳機的信號大多是4G轉無線,目前大部分的檢測設施停留在3G階段,因此不具備檢測能力。”

      在不強制SAR檢測的情況下,目前國內只能依靠SRRC來界定藍牙耳機生產是否合規,“從今年2月1日開始,市場監測部門開始加強對藍牙耳機SRRC的認證,不達標的將處罰5萬到20萬不等。” 一家參與SRRC檢測認證的機構透露,從去年開始,國家大幅降低了SRRC的檢測費用,加大了處罰力度,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無線藍牙終端廠商主動送檢。

      不過,記者在京東上隨機選購了夏新、紐斯、斯泰克、畢亞茲、尚科等五款藍牙耳機,發現其中大部分包裝上都未標注SRRC官方認證的CMII ID,隨后記者在“中國無線電管理”官網上,核實這些品牌都沒有獲得SRRC官方認證。

      使用時長可能是主要影響因素

      “藍牙傳輸中使用的電磁頻率產生輻射會射入人腦,有致癌風險。” 此次聯名的專家團指出,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EMF會對人類造成“致癌”風險,包括基因損傷、神經紊亂等,原因可能與長期接觸電磁場有關。

      《IT時報》記者在“中國無線電管理”官網上查詢獲得SRRC認證藍牙耳機的部分基礎參數發現,包括蘋果AirPods、網易嚴選、小米、JVC、BOSE、BEATS、華為、魅族在內的藍牙耳機頻率范圍均在2400-2483.5MHz之間,發射功率均標注為≤20dBm(EIRP)。

      “按照頻率范圍簡單判斷,藍牙耳機單次輻射值不會很高,但如果長期使用,后果卻很難估量。”一位從事計量測試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很早就對電磁環境衛生進行了限制,在2015年1月實施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制》中,明確規定了公眾在電場、磁場暴露的控制限值,根據頻率范圍劃分,30MHz~3000MHz頻段內的電場強度必須在12V/m以下,磁場強度在0.032A/m以下;《中華人民共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也對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進行了分級,在300MHz-300GHz微波頻率中產生的輻射強度只有小于10μW/cm2才能達到一級安全區,小于40μW/cm2達到二級中間區。

      “簡單從理論上分析,單次測量藍牙耳機的輻射強度都不會超過這些范圍,但這些測試值的形成都有特定時間限制,而日常使用藍牙耳機的實際時長以及與人的身體接近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產生的危害很難具體估量。”上述測試機構人士表示。

      拆機評測:價格會是影響輻射的因素嗎?

      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蘋果推出一代AirPods以來,帶動了真無線立體聲耳機(TWS)市場熱潮,至今保持了60%的增長率,AirPods更是在2018年第三季度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 2019年預計有上億臺TWS耳機出貨,加上其他非TWS的藍牙耳機,整個無線耳機市場達千億元。

      然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無線藍牙耳機中使用的電池、藍牙模塊(發射器)、芯片以及揚聲器線圈都會產生輻射,而內部設計、使用配件等不同,也都會影響輻射值,”甚至有些藍牙耳機虛標藍牙功率,在藍牙芯片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配件強制放大傳輸功率,從而變相加大了輻射值。

      “從某種角度來說,信號傳播越遠、越穩定,輻射也就越大。”上述檢測機構工程師認為,AirPods采取入耳式,與大腦的距離很近,同時在其耳機尾處配置了一塊幾厘米的電池,貼近臉部以及頸部,因此電輻射在所難免。

      記者隨機選擇了夏新S9不入耳藍牙耳機(59元)、小米藍牙耳機青春版(59元)、蘋果PowerBeats(1490元)三部藍牙耳機,請一家專業的蘋果耳機授權維修機構進行了拆機實驗,讓拆解專家看看究竟是不是越貴的耳機越安全。

      外殼:蘋果更環保

      從使用材質上看,蘋果PowerBeats采用的是環保材質,國產兩款外殼均是普通塑料外殼。

      芯片模組:蘋果額外搭載電容降低輻射

      小米使用的是高通CSR單藍牙芯片模組,在芯片附近配置了一款傳輸聲波的元器件——晶振,晶振是產生輻射的大戶,會有一個主頻段及多個備用頻段在工作。記者注意到,小米在晶振附近還配置了兩個“電感”,上述技術人員解釋,這可能在調整電感量,但一定程度會增加輻射。

      蘋果PowerBeats耳機在藍牙模組附近額外配置了2組芯片以及兩顆晶振,用來增強和穩定藍牙傳輸信號,同時也加大輻射量,而在PowerBeats藍牙芯片組附近有兩顆“電容”,在過濾多余頻段的同時,也可適當降低輻射值。據拆解技術人員介紹,在高端藍牙耳機中,一般都會增加電容來調節輻射。

      夏新采取的是單芯片藍牙模塊,同樣依靠晶振來擴大傳輸頻率,但沒有配置過濾波電容,也即不能調節輻射。

      擴音器:小米用磁蓋降低磁場

      三款耳機的擴音器都使用了電解磁材質,這種材質通常會出現在藍牙耳機中的聽筒和話筒部分,在參與傳輸并擴大音頻的同時會產生一定輻射。

      小米的擴音器內強磁面積占比更大,在拆解過程中,鐵制工具在10厘米外也能被牢牢吸住。從工作原理看,磁性的增強可以強化耳機的低音區表現,但也在無形中加大了磁場輻射值。不過,小米在電解磁外加了磁蓋,在拆解專家看來,這個設備在對電解磁形成保護的同時,也有助于降低磁場。

      蘋果的PowerBeats在單個耳機中加入了高低兩個擴音單元,擴音單元以及線圈的數量是小米和夏新藍牙耳機的兩倍,而更多的擴音單元及線圈數量,更大功率的工作狀態下,也就意味著更大磁場輻射。

      夏新的擴音器材質普通,使用的是較為傳統的密封工藝,信號穩定性相對偏弱的情況下,磁場輻射也不會太強。

      電池:夏新完全在“裸奔”

      三家廠商的電池狀態均不相同,小米與夏新是固體鋰電電池,而蘋果PowerBeats是鋰離子充電電池。

      小米在電池外包有一層鋁薄膜,防止電池因溫度膨脹,同時也能起到隔熱的作用;蘋果PowerBeats則是由芯片來控制電池溫度、分配電量,使用壽命會更長,但芯片在工作過程中,也難免產生少量輻射。夏新的電池則是處于完全“裸奔”狀態,除了使用壽命短外,溫度控制上很弱,容易因為高溫產生熱輻射。

      時報總結

      從結果來看,輻射量的產生與產品的性能關系密切,而價格較高的蘋果耳機在防輻射上做了較主動的防護,小米也用磁蓋表達了自己對輻射的重視,但夏新基本沒有對防輻射做專業防護。不過一位來自深圳從事藍牙耳機研發的企業負責人認為,藍牙耳機的輻射和手機相比微乎其微,行業內甚少有企業對此做專業防護也屬正常。不過還是要提醒用戶,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藍牙耳機,雖然科學對“致癌”尚無定論,但畢竟對聽力有損,還需使用有度。

      IT時報記者 章蔚瑋 李蘊坤

      3月18日,蘋果官網發布了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升級版。然而,就在新版本發布不久前,有報道稱250名科學家聯名請愿,警告用戶不要大量使用會發出無線輻射、用于Wi-Fi、藍牙和通信的設備。報道特別點名AirPods,稱長期使用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請愿書中,科學家表達了對“非游離電磁場(EMF)技術”潛在風險的關注,這是所有藍牙耳機都采用的技術,國際上通常用SAR值來表達這種技術的輻射值,但《IT時報》記者查詢發現,蘋果官網并未公布AirPods的SAR值,而國內檢測機構在這方面很少具備檢測能力。除此之外,京東上售賣的幾款藍牙耳機,連國家規定的SRRC官方認證都沒有。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藍牙耳機種類繁多,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它們究竟輻射有沒有超標?長期佩戴是否安全?記者拆解了幾款耳機,試圖尋找答案。

      AirPods至今沒有公布輻射值

      EMF,聽起來很技術,其實和我們生活非常近,日常使用的手機、微波爐乃至藍牙耳機,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

      SAR值,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衡量人體吸收的無線終端產生電磁輻射的計量標準,它對人體每克(也有每10克)所能吸收的電磁輻射(RF)最大值進行規范,比如,以6分鐘計時,人體腦部的SAR值必須低于1.67瓦特/千克。

      此前,蘋果官網上公布了具備藍牙和無線功能手機及智能手表的SAR值,但對于使用時離大腦最近的AirPods,盡管已上市兩年,蘋果卻至今未公布其SAR值。

      蘋果官網顯示,最新發布的手機iPhone XS、iPhone XR的SAR值按照國際標準(人體每克吸收輻射值)分別為1.19瓦/千克以及1.17瓦/千克,而按照我國標準(人體每10克吸收輻射值),兩款機型的SAR值同時為0.99瓦/千克,均沒有超過1.6 瓦/千克及2.0 瓦/千克的標準范圍。據官方介紹,這些數據是在iPhone 電磁波發射功率被設置為最高級,并模擬無間距緊貼頭部使用及以5 毫米間距貼近軀體佩戴或攜帶使用時所取得。

      在蘋果官方提供的SAR值查詢平臺,記者發現,除了iPhone 全系列,Mac、iPad、iPod甚至iWatch系列都開放了SAR值查詢,卻唯獨不見無線藍牙耳機系列。對此,記者致電蘋果客服,對方表示,關于AirPods的輻射情況,目前蘋果沒有直接的測試數據,也無法確認專家所說的高頻輻射準確性,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用戶投訴說由于輻射受到影響。”

      國內沒有設定強制標準

      據了解,SAR值的測試主要用于筆記本電腦、手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及電子設備,而在藍牙耳機標準上尚未通行。目前在中國銷售的無線產品,包括無線路由器、無線AP、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等在上市前必須取得中國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認證的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準證(SRRC),SRRC對無線設備的頻率范圍、發射功率、占用帶寬及雜散發射等進行了標準限值,但在SRRC的檢測標準并沒有納入SAR值監測。

      “SRRC的制定主要是為了考量這些藍牙無線設備之間,或者與其他公共頻段之間會不會形成信號的干擾,并沒有考慮到這些設備對人身體的影響。”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工程師田禾箐介紹說。

      記者隨后又聯系了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和上海滬頂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這兩家專業從事電子計量測試的專業檢測機構也表示,此前從未收到來自藍牙耳機廠商的送檢,在技術和設施的配置上也不匹配,“藍牙耳機的信號大多是4G轉無線,目前大部分的檢測設施停留在3G階段,因此不具備檢測能力。”

      在不強制SAR檢測的情況下,目前國內只能依靠SRRC來界定藍牙耳機生產是否合規,“從今年2月1日開始,市場監測部門開始加強對藍牙耳機SRRC的認證,不達標的將處罰5萬到20萬不等。” 一家參與SRRC檢測認證的機構透露,從去年開始,國家大幅降低了SRRC的檢測費用,加大了處罰力度,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無線藍牙終端廠商主動送檢。

      不過,記者在京東上隨機選購了夏新、紐斯、斯泰克、畢亞茲、尚科等五款藍牙耳機,發現其中大部分包裝上都未標注SRRC官方認證的CMII ID,隨后記者在“中國無線電管理”官網上,核實這些品牌都沒有獲得SRRC官方認證。

      使用時長可能是主要影響因素

      “藍牙傳輸中使用的電磁頻率產生輻射會射入人腦,有致癌風險。” 此次聯名的專家團指出,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EMF會對人類造成“致癌”風險,包括基因損傷、神經紊亂等,原因可能與長期接觸電磁場有關。

      《IT時報》記者在“中國無線電管理”官網上查詢獲得SRRC認證藍牙耳機的部分基礎參數發現,包括蘋果AirPods、網易嚴選、小米、JVC、BOSE、BEATS、華為、魅族在內的藍牙耳機頻率范圍均在2400-2483.5MHz之間,發射功率均標注為≤20dBm(EIRP)。

      “按照頻率范圍簡單判斷,藍牙耳機單次輻射值不會很高,但如果長期使用,后果卻很難估量。”一位從事計量測試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我國很早就對電磁環境衛生進行了限制,在2015年1月實施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制》中,明確規定了公眾在電場、磁場暴露的控制限值,根據頻率范圍劃分,30MHz~3000MHz頻段內的電場強度必須在12V/m以下,磁場強度在0.032A/m以下;《中華人民共和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也對環境電磁波容許輻射強度進行了分級,在300MHz-300GHz微波頻率中產生的輻射強度只有小于10μW/cm2才能達到一級安全區,小于40μW/cm2達到二級中間區。

      “簡單從理論上分析,單次測量藍牙耳機的輻射強度都不會超過這些范圍,但這些測試值的形成都有特定時間限制,而日常使用藍牙耳機的實際時長以及與人的身體接近程度各不相同,因此產生的危害很難具體估量。”上述測試機構人士表示。

      拆機評測:價格會是影響輻射的因素嗎?

      有數據顯示,自2017年蘋果推出一代AirPods以來,帶動了真無線立體聲耳機(TWS)市場熱潮,至今保持了60%的增長率,AirPods更是在2018年第三季度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 2019年預計有上億臺TWS耳機出貨,加上其他非TWS的藍牙耳機,整個無線耳機市場達千億元。

      然而,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無線藍牙耳機中使用的電池、藍牙模塊(發射器)、芯片以及揚聲器線圈都會產生輻射,而內部設計、使用配件等不同,也都會影響輻射值,”甚至有些藍牙耳機虛標藍牙功率,在藍牙芯片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配件強制放大傳輸功率,從而變相加大了輻射值。

      “從某種角度來說,信號傳播越遠、越穩定,輻射也就越大。”上述檢測機構工程師認為,AirPods采取入耳式,與大腦的距離很近,同時在其耳機尾處配置了一塊幾厘米的電池,貼近臉部以及頸部,因此電輻射在所難免。

      記者隨機選擇了夏新S9不入耳藍牙耳機(59元)、小米藍牙耳機青春版(59元)、蘋果PowerBeats(1490元)三部藍牙耳機,請一家專業的蘋果耳機授權維修機構進行了拆機實驗,讓拆解專家看看究竟是不是越貴的耳機越安全。

      外殼:蘋果更環保

      從使用材質上看,蘋果PowerBeats采用的是環保材質,國產兩款外殼均是普通塑料外殼。

      芯片模組:蘋果額外搭載電容降低輻射

      小米使用的是高通CSR單藍牙芯片模組,在芯片附近配置了一款傳輸聲波的元器件——晶振,晶振是產生輻射的大戶,會有一個主頻段及多個備用頻段在工作。記者注意到,小米在晶振附近還配置了兩個“電感”,上述技術人員解釋,這可能在調整電感量,但一定程度會增加輻射。

      蘋果PowerBeats耳機在藍牙模組附近額外配置了2組芯片以及兩顆晶振,用來增強和穩定藍牙傳輸信號,同時也加大輻射量,而在PowerBeats藍牙芯片組附近有兩顆“電容”,在過濾多余頻段的同時,也可適當降低輻射值。據拆解技術人員介紹,在高端藍牙耳機中,一般都會增加電容來調節輻射。

      夏新采取的是單芯片藍牙模塊,同樣依靠晶振來擴大傳輸頻率,但沒有配置過濾波電容,也即不能調節輻射。

      擴音器:小米用磁蓋降低磁場

      三款耳機的擴音器都使用了電解磁材質,這種材質通常會出現在藍牙耳機中的聽筒和話筒部分,在參與傳輸并擴大音頻的同時會產生一定輻射。

      小米的擴音器內強磁面積占比更大,在拆解過程中,鐵制工具在10厘米外也能被牢牢吸住。從工作原理看,磁性的增強可以強化耳機的低音區表現,但也在無形中加大了磁場輻射值。不過,小米在電解磁外加了磁蓋,在拆解專家看來,這個設備在對電解磁形成保護的同時,也有助于降低磁場。

      蘋果的PowerBeats在單個耳機中加入了高低兩個擴音單元,擴音單元以及線圈的數量是小米和夏新藍牙耳機的兩倍,而更多的擴音單元及線圈數量,更大功率的工作狀態下,也就意味著更大磁場輻射。

      夏新的擴音器材質普通,使用的是較為傳統的密封工藝,信號穩定性相對偏弱的情況下,磁場輻射也不會太強。

      電池:夏新完全在“裸奔”

      三家廠商的電池狀態均不相同,小米與夏新是固體鋰電電池,而蘋果PowerBeats是鋰離子充電電池。

      小米在電池外包有一層鋁薄膜,防止電池因溫度膨脹,同時也能起到隔熱的作用;蘋果PowerBeats則是由芯片來控制電池溫度、分配電量,使用壽命會更長,但芯片在工作過程中,也難免產生少量輻射。夏新的電池則是處于完全“裸奔”狀態,除了使用壽命短外,溫度控制上很弱,容易因為高溫產生熱輻射。

      時報總結

      從結果來看,輻射量的產生與產品的性能關系密切,而價格較高的蘋果耳機在防輻射上做了較主動的防護,小米也用磁蓋表達了自己對輻射的重視,但夏新基本沒有對防輻射做專業防護。不過一位來自深圳從事藍牙耳機研發的企業負責人認為,藍牙耳機的輻射和手機相比微乎其微,行業內甚少有企業對此做專業防護也屬正常。不過還是要提醒用戶,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藍牙耳機,雖然科學對“致癌”尚無定論,但畢竟對聽力有損,還需使用有度。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亚洲男女内射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观看|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沈樵|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亚洲18在线天美| 色窝窝亚洲av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