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最勵志的“備胎”故事。
美國時間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
隨后,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將華為及其70個關聯企業列入美方“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準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
一夜之間,華為大廈將傾?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華為在抗議美國不公待遇的同時,拿出了自己磨礪多年的“撒手锏”。
今天凌晨,華為海思總裁凌晨致信員工: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于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這是對未雨綢繆最好的注釋。華為公司在多年前就曾做出“極限生存”的假設,并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這些研究成果,多年來被鎖在保密柜中。一朝塵盡光生,照破萬里山河。
華為為什么讓美國緊張?
這些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科技博弈一直在持續。去年的 “中興事件”之后,雙方在高精尖技術領域的對抗并沒有停歇。
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及70個附屬公司增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美國企業必須要經過美國政府批準才可以和華為交易。
為什么又是華為?華為在通信領域展露拳腳以來,美國對其的“審核”從沒有停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甚至在采訪中表示,感謝美國告訴全世界,華為很重要。
華為令美國如此緊張顯然是有原因的。首先,為了迎接5G的革命性升級,華為從底層到標準到終端都已布局。中國企業在5G標準、全球通信格局上話語權的增強,觸及到了美國的利益。
在5G芯片端,華為已經發布了5G基帶芯片巴龍5000,將配合麒麟芯片搭載到折疊屏手機當中。在英特爾退出之后,5G基帶芯片的玩家只剩下華為、高通、三星、聯發科和紫光展銳。同時,華為還推出了用于5G基站的天罡芯片。
在通信設備行業,華為早已是領袖。2013年開始,華為就穩坐全球電信設備行業第一的位置。5G設備包括基站設備和光通訊設備,根據市場調查,華為基站設備全球市占率約30%—35%、光通訊設備全球市占率約40%—45%,均為全球第一大設備供應商,而中國基站設備全球市場占有率約30%—40%,光通訊全球市場占有率約70%。
在終端方面,華為手機和三星、蘋果三強爭霸,根據IDC 近日發布的 2019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統計,華為在該季度出貨量已經超越了蘋果。
而專利數據統計公司IPlytics發布的《誰領跑5G專利?》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總量約6萬多件,中國企業申請的5G標準必要專利數約占35%,華為以15%的占比,名列第一。另外,任正非也多次強調,只有華為擁有5G和微波結合的技術。
5G最強調的就是端到端的能力,從標準、芯片、基站設備、網絡部署到終端,華為已經全部進入第一梯隊。
占領5G高地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說過:“現在的ICT(信息和通信技術)技術就相當于100年前的電力,電氣化給社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當時美國就誕生了通用電氣公司,引領產業變革。當下,5G作為ICT的關鍵技術,必然受到各國重視,掌握5G技術的公司,也更受矚目。
此外,5G的落地需要應用,而中國市場能承載大規模的應用,雖然在一些高精尖領域,中國企業不如歐美企業,但是廣闊的市場會令對手感到威脅。比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說過,新西蘭的5G市場還沒有他的家鄉益陽大。
一位資深芯片業人士指出,列入實體名單可能只是制裁的第一步,類似于2016年的中興。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剛出臺了新的綠卡改革方案,留學收緊,對技術人才綠卡放寬,抄中國人才的后路。根據改革方案,以技能為基礎的移民配額從12%升至57%。
制裁很可能兩敗俱傷
對于美國的制裁,華為回應:這不會讓美國更安全,也不會使美國更強大,只會迫使美國使用劣質而昂貴的替代設備,在5G網絡建設中落后于其他國家,最終傷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不合理的限制也會侵犯華為的權利,引發其他嚴重的法律問題。
業內人士也認為,如果僅是限制華為對美國的出口,對產業影響不大,因為華為在美國的業務本就非常少。但如果限制美國供應商和華為的交易往來,要賣貨給華為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給的許可證。很可能給美國帶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后果。
此前,華為曾對外公布了核心的92家供應商。富士康、英特爾、高通、臺積電、三星等知名廠商均在名單中。
這其中,來自中國的核心供應商共有37家(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地區),來自美國的供應商共有33家,日本11家,德國4家。
美國高科技在中國市場的利益巨大。以蘋果、高通和英特爾三家公司為例,在中國的業務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收入占高通總收入60%以上,英特爾近半,蘋果也有四分之一。很多美國高科技企業的利益不僅僅是中國市場本身,而是借助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產品進入全球,像華為、小米、聯想等產品主體部分的零組件,美國企業是核心供應商。
如果真正“脫鉤”,很多美國高科技企業整體收入就將應聲而落。損失三分之一以上,利潤損失一半以上,甚至全部,一些企業也將倒閉。美國高科技企業必然元氣大傷,股價必然大跌,整個Nasdaq遭受的打擊將不亞于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整體產業的競爭力嚴重受損,一定會直接影響美國整體經濟的發展。
華為早有“備胎”策略
華為創辦以來,任正非就在思考“冬天”。他曾說過,今年的困境10年前就已經想到。
截至2018年底,華為的現金流是747億元人民幣,相比2017年有所下滑,一方面是2018年研發活動大力投入,另一方面是增加了供應鏈方面的庫存,以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現金流也被任正非做為過冬的“棉襖”。
最為重要的是,華為一直有“備胎”策略。
任正非在今年的一次演講中就提到:
“我們要堅持全球標準,原因是我們本來就是全球化公司,但也要隨時準備應對各國的要求。世界在變化,我們有可能改變這個變化嗎?改變不了,我們只能順應,用多種路徑應對。
同時,我們自立必須要有實力,要有能力解決替代問題。我十年前講,要按照極端情況進行備戰,建立備胎,當時絕大部分人不相信。我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備胎就是原子彈,什么時候打過核戰爭,一次也沒打過。我們就要堅持用雙版本,80%左右的時候都用主流版本,但替代版本也有20%左右的適用空間,保持這種動態備胎狀態。”
可以說,這次華為海思總裁凌晨致信中披露的內容,正是對這種策略多年如一的貫徹。
有備而戰,戰無不勝。
以下是海思總裁致信原文——
海思總裁致員工的一封信
講述人
何庭波
日期
2019年5月17日凌晨
正文
尊敬的海思全體同事們:
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
多年前,還是云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后來的年頭里,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柜里面的備胎。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于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于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后,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后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了,緩沖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梁,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華為備胎芯片轉正怎么回事 已準備多年 海思員工信全文 2019-05-17
- 華為備胎芯片轉正真的嗎?華為備胎芯片為什么轉正了 海思備胎計劃2019-05-17
- 華為備胎芯片轉正什么情況 華為海思總裁說了什么2019-05-17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iPhone將使用屏幕指紋解鎖真的嗎?蘋果最新專2019-05-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