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0日下午消息,據每日郵電訊網站報道,不少熱門iOS應用在趁著用戶不注意的時候,收集大量個人信息。
《華盛頓郵報》近日做了一個測試。當測試人員把iPhone連接到監測軟件上之后,他們發現有5400多個應用跟蹤器正在向第三方傳送設備上的數據。所收集的數據范圍廣闊,這些跟蹤器甚至連敏感信息如電子郵件、電話號碼、IP地址以及用戶的具體位置等等都不放過。
這些應用跟蹤器通常在晚上設備主人睡著的時候最活躍,或者在智能手機空閑的時候也很活躍。
它們往往利用蘋果的“后臺應用刷新”功能來跟蹤數據。這一后臺應用刷新功能原本是為了在應用未使用時仍能夠傳輸數據,以確保用戶回到應用時可以及時更新。
盡管這些跟蹤器或許可以改進用戶體驗,但《華盛頓郵報》發現,這個過程會將敏感信息傳送給第三方跟蹤公司,比如Ampltitude、Appboy和Dembex等等。
與這些公司分享的數據總計有1.5千兆字節,相當于某些用戶每月數據用量的一半。
微軟的OneDrive、Intuit開發的Mint、Nike、Spotify、天氣頻道、華盛頓郵報、Yelp、Citizen和DoorDash等,只是眾多使用跟蹤器跟蹤大量用戶信息的應用中的一小部分。
隱私公司Disconnect的首席技術官帕特里克·杰克遜(Patrick Jackson)表示:“這些是你的數據。為什么它們會離開你的手機?為什么它們會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其他人拿走?我知道數據的價值,因此我也不希望我的數據落在不相干的人手中。”
在其他情況下,第三方公司使用這些跟蹤器以便更有效地在應用內投放廣告。
這里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有些應用并未明確說明哪些數據會被收集,會被儲存多久,以及誰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華盛頓郵報》發現,Yelp應用每隔5分鐘向跟蹤器發送一次數據。之后,Yelp公司發現,這是由漏洞所致。外賣應用DoorDash則在其應用中使用了9個跟蹤器。這些跟蹤器用以收集地址、姓名、電子郵件、設備名稱、唯一廣告標識符乃至加速計數據等等,以便識別欺詐者。
DoorDash表示,公司不會向第三方出售或與之分享這些數據,但其隱私政策清楚地寫道公司“不對其他實體的隱私慣例負有責任”。
鑒于大量敏感數據為熱門應用所跟蹤,很多人認為,蘋果有責任采取更有效的管理措施,畢竟這些應用運行在蘋果的iOS操作系統上。
“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來幫助用戶保護他們的數據,”蘋果表示,“蘋果的硬件與軟件旨在為系統的各個層面提供先進的安全和隱私保護。”
蘋果也確實提供了一些控制措施,比如關閉后臺應用刷新,以及限制廣告跟蹤和智能反跟蹤等工具。不過,除此之外,蘋果公司也可以要求應用進一步澄清他們使用的跟蹤器,以便用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數據如何被監控。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華為份額反超蘋果居世界第二,華為份額為什么能反超蘋果?2019-05-30
- 2020版新蘋果手機介紹 2020年新iPhone揭秘!下代iPhone或可同時連兩副耳機是真的嗎2019-05-30
- 2019年Q1全球智能手機銷量華為居第二 蘋果淪為第三2019-05-29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iPod Touch外媒上手:依然4寸小屏 外觀設計毫2019-05-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