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原標題:不朽傳奇!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 將迎來謝幕時刻)

      此時此刻,九天之上遨游的天宮二號正在向地球家園作最后的告別。在軌運行了1000多天,完成所有預定任務之后,它根據計劃將于北京時間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氣層,以一道耀眼的光華完美謝幕。很多人清晰地記得,就在1年多之前,天宮一號在軌運行2300多天后,在億萬民眾的矚目之下,再入大氣層,化作絢爛奪目的璀璨,完成了永載史冊的告別。

      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實際在軌運行周期雖然遠長于預期,但是作為航天器,其“服役”期終究是有限的。對于中國航天乃至世界航天發射史來說,中國“天宮”在有限的“服役”期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不朽傳奇!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 將迎來謝幕時刻

      天宮二號和天舟一號組合體在軌運行示意圖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不朽傳奇!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 將迎來謝幕時刻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制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一是航天員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實現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并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三是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接續奮斗,攜手神舟系列飛船,實現了包括空間交會技術在內的一批重大技術突破,推動“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完美收官,為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即建造空間站奠定了堅實基礎。

      太空“穿針引線”

      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6秒,浩渺太空中,兩個高速運行的航天器神舟八號、天宮一號精準實現了空間交會對接,形成了飛行組合體。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該技術是實現空間站、航天飛機、太空平臺和空間運輸系統的空間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道上服務的先決條件。

      億萬國人通過電視直播的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呈現的畫面,親眼見證了中國智慧上演的“太空穿針引線”絕技,歡慶這激動人心的歷史性時刻。

      天宮一號的使命是,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制積累經驗。此外,天宮一號還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作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大標志性任務,天宮一號的歷史使命早在1992年就已經確定。2002年,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任務方案通過了論證和審查,之后進入初樣研制階段。

      2009年央視牛年春晚舞臺上,天宮一號模型精彩亮相,它的形象和肩負的使命迅速走進億萬家庭,為國人所熟知和稱道。在此后1年多時間里,天宮一號完成總裝、綜合測試、出廠評審和轉運。

      2011年9月29日,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沖天而起,將天宮一號精準發射入軌。約1個月之后,神舟八號飛船升空并與天宮一號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兩者脫離并再次成功進行了交會對接試驗。

      2012年、2013年,天宮一號相繼迎來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與它們圓滿完成了多次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航天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一號還是中國第一個“太空教室”,在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太空授課。在約45分鐘的“神舟課堂”上,王亞平展示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與水球”等多項試驗,并以“天地對話”的形式與孩子們進行了互動交流。

      2016年3月,天宮一號全面完成歷史使命,正式終止數據服務。

      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天宮一號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

      九天之上“加油”

      如果說天宮一號是空間實驗室的“入門級”實驗飛行器,主要目標是完成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那么天宮二號則完全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型空間實驗室,旨在解決一定規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具備開展各種工作和試驗的條件。

      2014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向外界公布了中國將實施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

      2014年9月10日,時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在太空探索者協會第27屆年會上向外界透露了天宮二號任務詳細規劃,其中包括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于2016年發射升空,并與隨后發射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實現空間交會對接,進一步突破和掌握推進劑在軌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入軌。1個多月后的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經過多次變軌,10月19日1時11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二號逐步靠近。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神舟十一號開始向天宮二號緩緩靠攏。3時24分,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后,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直到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解鎖分離,這次任務中,組合體共飛行30天,創造了中國人在太空駐留的時間新紀錄。與天宮一號與神舟飛船之前進行的空間交會對接和組合體飛行相比,這次任務進行了進一步提升,除了時間更長之外,還升級了光學成像敏感器和照明設備,提高了交會對接的可靠性和效率。此外,還全面檢驗和測試了生命保障系統,積累了更多經驗。

      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俗稱“太空加油”是建設空間站核心技術之一,而承擔該項技術突破的重任就落在天宮二號和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肩上。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發射入軌,隨后經過5次軌道控制建立交會對接姿態。4月22日對接成功,次日7時26分,推進劑補加試驗開始,這是天宮二號與貨運飛船進行的第一次推進劑補加,也是中國首次推進劑補加試驗。4月27日19時07分,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完成,實現了“太空加油”技術突破。

      空間科學實驗是天宮二號任務的重要內容,在軌運行期間,開展了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其搭載的世界首臺空間冷原子鐘可以將航天器自主守時精度提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高導航定位精度,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于1秒的預定目標,將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

      攜手建設“天和”

      天宮二號完成了歷史使命,即將迎來謝幕時刻。中國空間站建設籌備工作和相關實驗項目的征集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介紹,中國預計在2020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2022年左右發射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之后把3個艙形成“T”字形構型,構成完整的空間站。預計空間站將從2022年之后開始運行,在軌10年以上。

      2018年11月初,第十二屆珠海航展開幕,觀眾興奮地發現,中國“天和”空間站核心艙1∶1實物模型赫然呈現在展臺上,這是其第一次和公眾見面。整個空間站核心艙全長接近17米,直徑4.2米,是未來中國空間站的指揮控制中心。據了解,“天和”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建成后將成為中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實驗室。其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核心艙包括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3部分,有3個對接口和兩個停泊口。對接口用于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及其他飛行器訪問空間站,停泊口用于兩個實驗艙與核心艙組裝形成空間站組合體,另有一個出艙口供航天員出艙活動。核心艙軸向長度16.6米,大柱段直徑4.2米,小柱段直徑2.8米,主要用于空間站的統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員生活,具備長期自主飛行能力,能夠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支持開展航天醫學和空間科學實驗。

      在空間站實驗方面,中國有關方面已經啟動了實驗項目的征集活動,不僅面向國內科學界,而且向國際社會發出盛情邀請。

      2018年5月28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共同舉辦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公告發布后,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建議書。

      經過兩輪審議,有關方面最終確定了包括空間天文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地球科學、應用新技術、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等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作為首批國際合作項目。

      今年4月23日,第四個“中國航天日”前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啟動面向國內的公開征集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活動,旨在進一步發揮中國空間站“國家級太空實驗室”的引領作用。據了解,實驗項目有十幾個研究方向,其中包括空間生命科學,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胞等方面進行研究;流體科學,研究微重力流體下的一些特殊規律;開展基礎物理、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認識超冷狀態下原子的規律。此外,利用艙外大型設施,進行宇宙的觀測,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黑洞、暗物質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間站征集的還有一些科普項目,根據相關規則,大學生、高中生如果有好的想法,都可以進行申報。對于有志于太空科學實驗的中國科學家來說,中國空間站將為他們搭建前所未有的實驗平臺。如果提交的空間實驗項目入選,且他們身體條件過關的話,他們完全可以參加載荷專家選拔,有望在太空操作自己的實驗。

      人民日報海外版?張保淑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午夜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产国偷V产偷V自拍色戒|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亚洲视频一区调教|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