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狂人馬斯克不僅想移民火星,還想“打開”你的大腦。近日,馬斯克名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公布了最新的研究進展。
美國當地時間7月16日,腦機接口創業公司Neutralink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特斯拉、SpaceX公司掌門人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召開發布會,Neutralink稱已經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
馬斯克宣布該公司已經開發出一套腦機接口系統:利用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向大腦內植入4-6微米粗細的線,就可以直接通過USB-C接口讀取大腦信號,甚至可以通過iPhone進行控制。
據介紹,該技術有望在2020年開始進行人體測試。當天,馬斯克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進行了直播演示,他說:“猴子已經能用大腦控制電腦了。”
按照Neuralink的方法,將只有人類頭發四分之一寬度的細線通過特殊的手術機器人 “縫”入大腦,由1024根線組成的“線束”附在一個小芯片上,其中10根將植入皮膚,每一根都可以無線連接到耳朵后面的一個可穿戴、拆卸、升級的設備,而這個設備可與手機無線通訊。
要實現這樣一套系統,涉及到三個核心技術:植入的大腦的“線”、用于植入的神經手術機器人以及用于讀取大腦信號的芯片。
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稱,這套腦機接口第一個重大進步是“線”,線的寬度為4至6微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1/10,相比于目前使用的材料更不容易損壞大腦,并且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這些線分布在96個線程中,每個陣列多達3072個電極。
另一個重大進步是用于植入線的神經手術機器人。這一機器人被形象地命名為“縫紉機”,因為它的工作原理與縫紉機類似——一針一針地將線植入大腦。該機器人每分鐘能夠植入六根線,還可以精確地避開血管等其他組織。
Neuralink的第三大突破是開發了一種定制芯片,能夠更好地讀取,清理和放大來自大腦的信號。芯片通過線束與大腦連接,每一根線束由1024根線組成。附著在芯片上的線束每一根都可以無線連接到耳朵后面的一個可穿戴的、可拆卸的、可升級的“吊艙”似的設備,并且這個設備可以與手機無線通信。
不過現在,這一芯片只能通過有線連接傳輸數據(它使用USB-C),但最終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無線工作系統。為此,Neuralink打算植入其中四個傳感器,其中三個位于運動區域,另一個位于體感傳感器區域。它將無線連接到安裝在耳后的外部設備,后者將包含唯一的電池。
不過,目前該公司仍在研究老鼠的階段。技術如果有效,Neuralink還計劃測試實現更高帶寬的大腦連接,使用新型的“線”連接,記錄更多神經元活動。
按照Neuralink計劃,他們將在2020年第二季度進行人體試驗。
Neuralink設計的電極不僅可以從神經元中讀取大腦,還能將信號“寫入大腦”。根據CNET報道,神經連接科學家菲利普薩貝斯說,“你可以在大腦中使用這項技術來恢復觸覺或視覺”。
Neuralink 的短期目標之一,是要讓肢體殘障人士利用這套系統來做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從而大幅度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最初馬斯克以“醫學研究”的名義在美國加州悄悄注冊成立了這家公司。Neuralink最初目標是幫助人們處理大腦、脊髓損傷或先天性缺陷。這項技術可以幫助那些失去行動能力或感覺能力的截癱患者。但其長期目標為建立一個“至關重要的超級智能系統”,將人類與人工智能結合。
馬斯克曾表示,該公司將致力于研究腦機接口技術,在人腦中植入電極,將人類大腦和計算機相連,未來可以直接上傳和下載想法。他們的目標是消除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隔閡:無需通過手機把想法傳達給另一個人,而是把想法直接從一個人的大腦轉移到另一個。
腦機接口,常被簡稱為BCI。它是指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實現用意念控制機器。它意味著,人與機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輸入,以及近幾年興起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之外,還可以直接通過大腦向機器發指令。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腦機接口系統是什么 腦機接口系統什么時候能實現?2019-07-18
- 腦機接口系統是什么 腦機接口系統怎么實現的2019-07-18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CETV4課堂怎么回看直播 CETV4課堂直播回看教2020-0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