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靠什么才能在火星上養活100萬人?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一項新研究給出了答案: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管道培育的農作物和蟋蟀農場。
該研究稱,火星定居點需要5種主要消耗性資源,包括能源、水、氧氣、建筑材料和食物。前4種資源在火星上可能非常豐富,例如太陽能,再加上核裂變反應堆,可以幫未來的“火星人”提供能源;火星上的冰和水合礦物是水的來源;二氧化碳可以轉化為氧氣;最后,火星土壤可以很容易制成建筑材料磚。
但研究人員表示,火星上沒有天然食物,也沒有簡單的方法用其上的任何原料來制造食物。研究報告撰寫人、中佛羅里達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基思·坎農說:“食物可能是最難在火星上制造的東西,如果你想要自給自足,就不能全部依靠‘進口’。”
研究人員指出,飼養農場動物以提供奶制品和肉類,短期內無法在火星上現實,因為將它們運送到太空會面臨諸多挑戰。而且,大多數人并不想完全吃素。因此,他們建議建立昆蟲養殖場并在實驗室培育肉類。
他們解釋說,昆蟲非常適合“火星人”,因為單位體積的昆蟲就可以提供大量卡路里,蟋蟀是最有希望成為食用昆蟲的例子之一。
而對于那些不喜歡昆蟲的人來說,“細胞農業”——即利用實驗室培養的細胞制作的食物或許可以成為他們的“盤中餐”。從藻類到肉類和魚類,再到無牛牛奶和無雞雞蛋,一切皆有可能實現。他們補充說,投資者投入大量資金完善這種技術,已經在兩年內將一個人造肉漢堡的成本從32.5萬美元降至11美元。
研究人員強調,為了養活“火星人”,未來的研究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找出最有效和美味的昆蟲品種、提高人造肉的口感和質地、改善農作物使用的LED照明效率之上。
責任編輯:肖舒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人類何時登上火星?NASA:預算充足 2035年實現2019-10-23
- NASA駁前雇員說法,否認已發現火星存在生命2019-10-17
- 火星上有生命痕跡怎么回事? 火星上有生命痕跡具體是什么?2019-10-16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CETV4課堂怎么回看直播 CETV4課堂直播回看教2020-0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