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表示,由于遭遇地磁暴,該公司本月3日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中有多達40顆于次日損毀。據信這是單次地磁暴對衛星造成的最大規模破壞。
圖為2018年2月2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美國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這枚火箭除將一顆西班牙衛星送入軌道外,還將該公司衛星互聯網項目首批原型衛星送入太空,為搭建“星鏈”做準備。(新華社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供圖)
挽救未果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官方網站8日發布更新消息說,該公司3日按慣例把49顆“星鏈”衛星發射到比預定軌道高度低一些的軌道,準備對這些衛星做初步檢測后,將它們送入位于地面上方210公里的預定軌道。
“不幸的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4日發生的一場地磁暴對這些衛星造成嚴重影響,使衛星所在區域的大氣變暖,密度增加,大氣阻力比以往發射時的水平增加高達50%。
“星鏈”團隊隨后控制衛星進入安全飛行模式,讓衛星“側身”飛行,以降低大氣阻力。不過,大部分衛星進入安全模式后一直無法恢復到正常模式,因此“多達40顆衛星將重新進入或已經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脫軌衛星與其他衛星相撞的風險為“零”,重新進入大氣層后會燃燒殆盡,不會有碎片留在太空或有殘骸落到地面。
忽視警告?
據路透社報道,這批“星鏈”衛星發射前,美國太空天氣預報中心曾預測可能發生地磁暴。該中心先前警告,1月29日探測到一次強烈太陽耀斑活動,拋射出的物質和能量最早可能在2月1日到達地球,引發的地磁暴可能持續到2月3日。
圖為2018年2月2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美國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發射升空。(新華社發,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供圖)
耀斑是太陽大氣局部區域突然變亮的活動現象,會伴隨產生劇烈增強的電磁輻射、太陽質子事件(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流)和日冕物質拋射。這些活動噴射的物質和能量到達近地空間后,會強烈擾動地球磁層、電離層和高層大氣,引發地磁暴。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專家喬納森·麥克道爾認為,地磁暴這次對衛星造成的破壞是單次最大規模破壞,也是首次因大氣密度增加對衛星造成大規模破壞。
麥克道爾說,不清楚是地磁暴引發的大氣阻力增加超過了衛星設計承受極限,還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錯誤認為衛星可以承受這樣的阻力。他說,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表述看,他們沒有預計到必須應對這樣的大氣阻力,“仿佛沒有關注太空天氣預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美國太空天氣預報中心項目協調員比爾·默塔的話說,負責衛星發射的人員通常會在發射前密切關注太空天氣,不過,不同的公司判斷太空天氣是否會影響發射的標準不同。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尚未回應媒體關于公司在發射前對太空天氣評估的相關詢問。
損失未知
此次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尚不清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沒有披露過“星鏈”衛星造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公司總裁格溫·肖特韋爾2019年曾說,每顆衛星造價遠低于100萬美元。
據路透社報道,“星鏈”項目先前計劃2019年至2024年期間向太空發射1.2萬顆低空軌道衛星,搭建網絡提供互聯網服務,后把計劃發射數量增加到約3萬顆。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1月1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星鏈”項目已有近1500顆正在工作的衛星,另有272顆衛星正在向預定軌道行進。
“星鏈”衛星到達預定軌道前要在較低高度的軌道接受初步檢測,如果暴露問題,會在地面控制人員操作下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并在這個過程中燃燒殆盡,以免干擾其他衛星。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說,很少發生衛星到這個階段才暴露出問題,安排這一步驟的目的是以防萬一。(歐颯)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馬斯克:正與航空公司就部署“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進行談判2021-10-15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AI帶你暢游冬奧,曠視多維度加持科技奧運2022-02-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