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日前發布,除了系統介紹2016年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學應用外,也介紹了未來5年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內容。“中國航天重大工程正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15年前啟動的重大工程項目基本到了收官收尾和正常運營應用階段,現在正在規劃實施未來15年新的重大工程、重大任務,“中國航天過去更加注重空間技術推動,新時代我們更強調以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研究的新發現來引領技術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未來五年,哪些亮點值得期待

      運載火箭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5年來共實施207次發射;

      中國空間站建造全面實施,6名航天員先后進駐,開啟了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背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

      天問一號實現中國航天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

      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形成體系能力……

      5年來,重大工程的實施,對我國空間科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帶動作用。

      比如在歷史演化方面,“通過對月球淺層結構的研究,對月球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在地質方面,取得了新的認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分析和研究,把月球地質活動時間軸從原來大家認為的30億年推演到20億年,也就是說月球年輕了10億年左右,“這些對月球的認知,包括對月球地貌的演化,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劉繼忠表示,從物質能量來講,通過前期研究,發現了新的月球深部物質類型,同時也發現迄今比較精確的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從空間環境來講,通過幾年科學研究,對月球粒子輻射劑量有了新的認知,得到了新的數值。

      “我們還發現月球微磁層,對太陽風與月球相互作用建立了新模型、新機理,通過從空間對地球的觀測,也對地球等離子體層的整個活動演化取得了新的認知。”劉繼忠說。

      基礎堅實,未來可期。那么,“十四五”期間,中國航天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點?

      據吳艷華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啟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測工程,還要論證實施重型運載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批復以后要接續實施。

      “我們要推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一體化協同發展,尤其是要協同構建空間基礎設施,包括通信、導航、遙感三類衛星,形成完善的空間基礎設施,推廣衛星應用,廣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同時為全世界服務。”吳艷華表示,下一步,將統籌規劃空間科學探索,發射一批用于科學論證的衛星。同時我們要用好空間站、月球探測和行星探測這些平臺,深入開展科學研究,爭取有原創性的科學發現,為人類作出貢獻。

      劃重點 “羲和號”探日成果可期

      “羲和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的科學技術實驗衛星。在嫦娥五號成功實現月球采樣返回,天問一號成功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視”探測之后,“羲和號”讓我國在一年的時間之內,實現了對太陽系中的地球、行星以及太陽探測的全覆蓋,奏響了我國深空探測的“三重奏”。

      經過三個多月的在軌測試和實驗,“羲和號”衛星已經完成了衛星平臺技術驗證40多次,對太陽進行了探測成像290多次,衛星的平臺及有關載荷工作穩定正常,功能和性能滿足研制總要求。

      目前,“羲和號”衛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技術和科學實驗成果。據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介紹,一是在軌驗證了新型高精度衛星平臺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穩定度技術,與傳統的同等慣量衛星平臺相比,這顆衛星的指向精度和穩定精度均提高了兩個數量級。二是在太陽科學探測方面,這是在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了太陽H-α譜線,全日面的H-α波段的光譜圖像。

      太陽H-α譜線是什么?“這是光子與氫原子相互作用后,電子能級躍遷產生的譜線,是太陽爆發時響應最強烈的一個譜線,能夠直接反映爆發的特征。”趙堅介紹,以前人類對太陽的觀測,H-α譜線只能在地球上進行探測,但因為受到大氣擾動,這個數據是不連續、不穩定的。

      “現在通過衛星在軌進行探測,就可以去掉這些不穩定因素,對太陽進行高分辨率的觀測和成像,可以更加準確地獲得太陽爆發時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進而建立起太陽爆發從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積累、釋放、傳輸的完整物理模型,對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及物理機理提供關鍵數據,有望獲得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產出。”趙堅說。

      關于我國未來的探日計劃,趙堅表示,目前科學家們正在開展相關的論證研究,將進一步了解太陽構造,確定太陽活動特征,掌握其機理和活動規律,更好地預報空間天氣,造福人類。

      劃重點 嫦娥八號2030年前發射

      目前國家已批復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這三項任務將在未來10年陸續實施。

      “我們已經發射的嫦娥四號,落在了月球背面,任務已成功實施。”劉繼忠表示,后續還有三次任務。嫦娥六號要到月球的高價值地區進行采樣返回,后續還有新的月壤、新的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七號主要是對月球極區進行科學探測,特別是對月球的水分布進行探測。嫦娥八號則將實施極區的科學探測以及為科研站后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整個探月四期,我們基本上要達到建設科研站基本型的目標,同時也是為后續我們與國際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打下基礎。這些任務我們和國際同行也在密切溝通協調,將一起合作開展相關探測。”劉繼忠介紹,比如,嫦娥七號任務已經和俄羅斯的“luna-26”簽訂了協議,共同進行探測。“按照目前整體研制進展,在2025年前后,我們將完成嫦娥六號和嫦娥七號的相關工作,同時開展嫦娥八號的研制;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嫦娥八號發射。2030年以前,探月四期能夠取得預期成果。”

      劃重點 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總體來說,像地球的南極站、北極站一樣,未來傾向于在月球南極建成地面科考設施,在月軌、月表建設科研實驗設施,開展多學科、多目標科研工作。”吳艷華介紹說。

      那么,國際月球科研站是什么?后續如何開展工作?

      我國將和俄羅斯共同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我們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俄羅斯規劃的相應任務,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建站之前的勘察工作。我們再用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設施建設。建設月球科研站就像建立一個小城鎮一樣,它要有能源系統,要有通信導航系統,要有遠程運輸系統,要有天地往返系統,還要有地面支持系統。如果考慮到遠期有人常駐的目標,還要有生命保障系統。”吳艷華表示,計劃2035年以后,根據各個國家、各個組織的科考任務分次到月球上做科考。

      “中俄兩國航天機構還要向全世界正式發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宣言,把建設原則、參與宗旨向國際社會發布。”吳艷華透露,總的來說,在任務或者項目的各個階段,包括建設的各種任務層級,無論是系統級、分系統級還是設備級,還是科學數據共享研究級,包括天地支持級,“我們都不設限,一塊兒來建”。

      投入產出比1∶10,航天回報“經濟賬”這么算

      花這么多錢搞航天值不值?這是一個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不說情懷與責任,僅算經濟賬,航天探索的回報也極為可觀。“航天的發展確實是需要高投入。但是,航天及其應用所產生的效益更大。據初步統計,可以達到1∶10以上的投入產出比。”據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介紹,目前,航天應用已經廣泛用于國土資源調查、環境保護、農業發展、林草監測、防災減災、氣象預報、海洋開發、交通運輸、教育醫療、城鄉建設等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衍生出的新技術應用,也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老百姓也能切身體會到航天科技所創造的美好生活。

      趙堅舉例,通信廣播衛星可以為民眾開通全球移動通信、廣播電視直播以及提供高速寬帶上網,極大方便了人們在信息時代的數字化生活;衛星導航定位成了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極大方便了人們的交通和出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氣象衛星可以提供全球和特定地區的精準氣象預報,為人們的衣食住行提供暖心、周到的氣象保障。

      比如,人們在飛機、高鐵上處理公務、休閑學習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時斷時續的信號帶來諸多不便。

      在第六個“中國航天日”航天產業成就展上,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先進通信技術研究室主任楊健就介紹過一款名為“二維相控陣用戶站”的創新產品。這款產品安裝在高鐵上后,作為天基寬帶互聯網系統的重要一環,能建立起用戶與衛星間的數據傳輸鏈路,微信發不出去、電話接不進來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實現極速上網。“別看這個相控陣用戶站不起眼,看上去僅有筆記本電腦大小,沒有機械部件。但它是優化通信信號的利器,容易攜帶,適用于航空、航海、汽車等多種場景。”

      在防災減災方面,衛星由于不受極端天氣干擾正好大顯身手!

      據介紹,為應對去年鄭州突發特大暴雨造成的嚴重洪澇災害,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緊急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調用高分三號SAR衛星以及高分六號等衛星開展應急成像。兩天時間安排衛星成像4次,獲取災區有效數據5景,第一時間提供給應急管理部、水利部等應急單位,高效發揮了航天應急信息支持作用。

      “高分衛星制作的臺風觀測高清云圖,可以清晰地觀測到臺風眼的結構以及運動變化的規律,對全球全年產生的臺風無漏報,極大地減少了防災減災的成本,并在預防森林大火和應對洪澇災害等方面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趙堅介紹,前一段時間湯加發生火山爆發,中國國家航天局應急啟動了對地觀測衛星系統,調動了十余顆衛星進行高頻次觀測,及時將相關影像數據提供給國際組織,貢獻中國力量。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遵循。在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跨越發展的同時,必須算好、用活這筆“經濟賬”。“航天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將幫助我們共同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造福民眾。”趙堅言詞肯定地說。(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毅)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丁香婷婷亚洲六月综合色|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久久99国产亚洲精品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伦理一二三四| 亚洲kkk4444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不卡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