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資源越采越深,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如何揭開地下深層構造的神秘面紗,繪制出高清的地震剖面成像圖,更精準預測地下巖層和油氣的分布情況?記者近日從中國石油石化物探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物探院)獲悉,該院胡光輝團隊運用全波形反演技術在陸地勘探應用中取得突破,并榮獲中石化前瞻性基礎性研究科學獎一等獎。
“用我們新研發的技術給地下深層做‘CT’,地震成像分辨率和聚焦度都得到較大提升,該技術能精細刻畫出薄層、斷裂等復雜地質體細節構造特征,有助于對油氣勘探的目標儲層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認識。”胡光輝在技術交流會上說。
隨著油氣資源日益緊張,勘探范圍逐漸由地下中淺層向深層和超深層進軍,勘探難度也越來越大。為降低勘探成本,提高開采成功率,亟須先進的物探技術揭開地下深層構造的神秘面紗,繪制出高清的地震剖面成像圖,更精準預測地下巖層和油氣的分布情況。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全波形反演技術應運而生,它打破了常規速度建模方法的理論體系,號稱窺探地層高清成像的“核武器”,迅速發展,以其高精度、多參數的建模能力,逐漸成為地球物理界炙手可熱的研究熱點。
“越是金貴的東西,獲得的前提條件就越多。”胡光輝談到全波形反演技術生產實用化的發展歷程時說,“全波形反演技術從理論上看起來相當完美、誘人,但在大規模生產應用中,適用性瓶頸很多,它對數據、初始模型等假設條件依賴性很強,而實際地震資料,尤其是復雜的陸地資料,受地震噪聲干擾、低頻信息缺失等因素影響,無法滿足深層高精度速度建模要求,這也是一直困擾地球物理領域的世界難題。”
2019年,物探院成立“胡光輝黨員創新工作室”,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加強自主全波形反演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推廣應用。攻關團隊積極開展針對深層小尺度地質體的全波形反演技術攻關研究,從地震數據采集源頭入手,廣泛調研分析實際資料建模難點,經多次反復測試、交流論證,創新性提出了復波數隱式分解及地質物探一體化建模方案。如同給深層地層拍寫真,清晰刻畫出了深達數千米的地質體紋理結構,取得全波形反演技術在陸地資料實際應用的大突破。
目前,該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已獲授權專利11項,通過江蘇省地球物理學會和中石化鑒定,被認為技術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應用前景廣闊。(本報記者 張 曄 通訊員 劉旭躍)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用“甜甜圈裱花”的“舞蹈”尋找極輕粒子2022-04-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