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糧安天下。作為農業大省,河南省充足的糧食產量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1年,河南生豬存欄4392萬頭,生豬出欄5802萬頭,分別居全國第一位和第三位。從“豬王”牧原到“肉王”雙匯,一幅現代農業產業新圖景正在中原大地上徐徐展開。
智慧養豬——“豬舍里來了機器管家”
走進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余關鎮大花嶺的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想象中“養豬場臟亂差”的畫面并未出現。在這里,豬住上了樓房,機器人成了管家,智能飼喂系統按需自動下料,豬群悠閑地進食,集成各類攝像頭、傳感器的智能巡檢機器在豬舍內巡檢,監測環境數據和豬群生長情況……
“牧原的生豬生產線挑戰了養殖密度、物流成本、產出效率三個極限。”牧原總裁助理袁合賓說:“新型智能豬舍能實現防病、防臭、防非洲豬瘟的有機統一;5G全覆蓋,生產運營智能化,喂料、豬群監測、病死豬清理、糞污清理、保潔、控溫、控濕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牧原的生豬生產線‘送進去的是飼料,產出來的是豬肉。’”
當前,牧原集團已形成以生豬養殖為核心,集飼料加工、種豬育種、商品豬飼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豬肉產業鏈。與此同時,從溫氏股份、唐人神到新希望,河南市場接連迎來省外養豬企業的布局,河南生豬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智慧育種——自主研發 布局“種子計劃”
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和生豬生產國,平均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然而我們日常餐桌上的豬,90%都有引進品種的血統,2020年,我國從國外引進種豬數量高達兩萬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良種是保障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
自1999年開始,牧原就開始布局種豬育種的“種子計劃”,堅持自主育種和價值育種。“牧原建立了輪回二元育種體系,采用種豬性能測定、性能選育、選配等技術手段,持續選育優秀基因,提高種豬繁殖性能、生長性能,形成了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綜合效益好的種豬,不僅改善豬肉品質,更為消費者提供了瘦肉率高、五花夾層好、口感香嫩的豬肉,同時提高了養豬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袁合賓驕傲地說,當前,牧原已擺脫了對進口種豬的依賴。
據了解,牧原集團現擁有專業育種人員1700余人,以及規模居前列的核心種豬群。為不斷優化“豬芯片”,牧原集團還建立了豬肉質量控制實驗室,通過加入全國“豬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借助高校及研究所的技術力量,進行育種方面的研究。
智慧加工——“吃得好”更要“吃得香”
在雙匯集團漯河屠宰廠屠宰分割車間,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有序運轉,一頭生豬被分割成200多種產品。
在肉制品加工生產線, 16臺AGV機器人通過MES系統,在激光定位、智能避障等技術支持下,高效自動運行;原料從-18℃解凍到-2℃僅需15分鐘,快速解凍有效保障肉品質量和口感風味;肉餡在全程真空環境中反復按摩摔打3000多次,追求產品鮮嫩高彈的極致口感……
美味的背后離不開產品的創新研發。目前,雙匯每年新產品銷量占到10%以上,擁有200多種冷鮮肉、1000多種肉制品的產品群,雙匯冷鮮肉、香腸、火腿、培根、中式醬鹵等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雙匯通過產品的持續創新,讓大家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香”。
上下游聯動——萬億級食品產業鏈“強在豬肉、不止豬肉”
“豬產業鏈”牽起的不僅是養殖和屠宰,更帶動了上下游的糧食種植、飼料生產和農機裝備制造、肉食品加工等產業。2020年,河南食品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14.9%,超過排名第二的裝備制造業。“強在豬肉,不止豬肉”,河南萬億級食品產業格局正在形成。
駐馬店市西平縣依托畜牧機械制造,已成為全國較大的畜禽養殖設備生產基地;生豬生產帶動了生豬飼料企業進軍河南,為生豬產業提供“強支撐”;依托全國重要的優質小麥生產加工基地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河南匯聚了眾多速凍企業巨頭,如三全、思念、科迪等,河南成為“中國速凍之都”。
“河南將以食品工業為牽引,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達成大食物安全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有機統一。”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喬 地 實習記者 孫 越)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冬奧會食品確保滿足運動員的“特殊要求”2022-01-18
- 食品、藥品等領域被列入市場監管嚴重違法失信管理范圍2021-08-05
- 5月份 三明市區食品類價格環比下降2.5%2021-06-15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三號03星2022-04-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