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先進材料》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制出了全球首個磁電晶體管,不僅有望幫助滿足人們對數字存儲器日益增長的需求,將該領域的能耗降低5%,還可將存儲某些數據所需晶體管的數量減少多達75%,進一步促進設備的小型化。
最新研究負責人、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物理學家彼得·道本說:“我們需要一種與硅晶體管工作方式不同的設備,從而縮小設備的尺寸并降低能耗。”
鑒于此,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沒有將常見的電子電荷作為其方法的基礎,而是轉向了電子另一種與磁性有關的屬性——自旋。自旋指向上或下,可像電荷一樣代表1或0。研究表明,流經石墨烯的電子可以在相對較長的距離內保持其初始自旋方向,這一特性對于基于自旋電子學的晶體管極具潛力。但控制這些自旋的方向,并使用比傳統晶體管少得多的功率,是更具挑戰性的任務。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需要在石墨烯下放置合適的材料,經過多年研究,他們找到了氧化鉻。氧化鉻是一種磁電材料,這意味著通過施加少量電壓,其表面原子的自旋可在向上和向下之間翻轉。
研究團隊指出,當施加正電壓時,氧化鉻的自旋指向上,迫使石墨烯電流的自旋方向向左偏轉,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可檢測的信號。相反,負電壓會使氧化鉻的自旋向下翻轉,石墨烯電流的自旋方向向右偏轉,并產生一個明顯不同的信號。道本說:“這有望以極低的能源成本提供極高的保真度。”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中國散裂中子源大氣中子輻照譜儀研制成功2022-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