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柏林4月19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首次觀測并確認一種新型的恒星爆炸,其強度約為新星爆發的百萬分之一,暫命名為微新星。這一全新機制豐富和加深了人們對恒星爆炸的認識。
作為停止核聚變的恒星殘骸,白矮星的質量與太陽質量差不多,但體積只有地球般大小。由于太陽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因此,由白矮星和伴星組成的雙星系統中,白矮星可通過吸積從伴星那里獲得物質(主要是氫)。如果它們足夠靠近的話,當這種氣體落到白矮星非常熱的表面時,氫原子會爆炸性地發生聚變融合成氦。在新星中,這些熱核爆炸發生在整個恒星表面,會導致白矮星的整個表面在數周內燃燒并發出明亮的光芒。
英國杜倫大學天文學家西蒙尼·斯卡林吉博士領導的國際合作團隊發現,在一些具有強磁場的白矮星的磁極上,會發生類似的爆炸,但更小、更快,并且只持續幾個小時。天文學家暫時將其命名為微新星。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
該研究團隊是在分析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數據時首次遇到這些神秘的微爆炸的。論文合著者、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天文學家娜塔莉·德格納爾解釋說:“在審查TESS收集的天文數據時,我們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持續數小時的明亮閃光。隨著繼續搜索,我們發現了幾個類似的信號。后來,通過使用ESO的甚大望遠鏡,我們能夠確定所有這些閃光都是由白矮星產生的。”
論文合著者、荷蘭內梅亨大學天文學家保羅·格魯特說:“我們現在第一次看到氫聚變也可在局部發生。在一些白矮星的磁極底部,氫燃料可被捕獲,因此聚變只發生在磁極。”微新星是非常不尋常的事件,但按天文標準來說很小。它們的能量遠低于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已知的被稱為新星的恒星爆炸。其強度約為新星爆發的百萬分之一。但微新星一次爆發也可以焚燒約20萬億噸的物質。
斯卡林吉博士說:“我們第一次發現并確定了這種我們稱之為微新星的現象。這一事件挑戰了我們對熱核爆炸如何在恒星中發生的理解。該發現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機制,它顯示了宇宙是多么的動態。這些事件實際上可能很常見,但因為它們太快了,所以很難觀察到它們。”微新星的發現擴大了已知恒星爆炸的范圍。未來,科學家們希望通過新技術望遠鏡等先進儀器,捕捉和破譯更多神秘的微新星。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AI助力“動態清零” 流調處置快速響應2022-04-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