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IT科技>科技前沿
      分享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著陸,出艙,微笑,揮手……

      闊別地球183天,王亞平和兩位戰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航天員乘組翟志剛、葉光富,回來了!

      帶著與女兒的“星星”約定歸來。這一天,3位中國航天員帶回來的,還有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新的種子,以及中國走向星辰大海的又一個跨越——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任務圓滿完成,將轉入建造階段。

      “攬慧星以為旍兮,舉斗柄以為麾。”兩千多年前,詩人屈原在《遠游》中高歌暢想遨游天宇。

      今天的我們,早已實現太空行走,而且,越走越遠——

      “過去五年,嫦娥攬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中國航天砥礪奮進,創造出新的成就,實現了新的跨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這樣說。

      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先哲莊周和詩仙李白的筆下,總是不乏驚人的想象。不過,中國航天人的腳下,可以誕生更大的想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中國實現首次月球采樣返回。

      2021年5月15日,天問一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成功著陸,中國實現從地月系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

      2021年10月14日,太陽探測科學技術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中國正式邁入空間探日時代。

      “在一年的時間里,奏響了深空探測的‘三重奏’。”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為此而自豪。

      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點,中國航天會讓你更加振奮。

      我們的運載火箭更強更壯。以“胖五”長征五號為代表的新一代無毒無污染火箭陸續投入使用,商業火箭不斷涌現,形成陸地、海上多樣化的發射能力。2016年至2021年,我國共完成207次發射任務,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成功率96.7%。

      我們的深空探測走向更遠。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背并開展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壤,天問一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羲和號”探日已經取得一系列技術和科學實驗成果。

      我們的空間站建造全面提速。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等飛行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6名航天員先后進駐,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我們的衛星閃耀星空。目前,我國在軌工作的各類衛星超過500顆,廣泛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通信衛星為農村及邊遠地區1.4億多戶家庭提供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農村電商等服務。遙感衛星影像累計分發超億景,有力保障氣象預報、國土規劃、生態保護、海洋經濟、災害應急等需求。北斗衛星廣泛用于大眾出行、智慧物流、精準農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定位導航服務。

      …………

      “北斗澤沐八方,嫦娥飛天攬月,天問造訪火星,天和筑夢天河……這些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地傳來,很不容易,真是令人萬般欣慰!”曾參與許多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見證中國航天許多重要歷史時刻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孫家棟院士,如此感慨。

      享受揭曉宇宙秘密的快樂

      “第一次更多的是新鮮和好奇,第二次更多的是期待和享受。”這是王亞平在第二次出征太空前的心情。

      她期待在太空回看美麗的地球;

      她期待到艙外看看美麗的太空;

      她期待再次帶著孩子們去放飛夢想,開啟新的探索。

      探索,正是航天的最大魅力。宇宙里藏著太多秘密,中國航天人享受探索太空的過程,享受揭曉秘密的快樂。

      吳艷華介紹,過去5年,我國圍繞宇宙起源和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系等科學主題,依托空間科學衛星和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工程,開展空間科學探索與實驗研究,取得一批貢獻人類的原創成果——

      通過“慧眼”,我們捕捉到了黑洞爆發的瞬間。

      通過“悟空”,我們發現了宇宙射線能譜精細結構。

      通過“張衡一號”,我們構建了全球地磁場參考模型。

      通過“嫦娥”,我們知道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證實了月球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

      通過“天琴一號”和“太極一號”,我們正在努力探測空間引力波。

      通過“羲和”,我們將揭曉更多關于太陽的秘密……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與空間科學領域相關的學科,為未來空間科學研究的人才儲備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且,太空探索的種子已在更小的國人心里種下并發芽。

      “從第一課水膜上盛開的折紙花、水球里歡騰的小氣泡,到第二課的‘點水成冰’‘液橋’,一個個精彩的實驗令我們印象深刻,也在我們心里種下探索太空的種子。”在看完神舟十三號的“天宮課堂”后,北京四中初一3班的學生們給“太空教師”王亞平寫了一封信。

      王亞平在給他們的回信中寫道:“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于你的浩瀚星空。”

      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

      吳杰、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

      2018年,在航天員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航天員鄧清明作報告時列出了這幾個名字。他們是已經停航停訓、再也沒有飛天機會的航天員。“守望信仰,堅守寂寞,一次次落選,一次次準備,十幾年如一日地默默備戰,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獻給了漫長的等待”。

      與他們一樣,鄧清明也多次入選備份乘組,每次都與飛天失之交臂。“我仍然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拼搏奮進在飛天路上,時刻準備接受挑選、為國出征。”樸素的心聲,卻有一種無聲的力量。

      鄧清明等人的堅守,可以用三次飛天的航天員景海鵬的話作注——“如果沒有夢想,靈魂就會‘失重’”。

      在走向太空的追夢路上,有著千千萬萬航天人在默默堅持和奉獻。航天工程可謂“千人一枚箭,萬人一桿槍”。一次發射任務,參與單位常常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家,涉及數十萬名科研工作者。他們信奉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

      他們是“嫦娥團隊”,是“天問團隊”,是“神舟團隊”,是“北斗團隊”……不斷突破,燦爛星河。但是,更多的則像鄧清明、吳杰、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那樣,埋頭奮斗,只求無愧于心、無愧于夢想。

      “是精神,是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涵養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連綴起一代接著一代干的征程,引領著全體航天人砥礪奮進、一往無前。”孫家棟說。

      航天“老兵”孫家棟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崢嶸歲月。“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搞航天、干事業,既要靠物質的力量,更要靠精神的力量。航天精神是偉大的精神,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當我們傳承與弘揚這種精神,把它轉化成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航天事業就能夠繼續發展下去,興旺發達。”

      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激勵著廣大航天人闊步前行、勇敢追夢。正如詩人筆下所言——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在走進深空中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

      宇宙無垠,但是,地球只有一個。

      美國退役航天員托馬斯有一個夢想——“來自地球的人們一同去往其他星球”。當看到3名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為地球上的孩子們授課時,一種交融著興奮、自豪、親切的強烈感情油然而生,他稱3名中國同行為“我們的航天員”。

      “盡管國與國之間存在政治分歧,但各國航天員的共同身份是地球使者,應該代表全人類共同參與太空探索活動。”托馬斯說。

      中國在空間站上的做法,讓托馬斯等國際人士感受到了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國空間站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我們愿意把中國空間站打造成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平臺,和各個國家的航天員、航天科技隊伍一起,不斷探索浩瀚宇宙,造福人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近日在一次發布會上宣布。

      不僅僅是空間站。2016年以來,中國與19個國家和地區、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46項空間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領域開展國際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比如,利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與歐洲空間局合作開展伽馬暴偏振探測研究;建立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中國氣象衛星數據廣泛應用于121個國家和地區;向全球開放共享高分衛星16米遙感數據,為“一帶一路”沿線及全球150多個國家提供高分數據產品和空間信息支撐……

      接下來,國家航天局將陸續公布后續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以及火星采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行星探測任務的國際合作計劃,讓航天探索為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貢獻更大力量。

      “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開發、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我們將始終堅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原則,加強同國際社會的廣泛合作。”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表示。

      家園共有,科學無界。人類在宇宙中有著共同的身份,也必將攜手創造一個共同的未來。(記者 陳海波)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一区|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lv|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专区一va亚洲v天堂|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丝袜美腿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