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該中心劉洋研究員團隊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獲取的短波紅外光譜和導航地形相機數據,在地質年代較年輕的著陸區發現了巖化的板狀硬殼層,其中富含含水硫酸鹽等礦物。
研究團隊推斷,這些硬殼層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細作用蒸發結晶出的鹽類礦物,膠結了火星土壤后經巖化作用形成。
這一發現對理解火星的氣候環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也標志著祝融號實現了國際上首次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
記者:張泉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供圖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祝融號”準備越冬 環繞器持續開展環繞探測2022-05-06
- “祝融號”火星車準備越冬 環繞器持續開展環繞探測2022-05-06
- “祝融號”如何應對火星上的冬天?工程團隊詳解2022-04-29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新一代人工晶狀體研究成果 獲ASCRS發布2022-05-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