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消息,大腸桿菌作為人和動物腸道的正常居民,一般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環境中。
而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劉高強團隊聯合江南大學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在大腸桿菌中構建人工光合系統(人工葉綠體)。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非光合微生物體內構建全新的人工光合系統。
那么,為何選擇大腸桿菌作為研究對象呢?在全球氣候變化與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生物固碳被認為是最有效的降碳方式之一。
而大腸桿菌作為一種被人類廣泛用于大規模產品生產的工業微生物和模式微生物,具有細胞結構和功能清晰、遺傳信息明確、易于大規模培養等優點。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大腸桿菌自身的跨內膜蛋白NuoK能夠作為錨定蛋白,將光系統核心蛋白PufL引入其內膜中,從而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光反應。
目前,該團隊研發的人工光合系統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處于實驗室實驗階段。
未來,他們將繼續優化系統元件配置、穩定性和產品生產工藝,并嘗試在酵母甚至大型藥用菌等微生物中構建人工光合系統,以期實現更廣泛的生物制造應用。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商務部重拳:制裁對臺軍售7家美企2025-01-15
- “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 大型燈組首次亮燈測試2024-12-31
- 福建累計引入160支臺灣建筑師和文創團隊 覆蓋全省600個村莊2024-12-20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努比亞Z70 Ultra新年版手機發布1月16日正式開2025-01-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