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是掛靠代理機構買社保只是換上了“互聯網+”的馬甲
通過手機App買社保,實際是掛靠代理換上互聯網馬甲?近日一款名為“我的社保”的App在微信朋友圈上賣起了廣告,表示可以“解決社保公積金斷繳難題”,客服人員直言可以掛靠公司參加職工社保。但記者了解到,對于掛靠代理公司買社保的行為,社保部門多次表態屬于違法。
不過App負責人強調他們并非為了造假,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人有買社保需求卻沒有渠道,希望政府能看到這部分真實需求。
文/廣州日報記者何穎思
近日一款名為“我的社保”的App表示,針對個人提供的服務適用于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待業人員、就職于非正規企業沒上社保等人員,這部分人無法自行購買社保,可通過“我的社保”客戶端委托平臺代繳社保、補繳社保、代繳公積金、補繳公積金,以及社保查詢、公積金查詢等業務,享受相關待遇和保障,避免因社保斷繳、公積金斷繳影響生活。該App宣稱已經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五險一金均可代買,其中社保個人最低套餐的服務費為59元/月。購買手續十分簡單,只要選擇套餐后,上傳身份證信息、填寫參保時間、是否辦社保卡等信息,然后在線支付即可。
根據App的客服人員直言是直接掛在公司來買社保,“相當于你是我們的員工,但我們不跟你建立勞動關系,不簽合同。”
“我的社保”CEO劉康告訴記者,具體做法是平臺收單,再委托有資質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買社保。
App負責人
只是為了滿足社會實際需求
記者發現,這實際上是掛靠代理機構買社保,只是換上了“互聯網+”的馬甲,那這種做法是否違規呢?劉康承認,他也意識到項目可能有政策風險。但他強調不會主動違法犯罪,也不是造假,而是為迎合社會上真實的需求。“我們不想違反國家社保政策,只是想通過互聯網手段幫助國家社保基金增長。想買社保的人,都是因為覺得國家社保有保障才想交費,但沒有渠道買。”劉康說道。“現在最大的障礙是雇員身份,我們呼吁有關部門能夠看到這個問題,放開這個限制。”劉康說,隨著社會發展,不是所有人都會有一個雇主,這些人沒有渠道買社保(非本地戶籍無法參加居民社保),有關部門應該看到這些實際問題。他希望近期能跟有關部門互動,建議健全完善現有法律。
人社部門
代理機構為市民代買社保屬違法
昨日記者撥打12345政府服務熱線,負責社保咨詢的工作人員指出,社會保險法規定單位和員工建立實際勞動關系,單位才能依法給員工參保。法規里沒有“掛靠參保”,這種做法缺少法律保障。市民要了解清楚這種單位是否真的有為個人參保,比如上網查詢社保費繳納情況,讓單位提供地稅繳費證明等。去年7月,廣東省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局長厥廣長曾明確表示,代理機構代買社保屬于違法。他指出,2000年原勞動保障廳發布暫行規定明確,勞動保障事務的代理只能由勞動保障部門設立的公益性機構來承擔,任何社會中介機構不能做勞動保障方面的代理,公益機構不收任何服務費。而正式注冊的公司以本公司員工的名義向地稅申報參保繳費,事實上沒有真實勞動關系的也屬違法。
社保專家
個人有投保需求令代理有生存空間
中山大學社會保障中心副主任宋世斌認為,之所以出現掛靠代理公司買社保的現象,根源上是有些人投保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他指出,不要說個人,就是一些小公司要為員工參保也要付出很多成本,所以公司寧愿冒險外包。
他進一步指出,這些代理公司的出現有一定合理性,但未必合法。因為根據社會保險法,參保是職工的權利和義務。企業應為職工參保,但若不是企業的職工,企業就沒有條件也沒有義務為其參加社保。從這個角度上看代繳社保是違法。
此外,代理公司也存在法律風險,委托代買社保的個人可以根據勞動法相關規定,把代買社保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其工資。
責任編輯:林航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三星專利侵權最新消息!再輸華為 三星22款手2017-04-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