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學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太空長期駐留之后人體會發生一系列神奇的改變。
為了完成這項實驗,研究者持續觀察了26名曾在空間站執行駐留人物的宇航員核磁共振影像。
其中,12人在空間站呆了數周,而另外14人則在太空中呆了6個月之久。
核磁共振影像顯示,宇航員在經過長期太空生活之后大腦不同位置的灰質明顯增加或減少,時間越長變化越明顯。
對此,研究者認為是低重力環境對腦脊液的分布影響所致。在低重力環境下,腦脊液會在顱骨內“漂”起來,形成所謂的浮腫面,而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大腦位置變化并被壓縮。
同時,該團隊還觀察到大腦中控制腿部運動的部分和處理下肢感覺信息部分的灰質體積增加。這可能是人類大腦學習如何在微重力中移動的結果。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入探索太空環境對人體和大腦的影響,為未來的長期太空旅行提供數據。
責任編輯:海凡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莆田市啟動紀念六五環境日暨“碳普惠”活動2021-06-09
- 首屆“愛我家鄉水”環境教育眾創賽舉行決賽2021-06-07
- 外交部:環境和空氣污染問題沒有國界2021-03-17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什么時候才能使用到這個ios15 ios15何時推送2021-06-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