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全國12358價格監管平臺2017年2月分析報告指出,2月,全國網絡購物行業舉報量共計10969件,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比2015年2月增長27.9倍,比2016年2月增長11.7倍。其中,北京市網絡購物行業舉報量為831件。
網購投訴增加
實際上,在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曾公開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購物已成新常態。數據顯示,我國網絡購物行業保持高速發展勢頭,交易規模年增長率近年來始終保持在30%以上。網絡購物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行業中大量不正當價格行為的存在,導致網絡購物價格舉報呈暴漲趨勢。此外,國家發改委還指出,除了數量劇增以外,違法行為發生地難以確認、違法證據真實性難以佐證等問題也為網購舉報辦理帶來困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近期,我國頻頻喊話,對網購亂象進行管理。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網絡交易價格舉報管轄規定(試行)》,提出如果消費者投訴電商存在價格違法行為,網購平臺應該配合調查,否則最高可罰10萬元。12月,《電子商務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業內人士指出,上述草案落地后,將彌補電商領域此前專項法律的空白。
不過,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院副主任沈逸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于制假賣假的方式不斷翻新,在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政府也需要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并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他表示,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可以和企業聯手,利用大數據,根據快遞信息查詢賣假販假的商家,堅決予以關停;另一方面,假貨交易已經成為部分縣城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走私村”、“制假村”層出不窮,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公安部等部門可以聯合執法,對上述地區的假貨進行清查、銷毀。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網絡購物行業的投訴不僅包括平臺,也可能涉及微商等運營模式,但是現在我國在微商領域的規范尚屬空白,未來還需在這些方面加強監管與細化規則。專家指出,隨著微信客戶群體的不斷增加,現在衍生出了一種宣傳新模式,即電商將產品信息上傳到平臺,個人把產品轉發到朋友圈宣傳即有提成,產品銷售成功后個人還能再獲提成,這可能涉及虛假宣傳,需要法律法規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
責任編輯:海凡
- 女子網購貨不對板 商家爽快退款還多退1萬?2017-11-12
- 雙11網購訴訟陡增價格欺詐多 法官提醒保持理性2017-11-10
- 雙11將至 網購新“玩法”背后有多少“套路”?2017-11-06
- 發改委:“雙11”前后將發布電子商務領域黑名單2017-11-03
- 國內首批500家電子商務黑名單企業公布 廈門5家企業上榜2017-11-03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1-01
- 小偷深夜潛入居民家 竟用女戶主賬號網購黃金和茅臺酒2017-10-31
- 廈門一企業試水“共享屏幕” 出租“屏幕時間”2017-10-27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0-26
- “手機式出游”時代來臨 西湖景區4G流量增長207%2017-10-09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