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航看來,這是一群瘋子才會去做的事。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在大公司的庇護下,安然拿著高薪混日子,他依然將釘釘定義為創業公司。在電商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賣貨問題后,陳航將釘釘定位成中小企業的效率加速器。他希望在這一領域,能做到微信做不到的事。
“向死而生,釘釘是自己的事業。”這是寫在釘釘辦公室的一句話,也是釘釘創始人陳航的座右銘。
從個人社交轉向企業即時通信,這是經歷了來往的試錯,以及對微信的尷尬挑戰后,陳航定下的目標。2014年5月,釘釘在阿里巴巴內部悄悄立項,陳航帶著七八個開發人員搬到了杭州市的湖畔花園,這個小區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創業起步的地方。釘釘的意思是“言之鑿鑿、板上釘釘”。頗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味道。
次年1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這款社交產品,免費通話的功能,讓這款“劍走偏鋒”的應用悄悄成長起來。彼時,一向高調的阿里巴巴官方,并未對此進行宣傳,也沒有任何推廣。截至去年12月31日,釘釘上已有300萬家企業組織。
在陳航看來,這是一群瘋子才會去做的事。他不認為自己可以在大公司的庇護下,安然拿著高薪混日子,他依然將釘釘定義為創業公司。在電商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賣貨問題后,陳航將釘釘定位成中小企業的效率加速器。他希望在這一領域,能做到微信做不到的事。
試錯
陳航在阿里巴巴內部的的花名叫“無招”,簡單二字透露出的是自信和偏執。
偏執大概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必備的特質。早在1999年,阿里巴巴初創期,陳航就在阿里巴巴做過實習生。但畢業后他并沒有留下來,而是遠赴日本留學。直到2000年,陳航才再度回到阿里巴巴負責淘寶搜索。
2013年,陳航又開始主導阿里巴巴旗下的移動即時通信來往項目。阿里巴巴計劃以十億發展資金來支持來往,并將微信作為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發動萬名員工使用來往,馬云也親自上陣吆喝,拉來趙薇、李連杰、史玉柱等鐵桿好友來推廣來往。
但是在微信強大的勢頭下,來往并無起色,絲毫未能撼動微信的地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陳航的語速極快又鏗鏘有力。“我們這幫人就是神經病,歪打正著找對了市場。之前做來往,然后做著就陷入困境,辛苦這么久卻什么都沒有,確實不甘心。我們就闖到企業級市場去了,這兒幾乎是一片空白,視線范圍之內全是藍海。”
目前,來往仍然由釘釘內部的團隊進行運營。用陳航的話來說,“做,只要不死還有希望,你就能做下去。就跟玩游戲是一樣的,你的生命是無限的,但是你能不能變大另當別論。”
社交依然是阿里巴巴不愿醒來的夢。近日,美國社交軟件Snapchat上市,這款2011年才上線的社交軟件,僅用5年時間,其日活躍用戶便達到了1.5億,超過Twitter并僅次于Facebook,市值超過260億美元。
這個行業似乎永遠有機會,也都知道挑戰微信不容易。雖然來往最終沒能完成使命,但馬云仍讓陳航主導釘釘項目,并讓陳航帶著團隊進駐了自己的湖畔花園。馬云在1998年買下的這套150平米的房子,先后孵化出支付寶、天貓、菜鳥物流等一批明星項目。
陳航和團隊是帶著使命來的。他一度最怕別人問的問題是“咦,來往還在啊?”
經歷了諸多尷尬之后,他依然認為沒有來往就沒有釘釘。“來往在當時的決策層面上,沒有找到產品最核心的差異化價值,僅僅以為全力以赴必將成功。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沒有來往的沉淀和失敗,也不會產生我們在釘釘上的努力。”
談到對來往最深刻的印象,他的回答是“辛苦”,幾乎沒有在晚上12點前離開過公司。在阿里巴巴高層看來,來往有教訓,不過這屬于戰術試錯,而非戰略錯誤,推出來往也讓阿里培養了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人才,提高了戰斗力。
事實上,百度和網易兩大巨頭,都不同程度在個人社交上挑戰過騰訊,基本都是無功而返。在行業內,普遍戲謔地認為社交、電商、外賣,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大巨頭不能承受的痛。
再出發
陳航將企業市場比做一個看不到對手的荒漠。
荒漠也是藍海。近年來,中國互聯網誕生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世界級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基本都是面向C端用戶,面向企業市場的幾乎沒有知名企業。
機構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有2700萬家企業,超百億美金市值的SaaS(軟件即服務)企業有100多家,僅甲骨文、SAP、Salesforce 三大公司總市值就達3500億美元,外加微軟、IBM這樣的巨頭,市值總和超萬億美元。
陳航覺得這塊領域的競爭壓力比微信小得多,他開始對10家共創企業進行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的痛點。“現在我說釘釘的使命是讓4300萬企業解決移動辦公問題,可當時我們只是想生存下去,活著比一切都重要。”
康帕斯科技CEO史楠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說:“釘釘團隊的人駐扎在我們公司,和各個崗位的人聊,大概磨合了幾個月的時間。”2015年1月,釘釘低調上線,160天內企業用戶突破50萬。每月增長速度在20萬-30萬家。陳航終于證明了自己不是一個失敗者。
在此過程中,不少用戶也認為釘釘是為企業老板服務的,絲毫未留給員工空間,其已讀/未讀標識、免費電話等功能一度讓職場人士十分反感。
陳航并不是毫無察覺,他從一開始就沒期待所有人都表示贊同,他必須有所取舍。“太多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沒能進入云計算時代,甚至未能進入IT時代。當他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會用微信代替協同工具、OA軟件,這又導致了工作的碎片化,這是嚴重降低效率的。”
對于一些不人性功能的設定,他解釋稱,希望通過技術的進步,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可以信任。“比如釘釘的已讀未讀功能,讓你沒辦法假裝沒看到消息。如果人與人之間都裝死,那每個人之間不可能溝通協同,這個社會就無法產生價值。”
現在,陳航每天都會隨機抽取用戶,進行電話回訪,并把每一條反饋記錄在自己當天的日志上。看似是在阿里巴巴主營業務之外的一個小小的嘗試,實則與阿里巴巴的本質也不無關系,即服務中小企業。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以前做企業軟件的公司只關注大型企業,服務的企業總數只有10萬家,剩下99.9%的企業是沒有人關注的。大家都以為中小企業只是在拼命賺錢活下來,不會關注提升效率。事實上,中小企業存在很多管理訴求,當他們了解到優秀企業和普通企業之間的差距后,也能產生強大的爆發力。
活下去
當初,真正讓陳航決定去湖畔花園創業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想活下去。
有時候反思那段難熬的經歷,他說:“如果有高層下命令,來往就此打住解散可能也就散了。但是一看這幫人還在拼命,就想著說那繼續做吧。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堅持成為了活下去的理由。“我覺得奮力拼搏的過程,往往是能否經歷最痛苦階段的過程,你能夠經歷低潮期,整個社會評價體系或者周圍各種各樣冷嘲熱諷下都能夠堅持下去,一定能磨出一條血路。”陳航進一步解釋。
經歷了來往的試錯,他知道產品一開始如果沒有辦法讓人印象深刻,就會死掉,因為很少有人會耐心去嘗試第二次。一開始,陳航和團隊調研了不下1000家企業,不少老板向他反饋,假如在群里發消息“明天下午三點開會”,在群里經常無人響應。而到了開會時,總會有人跟他請假稱“沒有看到群消息”,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頭痛。
未讀/已讀這一功能應運而生。陳航認為,即使這個產品在某些方面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但是它的差異化價值是決定這個產品,能不能成功的關鍵。現在看來,正是這些與眾不同的,近乎“變態”的功能讓用戶注意到了釘釘。
有時,陳航也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如果是一家創業公司,做出來往這樣的產品可能就直接死掉,大公司的好處在于只要你能堅持,便能給你機會。
因此,在阿里巴巴的文化基礎上,陳航給釘釘團隊增加了三項,分別是用戶第一、向前一步和創業之星。“我不允許技術工程師跟我說,要一年以后做一件事情。你必須在一兩個月時間有結果證明你是對的。證明不了就放棄掉,創業之星就是立刻有結果。我不敢說我們是阿里巴巴最辛苦的團隊,但是一定是最辛苦之一。這么辛苦的狀態,長時間下去,一定堅持不了,必須要靠文化去維系。”
對于那些想要進入釘釘工作的人,他的要求是“像神經病一樣熱愛釘釘”。在公司內部,他要求員工不要使用微信,“我們是一個創業公司,我們沒有那么多自由,因為你必須得熱愛這個事情。”
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數是4300萬家,釘釘占據了近10%的市場。但是,也有一些企業用過釘釘后會選擇放棄,比例大概是20%-30%,陳航認為這個比例并不算高。 在有了一定的用戶基數后,釘釘開始與更多其他阿里的產品進行打通。例如,飛豬旅行接入了企業商旅,餓了么外賣也植入了釘釘。
不過,釘釘提供的成交服務,并未從中提取傭金。陳航直白地說:“一個公司說不想賺錢,肯定是耍流氓,釘釘最后肯定會實現商業盈利,但賺錢不是我們的初衷。現在想得最多的還是怎么把產品做好。”
畢竟,他現在還不敢肯定地說,釘釘就此能安心活下去。在沒有盈利、真正的自給自足之前,都有活下去的問題。對于未來,他依然不喜歡講戰略,也不再去樹立競爭對手。
“以前我和微信都站在這兒,公司說你得往前追,我就追微信去了,結果越追越遠。后來我們轉到企業市場來了,發現什么人都沒有。你就要保持‘你為什么到這里來’的態度,我們最初為什么來這里?我們最初想淘金,那你想那么多干嗎?就干好這個事行了。”他會如此提醒自己。
不過,在企業級社交領域,騰訊依然是繞不過的競爭者。從RTX到企業微信,騰訊先后推出過多款針對企業辦公的溝通工具,但并未形成微信一樣的壟斷地位。顯然,經歷過失敗的阿里巴巴還有機會。近年來,阿里巴巴先后投資了微博、陌陌和Snapchat,但這些社交入口的黏度仍然不如微信。
釘釘依然是阿里巴巴在社交領域最重要的布局。陳航相信,釘釘是被打敗之后再度起來的。阿里的文化在于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挫折,都能重新思考重新來過,只要初心不變,只要堅持,總能夠殺出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阿里釘釘創業記:瘋子“無招”
最新更新時間:04/01 08:47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界面新聞”APP
責任編輯:海凡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全國率先通過考核2017-11-10
- 臺媒:企業家峰會為兩岸關系開啟機會之窗2017-11-08
- 賴清德重申“修法”兼顧勞資權益 “綠委”酸:太理想2017-10-31
- 神鋼丑聞讓日本制造“失神” 東窗事發還公然抵賴2017-10-29
- 臺灣前十大企業風險結果出爐 競爭加劇位居首位2017-10-27
- 力爭盡速解決“五缺”問題 賴清德最快月底親自說明2017-10-23
- 福建:企業訴求“直通必達” 政府承諾“馬上就辦”2017-10-14
- 展現綠色實力 臺灣精品吉隆坡盛大展出2017-10-12
- 福建省天然氣價格管理新規10月1日起執行2017-10-11
- 處罰食品藥品嚴重失信 泉州開出首張“黑名單”2017-10-11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