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
原標題:[社論]共享單車需要在共識之上建立規則
清明小長假期間,深圳灣濱海休閑帶成為當地市民出門游玩的熱門選擇,據媒體初步統計,平均每天有約30萬人次進入深圳灣公園。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市民騎共享自行車進入園區,給園區內其他市民出行造成不便和安全隱患。
“共享單車擠爆深圳灣”的圖片近日在網絡上熱傳。據現場照片可見,沿海可供單車通行的路上停滿了共享單車,路被車輛占了一大半,很多單車停放無序,大量公園工作人員忙不迭地擺正單車,由于車太多,行走受限,有部分市民將自行車棄置一旁,爬到旁邊高出一截的人行道上……看過照片的人都在感嘆“太壯觀了”。
“太壯觀了”,公眾的這聲感嘆包含著復雜的意味:一方面,共享單車乃至共享經濟的迅猛發展讓人嘆服,另一方面,共享單車發展的勢頭似乎又超過了某種預期,帶來了一些新的困擾。
有媒體評論稱,“停放的單車擠爆深圳灣,給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又敲了一次警鐘:不要只顧著市場份額一路狂奔,而不顧這樣的狂奔會帶來負面的社會效應。”類似視角當然沒錯。曾經有共享單車租賃企業豪言,“15天就可以占領一個城市”,支撐這句豪言的自然有賴于巨大的需求,但擴張過快、無序投放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有鑒于此,目睹“共享單車擠爆深圳灣”圖片,企業的確需要適度警醒,畢竟共享單車是要投放到公共場所中,不可能一投了之。
但是這樣的警鐘絕不僅僅是敲給企業一家去聽的。
在深圳灣公園人車爆滿之后,深圳南山區政府與單車公司4月3日晚緊急開會做維持秩序措施,經一晚清理,記者昨天看到深圳灣公園內幾無單車,人流量也較前日為低。據悉,南山區政府將與共享單車公司研究出臺三個不同時段的共享單車進入深圳灣公園的管理辦法。記者現場采訪中,一位市民表示,如有必要限行單車,管理方可提前告知市民,深圳市民素質高都會配合的。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假若圍繞共享單車的停放問題不乏清晰的規則,劃定了明確的禁停區域,“共享單車擠爆深圳灣”現象其實可以避免。而像深圳灣這樣的地方是否適宜共享單車涌入,一經放開會出現什么樣的弊端,在管理者那里肯定是個應該前瞻考慮的問題。但事實卻是沒有,這里暴露的實際是一種管理的滯后。
共享單車發展到今天,可以說萬事俱備,但最需要的是規則。中消協近日公開表態,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出臺共享單車管理細則或指導意見,加強對共享單車行業的規范,推進城市慢行交通工具基礎設施建設,讓消費者的人身安全、資金安全、個人信息安全有保障。而在制訂規則方面,一些城市已經做出了行動。3月23日,廣州市交委通報稱,該委聯合廣州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委于日前正式發布了《廣州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根據《導則》,在設置停放區后不滿足行人通行需求等17種區域位置,共享單車及其他自行車不應停放。
共享單車需要結束無序局面,盡快建立規則,但這種規則約束不應是人們以往習慣的“一管就死”格局。對共享單車這種新興業態來說,要發揚而非抑制共享精神,讓使用更加高效便利,最好的規則應該建立在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的共識之上。這個共識就是,在公共事務中如果總是追求一己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一定會損及自身。
具備了這個共識,政府制訂規則就不可能只考慮自己監管的方便,因為共享單車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實則是在為政府分憂,將共享單車管得過死并不符合其利益;消費者也會逐漸趨于自律,除了個別用戶,多數消費者都會明白要長期穩定地享受低廉便捷的共享單車服務,就必須學會遵守規則;而對企業來說,只盯著市場是不夠的,面對少數用戶亂停、私藏乃至損害單車等不文明行為,企業完全可以拿出更多的技術和經濟手段,這也是促成規則有效運行的有力措施。
在共識之上建立規則,共享單車的發展會讓城市更美好。
責任編輯:海凡
- 堪比香港電影!黑幫“大佬”婚宴,然后警察來了2017-11-13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全國率先通過考核2017-11-10
- 世界十大游客訪問城市出爐 香港、深圳入圍前十2017-11-10
- 臺媒:企業家峰會為兩岸關系開啟機會之窗2017-11-08
- 賴清德重申“修法”兼顧勞資權益 “綠委”酸:太理想2017-10-31
- 神鋼丑聞讓日本制造“失神” 東窗事發還公然抵賴2017-10-29
- 臺灣前十大企業風險結果出爐 競爭加劇位居首位2017-10-27
- 力爭盡速解決“五缺”問題 賴清德最快月底親自說明2017-10-23
- 福建:企業訴求“直通必達” 政府承諾“馬上就辦”2017-10-14
- 展現綠色實力 臺灣精品吉隆坡盛大展出2017-10-12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