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網絡
面對5G無線通信技術的巨大風口,科技國家隊終于出手了。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今年該院將斥資3000萬元,用18個月的時間,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的5G芯片產業化項目,以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芯片和網絡關鍵技術創新鏈。
近日,中科院對外發布2017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部署情況,包括農業科技、生物技術、資源環境和高技術等4個方向11個重大項目,5G芯片產業化項目就是其中一項。
作為繼3G、4G之后的最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5G的重要意義似乎不必過多說明:互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對信息交換和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高速、大容量、超級連接為特質的5G無線通信技術,正好回應這一需求,或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那么,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為何更專注于5G的芯片技術研究?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為整個5G網絡的核心技術,5G芯片必須是自己的,否則5G時代來了,仍有可能受制于人。所謂“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總體目標,也就更談不上了。
去年11月,移動通信標準組織3GPP確定我國華為公司的Polar碼(極化碼)為5G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經媒體報道后引起軒然大波,種種說法紛至沓來。有人將其解讀為“5G標準中國定”、“華為碾壓高通拿下5G時代”,后被認為有夸張嫌疑。
事實上,5G標準目前尚未定下來,3GPP提出2018年完成5G標準制定。嚴慶告訴記者,即便是5G標準定下來,要最終實現5G網絡,還需要系統創新和開發、核心芯片的自主研發等多個環節,而后者對于5G網絡的落地似乎更為重要。
嚴慶說,目前來看,ADC、DAC、基帶芯片等5G核心芯片的應用需求迫切,市場前景明朗,但核心芯片面臨禁運風險。相應地,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技術,可以與系統廠商合作,推動國內5G核心芯片研制的進展,為5G產業化奠定基礎。
根據中科院當天的披露,該院5G芯片項目的目標是“完成5~6款射頻前端和基帶芯片和網絡核心技術產品化開發與應用驗證”,與廣東省共建“下一代通信芯片產業創新平臺”即“5G研究院”,與中興、烽火、大唐等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推進產品規模應用。該項目由該院微電子所劉新宇研究員牽頭,聯合該院計算所、信工所、半導體所、上海微系統所開展,目前已有百余名研究人員參與。
責任編輯:海凡
- 福建1-9月全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超序時2017-11-01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1-01
- 廈門一企業試水“共享屏幕” 出租“屏幕時間”2017-10-27
- 福州將打造更加便捷網絡市場服務機制2017-10-26
- 羅源牛澳灣旅游項目開工 投資30億規劃用地3500畝2017-10-25
- 行動通訊大廠高通在臺違規操作 公平會重罰234億2017-10-12
- 泉州三個岸電項目總投資1726萬元 預計年底完工2017-10-09
- “手機式出游”時代來臨 西湖景區4G流量增長207%2017-10-09
- 福州最大人工湖公園紅光湖公園10月1日開園迎客2017-10-02
- 泉州整頓網絡訂餐經營行為 9家商戶被查證照信息不一致2017-09-29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