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修”一次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工廠貨商店對售出的某些商品在對丁的時間內免費修理”。注意是“免費”“免費”“免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包括在一些電商平臺或者線下賣場購買家電時,保修一年是最基本的服務。或者說享受一年的保修期幾乎是國家的硬性規定,如果超出一年時間還想進行免費修理,就掏點銀子進行“延保”服務吧。
那 “質保”是什么呢?所謂質保期,就是指產品質量保障的時間,可以狹義的理解為保修期,但是根據品牌含金量的不同,質保的期限有所不同。這是商家對于自己品牌的信任。像是如今已經有號稱十年質保的吸塵器,或者一些商家“只換不修”的保證,現如今質保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當然這也要產品自身質量過硬。
實際上,真正的產品保修概念在我國實行的時間并不長,讓我們真正享有消費者權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1993年通過,1994年開始實施。此時消費者們才有“保修”的權利。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有關“保修”的法律條文幾乎是一片空白,保不保修完全是憑商家良心。而這也僅僅才過了23年的時間。
如果要說“保修”,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在2014年才正式實施的新“三包”政策。所謂“三包”政策,指的就是零售商業企業對所售商品實行“包修、包換、包退”的政策簡稱。直到“三包”政策的出臺,才代表著我國消費市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后服務政策,而隨著新三包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家電也進入“三包”的范疇。作為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好處自然還是壞了有得修。
“新三包”包含包修、包換、包退
“保修”作為售后服務的一種,經常會被無良商家和三包中的“包修”互換用來玩文字游戲。實際上不管“保修”還是“包修”,兩者都建立在免費修理的前提上?!鞍蕖敝傅氖悄切﹪覐娭埔蠹尤搿叭摺碑a品中的售后服務一環;“保修”則是對非三包產品,或三包產品一年以后進行維修的服務。
產品在“包修期”,不論是維修還是零件都不應該收取費用,而在“保修期”,維修不應收取費用,而零件可以收取費用。比如我買了一臺冰箱,享有一年的“包修期”和三年的“保修期”,那么在第一年里因非人為因素導致冰箱無法工作,讓維修人員上門進行冰箱的維修商家都不應該向我收取任何費用;如果在第二年內出現質量問題,維修人員上門可收取維修的零件費用,而非維修費用。
保修卡式樣
所以當我們在正規渠道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產品的售后規則。對了,你們會在包裝里找一張“保(包)修卡”么?我相信很多人以前和我一樣這種東西隨手一扔就完事,直到上次維修師傅讓我拿出來填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玩意是有用的。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在一年內因為機器問題維修過三次或以上可以提出退貨需求,屆時就要憑保修卡作為維修證明進行退貨,如果丟失或者沒填寫,商家拒不認賬,那就只能自認倒霉了。
“保修”作為一個合理的消費者權益現如今已經被列為購買家電之前必須注意的環節之一,如果對產品質量信得過,自然一年的保修期就已經足夠,畢竟我們經常聽老人們夸耀自己當初花大價錢買的空調、電冰箱用了十幾二十年了都還沒壞。早就過了保修期的這些家電,現在找到一個當初生產的零件都很難,但不得不承認確實質量過硬。
那些剛用一年,過了保修期就開始出毛病的家電,不會覺得有些丟人么?
責任編輯:海凡
- 世界首座鐵橋開始大修 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2017-11-14
- 福州小區消防設施設備維修可啟動緊急使用程序2017-10-25
- 福州核發首批機動車維修連鎖經營許可證2017-09-29
- 福州部分1小時快送平臺運費上漲 漲幅最大達3成2017-08-23
- 廈門檢驗檢疫局助力全球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建設2017-08-18
- 福州市住房維修資金信息系統力爭明年下半年上線2017-08-16
- 廈門航空產業:給城市插上翅膀2017-08-14
- 樂視手機一半維修點“失聯” 總部3個月未供配件2017-07-26
- 微信支付推語音提醒 商家收款能靠“耳朵對賬”2017-07-19
- 泉州出現多起冒充軍官采購詐騙 市民需多留心2017-07-10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