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的精子能夠在太空中保存、存活并發育成健康胚胎,那么人類通過太空旅行訪問火星甚至更遠宇宙將成為可能,日本山梨大學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讓這種可能性大增。
山梨大學科學家近日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曾經保存于國際空間站長達9個月的老鼠精子竟然繁育出健康的小老鼠。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將為人類未來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甚至繁育后代帶來希望。
此次實驗所用的老鼠精子曾經在國際空間站冷凍保存長達9個月。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人類想在空間站或其它行星上長期生活,就有必要存儲精子和卵子用于繁育后代。
研究人員還發現,精子長期暴露出太陽輻射中所受的傷害,大都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自我修復?!拔磥恚祟悓⒂锌赡茉诟笠幠5目臻g站或其它太空宜居區內生存許多年,甚至許多代。如果人類開始在太空永久居住,通過保存精子進行輔助生殖將是繁育后代的重要方式。然而,國際空間站上的輻射比地球上強百倍以上,而這些輻射會對細胞中的DNA造成傷害?!?/p>
輻射對精子細胞造成的傷害可能產生嚴重的生殖問題。為了檢驗這些輻射對精子的影響程度,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了保存于國際空間站長達288天的老鼠精子作為研究對象。
從2013年8月到2014年5月,這些老鼠精子樣本保存于冷庫中零下95攝氏度的環境中。這些老鼠精子樣本被帶回地球后,研究人員將其與同時期保存于相似的地球環境中的老鼠精子樣本進行了對比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與地球樣本相比,經過長期太空旅行的精子DNA產生了輕微損害。但是,研究人員還發現,這樣的損害并不會影響精子后期讓卵子受精的能力。
研究人員將兩種樣本的精子分別與卵子結合,并將受精卵移置到雌鼠體內。他們發現,經過太空飛行的老鼠精子與地球老鼠精子繁育后代的平均出生率非常相似。
經過太空飛行的老鼠精子繁育出的小老鼠性別比例也很正常。基因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小老鼠與地球存儲的精子樣本繁育出的小老鼠,它們的DNA只存在微小的差別。
此外,這些小老鼠成年后生育能力也很正常。這些都表明,在太空旅行中所受到的DNA傷害絕大部分都已經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修復了。
這一實驗研究成果證明,保存于太空中的哺乳動物精子完全有可能繁育出健康的后代。
責任編輯:海凡
- 告別蠢鈍 綿羊實力自證:我們還能認出奧巴馬呢2017-11-10
- 科普:每天活動半小時 死亡風險真能遠離你2017-09-25
- 震驚!科學家研究發現食草恐龍不完全吃素 還能吃小龍蝦2017-09-25
- 福州市4個創新平臺入選省工程研究中心2017-08-24
- 嘗試電子煙可能導致青少年吸傳統香煙2017-08-23
- 美國研究:超3000萬個“好工作”不要求大學文憑2017-08-17
- 科學家發現一種蛋白質可促心肌健康增厚2017-08-12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 慢性疲勞綜合征相關生物標記2017-08-10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抗流感機制2017-08-07
- 花生增壽 核桃抗氧化 堅果才是營養全能王2017-08-07
- 最新科技數碼 頻道推薦
-
被國產手機打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狂降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