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國證監會通報了2021年案件辦理情況。2021年全年,證監會共辦理案件609起,其中重大案件163起,涉及財務造假、資金占用、以市值管理名義操縱市場、惡性內幕交易及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典型違法行為。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線索)177起,同比增長53%,會同公安部、最高檢聯合部署專項執法行動,證券執法司法合力進一步加強。
證監會表示,總體看,案發數量連續3年下降,證券市場違法多發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與此同時,執法重點更加突出,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中介機構違法案件數量占比超過8成。
據介紹,下一步證監會將以全面落實《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為重點,聚焦關鍵領域,突出重大案件,堅持“一案雙查”,切實加大違法成本,有效提升執法威懾,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虛假陳述違法手段演變升級
虛假陳述案件數量保持高位,重大欺詐、造假行為時有發生。證監會2021年辦理虛假陳述案件163起,其中財務造假75起,同比增長8%;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涉嫌犯罪案件32起,同比增長50%。
根據證監會通報,虛假陳述案件呈現三
方面特點。一是違法手段演變升級,刻意利用新業態、新模式掩蓋造假。通過偽造合同、虛開發票等慣用手法有組織、系統性造假案件約占60%,部分上市公司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少計資產減值等方式粉飾業績,有的虛構工程項目完工進度,提前確認虛增利潤。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等新業態逐漸成為造假新“馬甲”,有的借供應鏈金融之名,虛增收入562億元、虛構利潤47億元;有的利用商業保理業務實施造假。
二是部分案件涉及金額大、周期長,市場影響惡劣。約60%財務造假案件情節嚴重涉嫌犯罪,超過30%的案件連續3年以上造假。有的上市公司虛構大宗商品貿易虛增收入129億元。有的公司打著涉密產品旗號與多家上市公司虛構業務。有的在上市前即開始業績造假,上市后實際控制人還操縱公司股價非法獲利。
三是違法占用擔保案件仍有發生,大股東通過多種方式套取公司資金。證監會全年辦理案件73起,同比增長69%。有的實際控制人直接劃轉上市公司資金,偽造銀行對賬單隱瞞占用;有的虛構工程款、投資款占用上市公司資金58億元;有的實際控制人未經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擅自以上市公司名義為關聯企業提供擔保,合計約18億元。
操縱市場案團伙化、職業化特征更加明顯
操縱市場案團伙化、職業化特征更加明顯,部分案件引發市場高度關注。證監會2021年辦理操縱市場110起,同比下降26%,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犯罪41起,同比增長1.5倍。
從操縱動機看,有的操縱團伙以連續交易、虛假申報、對倒、蠱惑等多種手段,引誘市場跟風,謀取不當利益。有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實現高位減持、防止股價面值退市、避免質押股票爆倉等目的,通過控制信息披露內容、節奏,配合市場機構操縱自家股票。據介紹,證監會已查實14起操縱市場案件涉及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管理層。
從操縱主體看,涉案主體多、鏈條長,形成非法利益網絡。操縱團伙與上市公司內外勾結,利用資金、持股優勢集中拉抬股價,牟取短期價差;股市“黑嘴”引誘中小股民高價接盤,按接貨量單分取收益;配資中介為盤方提供資金支持,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利息;市場掮客收取費用后主動牽線搭橋、合謀操縱。
從操縱模式看,長線“坐莊”和“快進快出”相結合,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相交互,在目標選擇、資金籌備、建倉洗盤、拉升出貨等環節形成相對固定的操縱模式和流程,多名操縱市場“慣犯”“累犯”被追究行政、刑事責任。
內幕交易案數量連續三年下降
內幕交易多發態勢趨緩,關鍵環節問題較為突出。證監會2021年辦理內幕交易201起,案件數量連續三年下降。
從案發領域看,內幕交易案涉及并購重組、新股發行、控制權變更等重大資本運作信息的內幕交易案件占64%;同時,涉及業績公告、商業合作的內幕交易案件也有發生。
從案件類型看,避損型內幕交易案件連續發生。如某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在商譽減值公開前搶先賣出所持股票,避免損失4900萬元;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參與上市公司紓困計劃知悉利空信息,在信息公開前高位清倉拋售相關股票,避損金額1900萬元。
從案發主體看,法定信息知情人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約占六成,案發比例仍然較高。證監會查實了某上市公司董事長內幕交易獲利1190萬元等一批典型案件。
中介機構違法案上升 較去年增長1倍以上
2021年,重點領域的案件類型多樣,證監會及時查處違法苗頭問題。一是辦理私募機構違法案件20起,違法行為涉及登記備案、基金銷售、資金募集等多個環節。二是辦理債券市場違法案件10起,主要表現為虛構利潤欺詐發行、為取得企業債發行核準報送虛假材料等。三是老鼠倉案件有所反彈,全年辦理案件9起,涉案主體向市場機構的后臺管理和技術服務人員延伸。四是期貨領域違法案件時有發生,辦理相關案件5起,涉及操縱多個商品期貨合約。五是辦理從業人員違規買賣股票案件16起,涉案人數達90余人。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中介機構違法案件上升,涉案主體覆蓋多個領域。證監會全年立案調查39起,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以上。涉及會計師事務所28起,證券公司4起、資產評估機構3起,律師事務所2起、銀行承銷商、評級機構各1起,涵蓋首次公開發行、年報審計、并購重組、債券發行、精選層轉板等業務環節,首次對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銀行、評級公司立案調查。
其中,年報審計仍為案發集中領域,共有16家會計師事務所在20余家公司的年報審計中涉嫌未勤勉盡責,有的一年內6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風險內控失效;有的協助上市公司造假規避強制退市,充當造假幫兇。
責任編輯:許暉
- 最新監管動態 頻道推薦
-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答記者問:幫助新市民“融2022-09-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