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金融監管局積極引導轄內保險機構全力服務春耕備耕,強化農險承保、防災減損和物資保障等工作,助力當地農業生產“開門穩”。
一是加緊調研,摸清保險保障需求。督促保險機構抓農時,主動下鄉下村進戶,深入開展走訪調研,主動對接重點農業種植養殖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準畫像,摸清春耕備耕期保險保障需求。
二是加強溝通,推動主糧完全成本保險擴面。引導保險機構加強與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種糧農戶的溝通,宣導講解水稻、玉米種植完全成本保險政策,推動水稻、玉米種植物化成本保險向完全成本保險應轉盡轉,保障種糧農戶收益。
三是加速研發,做好地方特色和資源稟賦類產品創新。支持保險機構針對茶葉、枇杷、沃柑等地方特色農業在春耕期間易發生的病蟲害、低溫天氣變化等風險,創新研發低溫指數保險。支持保險機構針對食用菌移種、菌包搬運過程易出現的壞菌、爛棒等風險制定管控措施,合理確定險種起賠比例。支持保險機構樹立全生命周期保險理念,針對春耕作物育秧期、育苗期風險,疊加種植作物保險保障,如水稻節氣氣象指數保險等。
四是加大投入,提升農險承保服務質效。鼓勵保險機構研發移動端APP,實現投保單錄入、公示及出具保單的線上化和電子化,提升農戶投保的便捷性。鼓勵保險機構加大創新技術投入,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大數據等技術,依托涵蓋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的“3S”技術,對農作物標的位置、面積進行標準識別,實現“按圖承保”,提高保險標的精算識別和驗標時效,確保承保及時性,不誤農時。
五是加力防損,搭建保、防、減、救、賠一體化服務體系。下發《關于財險業做好2025年防汛備汛保險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協助農業種養大戶開展風險評估、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工作,做好防汛備汛、應對極端天氣防范工作。指導保險機構協同氣象、應急等部門,在災前引入人工干預機制,盡可能降低損失程度,提升減量服務實效,如針對冰雹災害可能給煙葉種植帶來的危害,聯合福建省氣象局及江西省、廣東省相關氣象部門制定聯控防雹體系,降低損失發生概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監管動態 頻道推薦
-
2025年“3·15”福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2025-03-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