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是伴隨著互聯網、手機普及應用而出現的新型智能犯罪。當前,電信詐騙悄無聲息、無孔不入,手法可謂是五花八門,手段花樣不斷翻新,廣大消費者往往是防不勝防。為幫助大家識別各類電信網絡詐騙的形式和手法,小盾寶梳理了當前電信詐騙的13種常見形式,一起來看看吧~
01、郵包涉毒、法院傳票詐騙
使用事先錄制的電話錄音,稱當事人有法院傳票未領取或者快遞郵包涉毒等,以其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用,名下有上百萬贓款等理由,誘騙當事人將所有錢款匯入所謂的“安全賬戶”進行資金審查。
02、網絡購物詐騙
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廉價商品信息,一旦與其聯系則以為預付款、手續費,托運費等名義誘騙當事人向其匯款。
03、退稅詐騙
事先通過其他渠道獲取購車、房人詳細資料以國稅、財政等工作人員名義用電話或短信方式聯系事主謊稱國家新政要向事主退多稅款,并留下所謂的“服務電話”以騙取其信任,一旦事主與上述電話聯系,即以交納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誘導事主到ATM進行假退稅真轉賬操作。
04、假冒匯款或催還借款名義進行詐騙
發送諸如“XXX你好!請把錢匯到XX銀行,XXXX謝謝!”之類的短信,事主誤以為是商業伙伴或債權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項匯入指定賬戶。
05、以“假車禍或摔傷住院”為名詐騙
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取得事主及其子女資料,在事主子女上課、上班手機關機期間,冒充醫務人員或學校輔導員,打電話給事主或事主朋友,謊稱事主子女“出車禍”或“上體育課摔傷”住院,急需醫療費,誘騙事主匯款。
06、辦理監聽卡詐騙
利用事主刺探他人隱私的心理,借助網絡、電話等媒體為平臺發送可以辦理監聽他人電話的電話卡,繼而收取費用進行詐騙。
07、冒充QQ/微信等社交軟件好友或領導詐騙
通過盜號軟件和強制視頻軟件盜取QQ、微信號碼使用人的密碼,待熟悉對方情況后,以急需用錢為名向其好友借錢,或冒充領導讓財務人員匯款。
08、發送虛假招聘廣告詐騙
以招聘業務員為名,發布虛假廣告信息,一旦與其聯系,便以收取“介紹費”、“服務費”為由實施詐騙。
09、發送預測彩票信息、預測股票指數詐騙
通過互聯網散發虛構的預測彩票、股票指數信息, 實行會員制,通過注冊會員,預測中獎號碼或股票,收取會員費、保證金、稅金等實施詐騙。
10、發布出售二手汽車、特價飛機票
或者火車票的信息實施詐騙
通過網絡、手機短信等媒介發布二手汽車、特價機票等信息,一旦與其聯系,便以交納訂金、保險,運費等名義進行詐騙。
11、ATM告示詐騙
預先堵塞ATM出卡口,并在ATM機上粘貼虛假服務熱線告示,“機器故障,請撥打服務熱線XXXX”等,誘使銀行卡用戶在卡“被吞”后與其聯系,套取密碼,待用戶離開后到ATM機取出銀行卡,資取用戶卡內現金。
12、辦理大額信用卡詐騙
通過報紙、郵件等刊登辦理高額透支信用卡的廣告,一旦事主與其聯系,不法分子以“手續費”“中介費”“保證金”等虛假理由要求事主連續轉款。
13、以“兌換積分”“改簽機票”等釣魚網站鏈接詐騙
通過偽基站以銀行或企業客服號碼發送“兌換積分”“改簽機票”等短信,并附鏈接、點擊查看,該鏈接為釣魚網站,會誘導客戶輸入銀行賬號等信息,以此獲得事主卡號、密碼、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特別提醒
▼▼▼▼▼
請堅持
【四不原則】
不匯款、不輕信、不泄密、不鏈接
請謹記
這“八個凡是”都是詐騙,切勿上當!
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凡是 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
凡是通知中獎、領取補貼要你先交錢的
凡是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
凡是 通知“家屬”出事要行匯款的
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
凡是 自稱領導(老板)要求打款的
凡是 陌生網站(鏈接)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稿件來源:工行福建省分行)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