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將形成中國經濟的新引擎,如何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持續完善的課題。”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志接受專訪時說。
小微企業是發展經濟、促進增長、推動創新、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活躍市場的重要基礎力量。穩住小微企業基本盤,“六穩”“六保”就有了堅實基礎,我國經濟就有強大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這正是金融系統持之以恒、大力推進的工作方向。但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風險抵御能力弱、信息披露不完善、抵押物不足等天然劣勢,銀行從商業可持續的角度來看,對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成本較高,風險較大,業務運作困難,因而表現為內在動力不足和外在的順周期性特征,尤其在經濟下行期更為明顯,在一定意義上這也屬于“市場局部失靈”現象。破解這一困局,需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具體而言,就是需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監管政策等協同配合、同向發力。貨幣政策營造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做好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財政政策通過轉移支付、風險分擔、優化營商環境、加大信息披露等,降低小微企業風險溢價;產業政策要配合引導資源要素加速流向“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小微企業轉型;監管政策對小微融資實行差異化監管考核機制,提高商業銀行提供小微金融服務的內在動力和效率。
2021年來,國際通貨膨脹通過能源等大宗商品輸入,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疊加疫情在局部多次反彈,對微觀主體的預期影響深遠,市場需求復蘇乏力。小微企業經營在供需兩端均面臨較大困境。“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任務重、難度大,不能只依賴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和信貸結構調整的‘一家之力’,更不能將扶持小微企業成長的重擔和風險全部累積在金融部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各類宏觀政策的協調配合,具體到實施推進上,就是要發揮政府部門“幾家抬”作用,建立立體發力、多方配合、長期可持續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配套機制。
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志認為,當前發揮跨部門“幾家抬”合力,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重點是要聚焦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供給端問題,即銀行放貸難問題,關鍵是從四個方面找準切入點:
一是加強企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切實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往往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企業信息散落在不同部門等問題,金融機構小微信貸業務的信息收集成本高、風險控制難度大。應著力強化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和數據共享,提高銀企對接效率、降低銀企對接成本,同時便利小微企業快速獲得金融產品、政策信息,打破信息孤島。
二是強化財政稅收政策優惠措施,切實降低小微信貸風險。小微企業普遍處于成長階段,綜合實力差,抗風險能力弱,在當前經濟下行疊加疫情沖擊下,面臨更大的經營困難、甚至破產風險,銀行小微信貸的風險溢價大幅上升。應著力加大減稅降費、階段性減免社保繳費等政策力度,全力保住小微企業經營和生存的基本面,降低小微企業違約風險,減少銀行不良貸款損失。同時,建立小微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小微企業貸款貼息及獎補政策,幫助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三是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的作用,切實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小微企業總體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需通過融資擔保為企業增信,但商業性融資擔保市場規模較小,且擔保費用較高。應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增信功能,通過降低擔保費率、提高再擔保分擔比例、取消反擔保要求等,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負擔,增強小微企業融資獲得感及滿意度。
四是健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監管容忍政策機制,切實引導落實小微貸款盡職免責機制。小微貸款違約概率高,是不良貸款高發領域,需要積極落實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才能保障銀行員工尤其是信貸經理的積極性。應加大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監管容忍度,改進優化不良貸款核銷管理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采用負面清單方式,提高盡職免責落地可行性。
“在發揮跨部門‘幾家抬’合力,推動小微金融長效機制建設上,福建省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志指出,2020年以來,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將支持小微融資的四個切入點有效的統籌起來,協同推進,通過協調地方政府部門政策資源,并著眼于優化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整體環境,有效引導金融“活水”澆灌小微企業。
一是開展服務小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人行福州中心支行陸續出臺《關于深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提升福建省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專項行動方案》《關于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 強化金融服務長效機制建設的通知》,指導金融機構從資源配置、考核引導、激勵機制、盡職免責等四方面向小微企業傾斜,激發內生動力;從強化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強貸款風險分擔、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等方面做好政策配套。
二是加強金融科技與信息平臺賦能,推動小微信貸產品與管理創新。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積極開展金融科技賦能中小微融資工作應用試點評估,引導銀行機構信貸服務從以“網點辦”為主的線下模式,逐步升級為以“云上辦”“掌上辦”為主的線上線下結合模式,降低中小微企業找貸、申貸、辦貸難度。用好福建省“金服云”平臺,匯聚電力、稅務、市場監管、社保等17個部門、近4400項政務和涉企數據,實現企業畫像及信用分析、線上智能融資對接等功能,讓貨幣信貸、財政、產業等政策協同落地為“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能對接”的金融產品。
三是創新政銀擔企四方合作模式,支持疫情沖擊下的小微企業。2020年6月以來,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聯合福建省財政廳、工信廳、金融局等部門陸續推出四期合計400億元的福建省中小微企業紓困專項資金。紓困資金貸款模式采取“名單制+動態化管理”“信貸政策管理+央行再貸款”“貸款利率上限+財政貼息”“應擔則擔+綠色通道”的政銀擔企四方合作模式,形成精準性強、貸款速度快、融資成本低、政策配套足的“幾家抬”融資支持機制。截至2021年末,已有9935家小微企業獲得紓困資金支持,金額合計397.04億元,加權平均利率3.36%。此外,圍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協同推動“科技貸”快速落地,2021年“科技貸”投放52.5億元,共惠及853家科技型企業。
四是廣泛推進小微融資專項行動,攻克小微融資服務中的“硬骨頭”。例如,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開頭難問題,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在泉州、漳州、龍巖和寧德試點開展“首貸培植”專項行動,發揮“政銀擔”合力,打通“篩選—幫扶培植—產品對接—風險補償”融資鏈條:市場監管部門和征信機構篩選無貸戶名單;金融機構開發適合首貸企業的純信用金融產品,并推廣首貸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開通服務熱線。2021年1至11月,全省金融機構新增普惠小微企業首貸戶24.08萬戶。例如,針對個體工商戶融資難問題,人行福州中心支行開展“貸動小生意 服務大民生”專項行動,引導創新寧德“網漁貸”、三明“小吃貸”等契合區域特色的信貸產品。截至2021年末,福建省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余額3913.20億元,同比增長23.27%。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金融服務小微企業仍任重道遠。”人行福州中心支行主要負責同志指出,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換擋減速,金融服務小微也有更高要求,不僅要幫助其在疫情等復雜的外部沖擊下生存下來,還要引導其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升級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下階段,要圍繞當前小微融資“幾家抬”工作措施不充分、機制不完善等短板,進一步強化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務能力的工作聯動,可從以下五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完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聯合支持是關鍵。各部門要進一步推動小微融資“幾家抬”政策落地實施,建立常態化的政府部門溝通機制,在財稅激勵、創新獎勵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強化企業、銀行、融資擔保、信息平臺等主體聯動,提升政銀企對接全天候、線上化服務水平。
二是強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幾家抬”目標之一就是讓信息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涉企信息平臺建設與聯通共享,通過資源整合提高信息平臺決策效率;拓展企業信用信息維度,擴大非金融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提高地方征信平臺和省級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使用率。
三是完善政策評估督導機制。配套政策支持要有持續性,需要加強評估督導。各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小微發展政策實施工作的量化目標,將貸款、擔保等工作量指標壓實到金融機構,從總量和結構上強化政策實施效應評估,總結工作不足和企業訴求,建立跨部門的政策進展督導機制。
四是加強部門協同,推動金融科技運用賦能。要推動融資模式創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瓶頸。小微企業貸款因單筆信貸規模小,以傳統的信貸模式推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各部門要通過金融科技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快速、多維度地評估小微企業信用狀況,推動融資模式創新,大批量開展小微信貸,大幅降低信貸成本、提高信貸效率,同時還可有效防控信貸風險。
五是加大政策宣導與推廣復制。小微發展支持政策要有實效,政策宣導要跟上。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大運用互聯網平臺等數字化媒體進行政策宣傳的力度,讓更多的利企惠民政策精神走向企業車間、田間地頭,深入人心;同時,強化好產品、好經驗、好機制的推廣復制,形成示范效應,營造比學趕超氛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