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末,中國農業銀行“惠農e貸”余額突破6000億元。農行福建分行“惠農e貸”余額達500多億元,服務農戶超過26萬戶,分別比2020年底增加181.81億元、5.52萬戶。3月29日,農行福建分行在農總行2022年普惠金融工作會議上獲得“普惠金融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和“普惠金融供應鏈融資業務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兩項榮譽。
農行福建分行行長黃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去年以來,農行福建分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金融工作方針政策,圍繞福建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和農總行黨委的工作要求,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全行經營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做好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實現了“惠農e貸”的加速擴面增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惠農e貸”是中國農業銀行專為廣大農民量身打造的便捷高效線上貸款產品,實現了農戶貸款便捷化、批量化、標準化運作。農行福建分行立足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生態稟賦優越、農業多樣性資源豐富的特點,于2016年在全國率先落地“惠農e貸”產品——“金穗快農貸”,2017年在三明先行開展惠農e貸試點,2018年在全省全面推廣“一縣一惠農e貸、一特色產業一惠農e貸”,全力支持各地特色產業發展。
2021年,該行又創新推出興菇貸、興漁貸、興茶貸、興林貸、興禽貸等特色產業細化產品,通過倉單質押等推動擔保模式突破,同時完善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政和白茶、平和蜜柚、永春蘆柑等優勢產業全產業鏈服務方案,持續拓展特色產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截至目前,“惠農e貸”支持的特色產業已達88種,貸款余額超200億元。
作為服務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抓手,“惠農e貸”大幅提升辦貸效率,不斷拓寬服務領域,最大限度讓利于農,有力促進了我省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創新助力做好茶文章
小小一片茶葉,一頭連著千萬茶農,一頭連著億萬消費者,并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內涵,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紐帶。
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文章做好,牽動各方。
福建是茶葉的大觀園,也是茶葉的博物館,是紅茶、烏龍茶、白茶、茉莉花茶的重要產地。農行福建分行“惠農e貸”的創新也正起始于安溪鐵觀音,之后擴展至武夷巖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助力茶農、茶商們做大茶產業、傳播茶文化、提升茶科技。
安溪縣慶蕓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現有社員400多人,是國家級示范專業合作社。2018年,在農行福建分行全面推廣“惠農e貸”之際,合作社負責人陳慶蕓就成功貸到純信用、低利率的30萬元,渡過了兌付社員茶葉款項的臨時周轉困難。如今,合作社已有100多名社員辦理了“惠農e貸”,金額近千萬元。
在大力支持茶葉種植戶的同時,農行福建分行還專門創新推出了“惠農e貸——興茶貸”,支持茶葉綜合經營戶、經銷商、收購加工企業、交易市場商戶、配套行業、制茶大師等產業鏈上其他經營主體。截至目前,農行福建分行“惠農e貸”茶產業貸款余額54.8億元,服務茶農3.53萬戶。
武夷山市桃淵茗茶葉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是當地率先進入電商領域的茶企之一。企業引進智能化生產設備,在保證茶葉生產質量的同時,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入選福建省首批“專精特新”企業。可由于資金投入的短期產出效果不明顯,去年流動資金出現缺口。農行南平分行迅速為其辦理1000萬元貸款,讓轉型期的企業“輕裝上陣”。“資金不愁,我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產品研發,走好‘古法制茶+現代電商’的發展之路。”公司創始人邴貴君自信滿滿。
農行福建分行還將金融“活水”引流至茶文化、茶旅游等領域。在南平,支持“武夷山茶旅小鎮”“武夷星中華茗園”“瑞泉茶文化研究博覽園”等項目建設的金額就達6.5億元。
暢通富民產業資金鏈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沙縣小吃是當地人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產業,是很多人走出山門、開啟創業之路的基礎,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農行沙縣支行金融服務團隊帶著移動服務終端為我辦理了10萬元的貸款,當天就到賬,免抵押、免擔保,利率也很優惠。”夏茂鎮俞邦村村民張玉樂呵呵地表示,“有了這筆投入,今年我估計能多賺40萬元,農行真的是我們的‘財神爺’啊。”
沙縣小吃業主張玉受益的,是農行三明分行圍繞三明市委市政府“五項提升”行動,主動對接沙縣小吃標準化、連鎖化、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五化”轉型新需求,創新推出的“惠農e貸——小吃e貸”。
除了為小吃業主“量身定制”金融產品,農行福建分行還積極支持產業鏈上文旅企業、原輔料生產企業等。
沙縣雙胞胎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企業主要制售餃子、小籠包等速凍食品,并面向全國小吃業主以及互聯網平臺銷售原輔材料。今年初,得知該公司購買原輔材料出現短期流動資金周轉困難后,農行三明分行僅用兩天時間便為公司辦理線上自助可循環貸款“智動e貸”800萬元,并在原執行利率的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每年能節省8萬多元利息支出,不僅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還大大減輕了財務成本。”公司負責人謝文濤說。
截至目前,農行福建分行共支持沙縣小吃產業鏈客戶2744戶、金額4.4億元。
播撒耕海牧漁新希望
作為海洋大省,水產養殖業是福建的優勢特色產業,水產品產量已躍居全國第二位。農行福建分行實施差異化信貸政策,按照“一產業一項目”制定金融服務方案,滿足鮑魚、對蝦、海參、螠蟶、海帶、紫菜、牡蠣、花蛤等水產產業金融服務需求,不斷加大對福建海洋經濟特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助力耕海牧漁。
連江縣是中國鮑魚養殖第一大縣。2021年4月,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領導赴連江縣安凱鄉同心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調研,面對面聽取村民的意見和金融服務需求,現場研究制定金融服務方案,著力解決村民鮑魚養殖“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
同心村村民黃安登從事養殖鮑魚約20年,原來在農行貸款10萬元,但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在大批量訂購鮑魚苗等時間節點上,資金周轉仍然壓力較大。年前,農行將他的“惠農e貸”提額至30萬元,并降低了利率。
“農行辦實事,村民得實惠。”同心村黨支部書記林連忠表示,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去年全村鮑魚產值增加6000多萬元,村民年收入平均增長超過30%。
在連江黃岐半島的另一側,連江縣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在農行500萬元資金支持下,與省內科研團隊合作,精心培育出適合南方自然水體養殖的“福鮑一號”、紅鮑等多個新品,具有存活率高、耐高溫、生長速度快等優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鮑魚養殖業面臨的品種退化等問題。其中,去年5月推出的“福鮑一號”1粒最高可重達1.5斤,培育出的上億粒“福鮑一號”良種供不應求。
截至目前,農行福建分行“惠農e貸”支持水產養殖戶3.25萬戶、余額104.52億元。
拓寬科技賦能新領域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拓展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場景。積極推動服務“三農”數字化轉型,也正是農行福建分行持續發力的方向。
去年6月上線的福茶網,是國內首個省級茶產業綜合服務線上平臺,通過提供數字賦能、撮合交易、質量管控、物流配套、產業科研、金融支持、人才支撐等服務,進而實現茶葉從種植、加工、倉儲、交易、物流信息全鏈條可追溯。
在平臺創建初期,農行福建分行就發揮自身服務“三農”優勢,主動對接,運用先進金融科技手段,在資金結算、供應鏈金融等方面提供產品服務和技術支持,為傳統茶產業實現金融科技賦能,滿足平臺多樣化與個性化業務需求,帶動福建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提質增效。同時,配合做好產茶區的地推工作,主動引導農行客戶入駐平臺,帶動入駐商戶超3000戶,交易金額超10億元,已為其中420戶入駐商戶提供授信8.7億元。
農行福建分行還持續加強無物理網點鄉鎮的金融基礎設施布局,專門制定出臺數字惠農通工程推廣實施方案,全力打造集基礎服務、綜合服務、“惠農e貸”受理、金融知識宣傳展示于一體的新型數字惠農通服務點,大力開展鄉村金融生態場景建設,讓數據多跑腿、客戶少跑路,切實打通現代金融科技走進農村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在全轄設置惠農通服務點近1500個。
“三農”金融服務插上科技翅膀,讓農民貸得到、貸得快、貸得安心的同時,也貸得省。2021年,農行福建分行新發放“惠農e貸”平均利率比上年下降10%,可為農戶節約利息支出3.46億元。
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下一步,農行福建分行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福建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及農總行黨委服務“三農”工作要求,踔厲奮發、感恩奮進,持續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三農”質效。“我們計劃‘十四五’期間在我省鄉村振興重點領域新增貸款投放3500億元以上,全方位加大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力度,全力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貢獻更多金融力量。”黃海表示。
(王永珍 汪桂鳳)
責任編輯:許暉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青春華章 聚浪成海 | 青春獻禮二十大短視頻展2022-06-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