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越來越多人重拾“詩和遠方”,旅游、文娛、餐飲等消費市場回暖升溫。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元旦期間,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交通出行需求也在上升,國鐵集團數據顯示,2022年12月30日以來,全國鐵路預計日均發送旅客508萬人次,較11月份增長109%,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重點地區客流明顯增加。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領域不斷拓展,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旅游、文化、體育、健康等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逐步提高。據統計,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4.2%,比2013年提高4.5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居民消費逐步從實物消費主導向服務消費主導轉變,但許多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還難以得到有效滿足。著眼當下,新冠疫情令消費特別是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大傷元氣,目前服務消費的復蘇還是乍暖還寒。PMI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服務業新訂單指數為37.4%,較上月下降4個百分點,創2022年下半年新低,僅略高于4月份的36%。按可比口徑,2023年元旦假期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僅分別恢復至2019年元旦節假日同期的42.8%和35.1%,受抑制的消費需求仍有待釋放。
加快推動服務消費回暖,既要促恢復也要挖潛力,既要優供給也要擴需求。
從供給側看,要推動促進服務消費實現的“幸福產業”提質擴容。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提供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大力營造便利消費的環境條件,加快實現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豐富創新服務消費場景。
從需求側看,要增強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一般來說,實物消費主要是為了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服務消費則更多是為了滿足發展型、享受型生活需要,與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關。因此,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消費傾向高但受疫情影響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加快釋放消費潛能。
近期,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的方式鼓勵居民消費,涉及餐飲、零售、文旅、娛樂等多個領域,社會反響熱烈。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實和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隨著擴內需促消費系列政策逐步見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服務消費必將加快迎來“春天”。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新金融”書寫“山海情”—建行福建省分行服2023-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