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滿閩鄉,萬象更新。在這幅現代農業新圖景中,福建銀行業保險業在福建金融監管局指導下,發揮金融活水支持地方優勢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書寫“金葉飄香稻浪涌,金融護航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春耕備耕時節,八閩大地處處生機盎然。近期,福建銀行保險機構以金融力量精準賦能農業生產,通過創新產品、優化服務、強化保障,為春耕備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
01.春耕大幕起,糧安根基穩
春回大地,龍巖漳平市鷹崖山茶園內,茶農伍志強正穿梭于翠綠茶壟間進行春管作業。防災除草、修剪樹枝,科學施肥、催芽壯樹,關系著春茶的產量和品質。
眼前20余畝的茶園歷經冬天蟄伏、春陽溫暖正在醞釀著一場新的收獲。為這場翹首以盼的收獲,伍志強比以往多做了一份準備。依托建行19萬元低息貸款支持,他將實施茶園智能化改造,以科技力量守護“水仙茶王”的金字招牌。據悉,建行龍巖漳平支行創新推出裕農快貸產品,年利率低至3.4%,為茶農提供從種植到銷售的全程資金支持。
有了建行龍巖漳平支行這筆資金支持,伍志強家的春茶還未抽芽,他就已經接下了比以往同期量還大的訂單。伍志強信心滿滿地為我們描述了從家庭作坊到數字化工廠的藍圖。
2月20日,平安產險寧德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員(右)在寧德市壽寧縣武曲鎮樺垅村,與農戶交流茶葉生產種植情況,介紹茶葉低溫指數保險的產品特色。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農發行福建省分行執行客戶經理張盛告訴記者,三明市建寧縣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近50年,如今已成為全國縣級規模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2025年1月7日,該行向建寧縣種業科技中心發放地方儲備調控糧油貸款720.32萬元,用于2024-2025年度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
“通過發放該筆貸款有效支持建寧縣種業科技中心完成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提升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扎實推進建寧縣種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對于穩定種子市場價格、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增強農民抗災能力也具有重要意義。”建寧縣種業科技中心副主任黃回南介紹。
02.春耕不誤時,藍海譜新章
開春以來,“海上春耕”在莆田市南日島啟動。吳國新是南日島浮葉村的漁民,擁有十來年的養殖經驗。今年因為承包面積擴大,資金投入多,導致春耕資金周轉不開,無法改造升級漁具,購買魚苗、螃蟹苗等。
年前,郵儲銀行莆田市秀嶼區支行組織人員下鄉宣傳漁具升級改造貸款政策,吳國新了解到該行的福海貸,年后立即向該行申請貸款,短短兩天,30萬元的資金已到吳國新的賬上。
“沒想到貸款下來得這么快,多虧郵儲銀行的好政策,幫我順利渡過難關,這下我可以放心干活。”吳國新激動地說。
同樣受益的還有福建東禹海洋健康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事“南日鮑”種質研究、育苗、養殖、加工、銷售。
“多虧了郵儲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我們的鮑魚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今年春耕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公司負責人楊建忠表示。
眼下正是海上春耕的黃金時期,資金需求集中旺盛。為不耽誤漁民春耕生產,郵儲銀行莆田市分行通過微信朋友圈、“送金融知識下鄉”等形式線上線下齊發力,大力宣傳推介春耕備耕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服務小分隊積極走訪,為漁民制訂專屬金融服務方案,助力搶農時。
“他們還帶著移動PAD,走村串戶、現場辦公,提供實時授信、現場辦貸和貸款發放等一站式服務,真是太方便了!”村民們紛紛點贊這種便捷的服務模式。
在寧德霞浦,潮起潮落間,碧波蕩漾的海面上,整齊排列的竹竿陣列如同五線譜般延伸,漁民尹加波正穿梭其間為新進的海參苗布置“海上家園”。令人意外的是,與他并肩忙碌的還有幾位特殊的“海上來客”──農行寧德霞浦溪南支行的金融服務團隊。
“真沒想到銀行工作人員會追到海面上辦貸款!”這位有著5年養殖經驗的老漁民難掩激動。
隨著2025年擴產計劃的推進,尹加波計劃將養殖規模擴展至8畝,卻因50萬元的資金缺口陷入困境。農行寧德霞浦支行在走訪中捕捉到這個需求,當天即通過“惠農e貸”完成授信,讓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至養殖網箱。
在這片被冠以“中國海參之鄉”的黃金海域,農行人的服務始終與潮汐同頻共振。針對霞浦“七分海三分田”的特殊地貌,該行創新打造“藍色金融”服務矩陣:“興漁貸-漁船抵押貸”盤活漁民固定資產,“海參倉單質押貸”讓“水中軟黃金”變身流動資本。數據顯示,通過11.66億元信貸資金的精準投放,已有6897戶水產養殖戶在金融護航下耕海牧漁。
03.田間農忙景,保險來護航
時值春耕備耕關鍵期,人保財險南平建甌支公司創新推出全省首個玉米完全成本保險統保模式,通過“保險+”保障機制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南平市玉米種植已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惠及農戶逾千戶。
作為全省農業保險創新試點,建甌市采取鄉鎮統保方式全面推進玉米完全成本保險。該險種覆蓋玉米種植物化成本、地租成本和人工成本,保額較傳統保險提升超50%,顯著增強農戶抗風險能力。
人保財險建甌支公司負責人潘超介紹,自立春啟動續保工作以來,已建立“政企聯動、精準施策”的工作機制,通過四大舉措確保惠農政策落地見效。
政企協同方面,該公司聯合農業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前掌握全市春季5萬畝玉米種植動態,按鄉鎮制訂差異化簽單計劃。宣傳推廣方面,組建10支“三農”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通過“線上+線下”立體宣傳網絡,累計發放宣傳材料3000余份,開展政策宣講會28場次。
“重點突破方面,對未參保農戶實行‘一戶一策’跟蹤服務,聯合農技專家開展風險保障方案定制服務。服務保障方面,在14個鄉鎮設立專項服務窗口,開通春耕保險綠色通道,實現大戶投保當日受理、次日生效。”該公司負責人潘超介紹。
據悉,該創新保險模式已覆蓋全市玉米種植面積的97%,預計全年提供風險保障超1億元。潘超介紹,下階段該公司將持續優化“保險+期貨”“保險+信貸”等衍生服務,為春耕生產提供全鏈條金融保障。
在閩西北的青山綠水間,南平、三明和龍巖三地依托獨特的生態稟賦,將煙葉與水稻輪作模式打造成現代農業發展的“黃金搭檔”。
中華財險福建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邱奕文告訴記者,該公司創新構建“風險保障+科技賦能+產業協同”三位一體服務模式,開發的主糧作物保險產品已覆蓋超33萬畝耕地,為6.7萬農戶提供超2.1億元風險保障。
“南平煙葉種植區春節前后溫差超15℃,煙苗凍害頻發;夏秋季節臺風過境,洪澇災害直接威脅收成。”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鎮長曹建平告訴記者。
據曹建平介紹,過去農戶常說“種煙三年窮,一場災害全成空”。如今有了中華財險的定制化保險方案,煙農投保每畝自付僅需7.3元,就能獲得最高1300元/畝的保障。這種“財政補貼+企業讓利+農戶輕負”的創新機制,破解了特色農業發展瓶頸。
在建陽區麻沙鎮江坊村的煙稻輪作基地,“新農人”李運兵正在查看煙葉長勢。“福建臺風暴雨多,煙葉種植風險大,以前種植就像靠天吃飯,現在這種‘兜底式’保障讓我們敢投入、敢擴產!”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江坊村煙農李運兵看著自家的80余畝煙葉田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資訊 頻道推薦
-
康惠制藥創始人擬5.4億元轉讓實控權 停牌前22025-03-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