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20多年海上大黃魚養殖經驗的鄭順利從郵儲銀行獲得了100萬元漁排養殖貸。
為使金融更好地惠及三農、惠及小微企業,2019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批復福建省寧德市建設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兩年間,圍繞建設目標,寧德市采取打造金融工作隊伍、推動信用向信貸有效轉換、搭建全方位多層次融資平臺等措施,普惠金融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至今年9月末,寧德全市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63億元,同比增34.4%,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涉農貸款余額約120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9個百分點;今年1—8月,全市農險保費收入超9000萬元,同比增長16.3%,為各類農業風險提供保障約273億元。
“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系列探索,有效緩解了融資難、融資貴,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促進了鄉村振興,已形成了‘擔保云’線上平臺、漁排養殖貸、信用村鎮創建、普惠金融糾紛調處中心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案例及經驗。”寧德市金融辦負責人周偉峰說。
打造為民服務金融工作隊
“到了基層才發現,一些我們認為很簡單的程序,村民們卻覺得很復雜。因為怕麻煩,他們不得不放棄一些原本可以申請到的貸款。”周芳是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下派到飛鸞鎮的掛職副鎮長,談起基層工作,她深有感觸,“只有來到基層,才能更好地了解需求,改進服務。”
為打造為民服務金融工作隊,寧德市委組織部與人民銀行聯合,選派兩批共137名金融機構干部到鄉(鎮)掛職副鄉長(副鎮長)、鄉村振興中心副主任,實現1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通過發揮金融派駐干部在資金供求對接中的作用,促進金融政策落地。
在普惠金融教育長效機制方面,分三年對全市村干部、股份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開展信貸知識培訓,并依托普惠金融學校、普惠金融服務站等,開展惠農、惠企政策宣傳、輔導、培訓和傳導機制研究等金融服務,實現全市各個縣(市、區)100%全覆蓋。
為開展普惠金融理論研究與實踐,在寧德師范學院設立寧德普惠金融研究院,推進理論研究與實踐融合,為試驗區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為引進數字化轉型人才,通過“征信平臺”“農村要素平臺”建設,引進一批金融科技人才,大大提升數字化轉型的可行性。
為更好地化解金融糾紛,在全市設立了9個金融糾紛訴前調解多元中心,通過健全特邀調解員隊伍,為糾紛當事人提供線上線下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模式。至9月末,累計化解金融糾紛2418件,調解成功率達77%。
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夯實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基石。截至目前,寧德全市改造升級標準化普惠金融服務點2075個,實現基礎金融服務行政村全覆蓋。建立起的小水滴、小板凳、“壟上行+線上行”、螢火蟲等普惠金融服務隊,通過開展金融助理駐千村工程,有效緩解了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
推動信用向信貸有效轉換
“從貸款申請到審批放款,不到三天時間,就獲得了郵儲銀行發放的100萬元貸款。”黃魚海上養殖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由于缺少標準抵押物,在沙埕港從事黃魚養殖20多年的鄭順利,一度很難獲得銀行資金支持。
為緩解像鄭順利這樣的養殖戶資金需求,郵儲銀行寧德市分行一方面開發新產品漁排養殖抵押貸款,另一方面在沙埕鎮中心漁港建立“信用漁區”,在放款條件、放款手續、放款利率都出臺了優惠政策。截至9月底,郵儲銀行為海上信用漁區共放款貸款464筆10222萬元。
為推進普惠金融信用村(鎮)創建工作,由市政府主導,通過搭建的“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普惠金融服務點—普惠金融服務站”三級金融惠農服務體系,由市政府主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普惠金融信用鄉鎮、信用村”評選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實行貸款優先審批,給予利率優惠等政策。
至8月末,寧德全市共創建信用村252個、信用鄉(鎮)12個、海上信用漁區14個、信用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信用白茶產區3個。壽寧縣成為全省第一個以政府命名的信用縣,累計向普惠金融信用村鎮發放信用貸款17億元,比創建前增長了2.16倍,平均貸款利率比創建前低1-3個百分點,惠及4.2萬戶農戶。
在政府性融資擔保方面,全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至9家,實現縣(市、區)全覆蓋。至9月末,注冊資本金約11億元,在保戶數約2.8萬戶,在保余額約41億元。戶均在保余額約15萬元,其中“見貸即保”余額約21億元,同比增4.48倍。對10萬元以下貸款免收擔保費,切實體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支農支小的普惠性。
為有效疏通普惠金融“工作人員偏少、服務對象偏遠、業務筆數偏多”的堵點,提高擔保審批效率,推進構建“擔保云”線上審批新型服務渠道。至9月末,平臺累計完成擔保3.6萬筆、48億元,戶均13萬元。
搭建全方位多層次融資平臺
“真沒想到商標權抵押還能貸到款。”溫登峰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的茶廠,在福鼎市農村生產要素流轉平臺提出貸款申請后,通過入戶調查、抵質押公示等,順利從郵儲銀行獲得50萬元貸款。
為盤活農村生產要素資源,福鼎市成立農村生產要素服務中心,為農村資產類要素、權證類要素、勞動者類要素等流轉和融資提供服務。福鼎市農村資產資源管理公司董事長吳寶日介紹說,創新推出的“白茶流水貸”等16項41個金融產品,累計實現融資授信6426筆,授信總金額15.5億元。
“抵押登記的貸款,一旦出現逾期或不良,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交易處置。”郵儲銀行福鼎支行行長魏何說。此外,通過申請、備案登記、抵質押公示的全流程線上操作,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避免多戶授信、防止過度授信,有效地降低了銀行放貸風險。
新開發的“寧德市普惠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歸集了市場監管、人社、稅務等8個部門、13大類、近200細項、320余萬條信用信息,實現對全市20多萬家市場主體信用建檔。通過客戶授權等形式,免去提供證明材料和數據信息環節,金融機構可為小微企業精準“畫像”。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白茶具有適宜存放的特性,以陳為貴,存放時間越長,價值越高,這一特性給有著較大倉儲存量的白天鵝茶業公司帶了較大資金壓力。和溫登峰經營的茶廠一樣,白天鵝茶業公司也通過商標質押等方式從郵政銀行獲得100萬元貸款。
福鼎是全國著名的白茶產區,福鼎金融機構立足當地茶葉產業,創新推出基于白茶溯源平臺的大數據資產融資平臺。收集了包含3萬茶農、500戶茶商、200多家茶企“三大信用信息庫”的白茶溯源大數據。目前,利用該平臺發放茶業企業貸款28戶、余額2806萬元,茶農信用貸款9049戶、余額6.46億元。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郵儲銀行福清市支行組織開展“以案四說,以案2021-1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