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經赤道原則協會批準,福建海峽銀行正式采納“赤道原則”,成為我國境內第 8 家“赤道銀行”,意味著今后銀行在投放項目時將提升環境和社會績效標準。這是繼今年2月簽署聯合國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海峽銀行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以綠色為底色、藍色為特色,持續推進綠色經濟和海洋經濟的金融服務,是福建海峽銀行積極踐行“兩山”理論,發展綠色金融的新作為,彰顯服務綠色發展的責任擔當。隱含其間的,是海峽銀行用綠色金融、藍色金融創新打通地方經濟血脈,助力美麗中國和“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建設,深度融入和服務“強省會”戰略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以求。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誕生于改革開放浪潮中的海峽銀行,成立二十五年來,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記使命擔當、致力改革創新,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服務領域不斷延伸,公司治理不斷完善,綜合實力迅速增強,各項業務呈現出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截至2021年11月末,全行資產總額突破2000億元,是成立初的86倍;各項存款余額1476億元,是成立初的92倍;各項貸款余額1105億元,是成立初的130倍。
作為一家扎根本土的銀行,海峽銀行始終與福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書寫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幫扶民營小微、服務城鄉居民、踐行社會責任的華美篇章,并緊跟福建省提出的“加強綠色經濟發展”“打造海洋經濟強省”“加快數字福建進程”等戰略目標加大精準幫扶力度,全力助推福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用金融活水推動福建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
新作為開啟新征程。“十四五”時期,海峽銀行主動把企業發展融入“十四五”規劃中,將繼續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堅守“服務地方、服務小微、服務市民”的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嚴守風險底線,推進“民生金融、普惠金融、特色金融”三大戰略,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路徑,助力“雙循環”新格局。
加減乘除
賦能“高質量發展”
福建禮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屬于“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今年來,由于主要生產原料——銅市場供應偏緊,采購需現貨現結,公司資金周轉不過來。海峽銀行得知后及時調整授信方案新增1400萬元授信額度,極大緩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幫助禮恩科技快速解決資金周轉問題,正是海峽銀行聚焦重點產業、特色產業,以金融“血液”滋養實體經濟“機體”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海峽銀行堅持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大資源傾斜和金融創新力度,聚焦服務新發展格局,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特別是緊緊圍繞福建省主要發展戰略目標,在服務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方面加大深耕力度。
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末海峽銀行全年制造業貸款累計投放243.67億元,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的34.45%,全年已累計投放524.54億元,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步提升。
作為一家定位于“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城商行,在精準助力重點產業發展的同時,海峽銀行始終將民營和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戰場”,通過持續推動制度改革和產品、服務創新,積極破解新形勢下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
做好“加”法。加快產品創新,打造海峽普惠金融“快時貸”品牌,推出“快抵貸”“加成貸”“蔚藍貸”“制惠貸”等普惠金融產品,緩解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融資難題。截至2021年11月末,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的39%,已累計向86001家普惠小微企業投放383.08億元,全力做好穩市場主體工作。
做好“減”法。用好國家普惠金融稅收優惠政策,持續降低普惠小微綜合融資成本,對貸款到期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采取“應延盡延”政策,落實減費讓利,降低企業成本。截至今年11月末,為普惠小微企業實施應延盡延共8477筆,金額達140.47億元;為274家小微企業提供12.33億元紓困貸款、應急貸款支持。
做好“乘”法。主動出擊搭建平臺、整合資源,提高銀企對接效率,打破融資壁壘,并建設供應鏈融資金融服務平臺,讓企業的應收應付賬款流動起來,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做好“除”法。加快改革考核制度,完善授信業務盡職免責制度,建立責權清晰、小微特征明顯的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機制,全力打造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信貸的長效機制,形成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敢貸、能貸、愿貸”的信貸文化。
通過貸款資源重點支持、業務準入引導、重點項目協調推動等多種措施,海峽銀行實現制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制造業貸款和綠色信貸等核心指標增幅創近三年同期新高。
守正創新
“貸”出綠水青山
“從福建海峽銀行貸到的那筆款,既解了我們企業當時的流動資金難題,也讓我們更堅定走清潔生產、綠色發展道路。”對多年前海峽銀行幫忙緩解融資困境的事,福建省清流縣東瑩化工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至今記憶猶新。
2016年10月8日,福建省清流縣東瑩化工有限公司以有償獲得的排污權為抵押物,順利向福建海峽銀行三明分行貸款150萬元,成了福建首例僅以排污權作為單一擔保的融資模式。此舉意味著,排污權不再只是企業的成本負擔,而是變成一種可流動資產,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有了利益驅動,越來越多企業開始主動減排,實現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近年來,福建海峽銀行堅持踐行“兩山”理念,發力綠色金融,將綠色金融作為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設立綠色金融部,構建綠色政策制度體系,積極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加大綠色信貸投放,積極為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綠色化改造提供金融支持,先后支持了節能環保、污染治理、清潔交通等領域多個綠色項目發展,切實降低綠色項目融資成本。截至2021年11月末,該行綠色融資余額38.47億元。
同時,緊跟福建海洋強省戰略,海峽銀行將海洋金融作為“特色金融”戰略定位的核心內容,圍繞民生、基建、內循環,以核心重點企業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海洋金融創新,形成涉海金融產品組合拳,全力打造海洋特色金融服務“金名片”,涉海貸款投放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11月末,全行涉海貸款余額77.81億元。
立足清新福建、生態福建的區域特征,福建海峽銀行還主動承擔起金融扶貧的社會責任,念好“山海”金融經,打造系列“特色金融”品牌,重點支持福建旅游觀光和文化休閑“快樂”行業、竹林果茶綠色行業和遠洋捕撈、近海養殖、漁港碼頭建設、冷鏈物流、水電水利藍色行業等發展。同時,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基礎金融服務供給,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截至2021年11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71億元。
通過持續創新綠色服務,福建海峽銀行積極對接我省地域特色、產業特色并不斷轉化為競爭優勢,走出了一條綠色金融助力生態美與產業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接下來,福建海峽銀行將以采納“赤道原則”為契機,不斷集聚金融資源和優勢,進一步服務綠色發展,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為加快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繼續貢獻金融力量,讓福建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環境更美。隱身于行業生態鏈之中的綠色金融,如水如潮,正挾時代之風撲面而來。
用心用情
傳遞“民生溫度”
前不久,福建海峽銀行南平分行營業部工作人員上門,通過“海峽掌柜”移動設備,很快為行動不便的省二建一位92歲退休老太辦理了社保卡激活業務。
除了提供移動終端上門服務,為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戶的金融服務,海峽銀行還保留和改進傳統金融服務,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貼合老年人需要的“適老”金融服務;設立服務專窗,為老年客戶開辟綠色通道,社保卡制卡“立等可取”服務窗口,優先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等。這種“有溫度”的適老延伸服務,及時解決了老人的難題,也讓老年人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關愛。
打造“適老”金融服務,正是海峽銀行持續聚焦民生、服務社會,打造有溫度銀行的生動寫照。
自1996年建行以來,海峽銀行先后實施一批金融為民、利民、惠民、便民的重點項目,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推動老年金融服務便利化,積極參與政務、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銀政攜手,用金融的路徑、科技的力量打造民生服務新模式。如,以社保卡為載體,打造“社保 金融”惠民便捷新模式,推出第三代社保卡金融賬戶同號換卡業務,升級“十大社保卡金融權益”,讓利于民,普惠于眾,目前累計發放社保卡超800萬張。
積極服務社會民生改善的同時,海峽銀行也勇擔社會責任,把支持公益事業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孝老、幫幼、助學、公共醫療等公益項目,開展“大愛海峽·暖陽行動”“大愛海峽·書香行動”“大愛海峽·光明行動”等系列活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金融獲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已向社會捐贈1000余萬元,幫扶困難群眾數千人次。
8月1日,海峽銀行對外發布“頤悅人生”養老金融品牌,主動融入應對人口老齡化、支持“銀發”經濟發展之中,進一步發揮金融機構在養老問題上的中間服務作用,積極探索和推進適合本地化需求的養老金融發展模式。
“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好一件實事,就會溫暖一片人心。”海峽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建海峽銀行始終秉持這一理念,堅持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出發,緊貼民生需求辦好事,讓優質的金融服務溫暖更多人。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中信銀行啟動跨境理財通業務升級服務大灣區居2021-12-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