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郵儲銀行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額、中間業務收入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資產總額12.5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87%;凈利潤765.32億元,同比增長18.99%。利潤增速保持國有行首位。
作為擁有超6億個人客戶和近4萬個營業網點的大型零售銀行,在2021年年報中,郵儲銀行提出了全新的信息化戰略,同時提出堅持系統思維,打造創新發展的新高地,創新“第一動力”持續激發。
數字化轉型,是商業銀行的必由之路,當下的銀行業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數字化“競賽”。郵儲銀行提出的“智慧、平臺、體驗、生態、數字化” (SPEED)信息化戰略,將致力于整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組織架構創新、產品服務創新,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經營方式變革。
在業績發布會上,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介紹道,3年來,郵儲銀行累計開展680項信息工程,企業級應用架構基本搭建完成。尤其是正在建設的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能夠支撐超6億客戶、18億賬戶,在國有銀行中是首家基于通用服務器云架構、支持海量交易處理的分布式核心系統,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疫情之下,作為經濟的“調節器”和“潤滑劑”,銀行業憑借數字化轉型肩負起普惠金融的重任。年報顯示,2021年郵儲銀行零售信貸業務憑借數字化轉型等因素,獲得快速增長,其中,個人消費貸款26,659.3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2.82%;個人小額貸款9,153.5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66%。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9,600億元,涉農貸款余額突破1.6萬億元,余額占比均居國有大行前列。
數字化為零售插上騰飛的翅膀
銀行數字化轉型,既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構建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數字金融新格局、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必要手段。
與 “SPEED”信息化戰略相對應,“科技賦能”是郵儲銀行的六大戰略之一。在2021年年報中,郵儲銀行表示將以金融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加速業務模式轉型,搭建智能風控體系,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領先的數字生態銀行。
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是郵儲銀行15年發展的立身之本,也是郵儲銀行區別于其他國有大行的獨特優勢。從2007年3月掛牌成立銀行至今,郵儲銀行完成了從儲匯機構到大型零售銀行的蝶變。而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的數字化轉型,為郵儲銀行注入全新的發展動力。
縱觀行業,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爭之地是個人零售信貸業務。郵儲銀行的零售信貸業務以消費貸款和個人小額貸款為核心,2021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個人貸款總額37,561.5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5,022.60億元,增長15.44%,其中個人消費貸款26,659.30億元,增長12.82%,個人小額貸款9,153.54億元,增長22.66%,該兩項業務增速均超過2位數。
在消費信貸業務的數字化應用中,郵儲銀行充分把握了客戶的線上化趨勢,在服務、營銷、運營、風控多個維度深化數字化轉型,依托服務網絡下沉優勢,打造便捷的線上化服務體驗,實現客戶體驗的不斷提升。
在小額貸款業務中,郵儲銀行以科技賦能小額貸款發展模式轉型升級,持續優化“極速貸”等線上產品功能,推進極速貸特色白名單模式,創新面向農墾、收單商戶等多種場景客群的線上貸款服務。以“郵e鏈”經營快貸平臺為例,郵儲銀行將金融服務嵌入各類農業產業鏈和涉農商圈場景,為個人客戶提供便捷的信貸服務,實現了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小農戶發展的大力支持。
2021年也是郵儲銀行直銷銀行——郵惠萬家銀行獲批開業之年,作為國有大行中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郵惠萬家銀行被寄托了郵儲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期望。
在2021年年報中,郵儲銀行披露,郵惠萬家銀行作為郵儲銀行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試驗田,將堅持審慎經營、穩健發展的理念,持續提升規范治理、市場機制、敏捷團隊、先進科技、智能風控、協同支持等基礎能力,打造一家科技引領、特色鮮明,高質量發展的輕型智慧銀行。郵惠萬家銀行將在確保客戶信息安全前提下,推動多方數據的共享利用,以先進的風控能力,提供普惠信貸產品,將推出農資貸、萬農貸等特色產品。
數字化轉型賦能普惠金融提質增效
在持續抗擊新冠疫情的特殊環境下,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主體,也是政策明確提出給予支持的經濟參與者之一。對于中小微企業,郵儲銀行借助數字化手段,提高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深度融合,進一步擴大小微金融服務范圍,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021年年報顯示,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9,600億元,占全行各項貸款比例超過14%;涉農貸款余額為1.6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90%。憑借數字化建設,實現小額貸款線上放款筆數占比近95%。
相比城市用戶,數字化推進下的“科技下鄉”承擔了更為突出的社會責任和商業價值,填補了農業農村的數字化金融服務空白。
郵儲銀行通過規劃引領和頂層設計,推動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憑借“線上+線下”郵銀協同的特色模式,打造了農業農村大數據、銀企銀政對接、郵銀協作三大平臺。
受限于移動終端使用的普及程度,金融數字化在農村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待提升。在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表示,郵儲銀行圍繞“讓絕大多數農戶都有郵儲銀行授信”的夢想,探索基于農業農村大數據的主動授信機制,建成信用村19萬個、評定信用戶364萬戶。
在利用數字化服務三農金融的成果方面,郵儲銀行發展極速貸、E捷貸等線上金融業務,通過“數據多跑腿、用戶少跑路”,延伸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通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積極推進小額貸款線上化。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該行極速貸產品余額2,773.8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420.76億元,增幅達105%。
得益于數字化風控,郵儲銀行的小額貸款業務實現了“規模升、不良降”。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郵儲銀行以移動展業設備和手機銀行為載體,推進貸后管理自主化、智能化、無紙化,豐富貸后智能化應用場景。同時,不斷豐富智能化風險預警模型,篩選風險數據開展排查。截至2021年末,小額貸款不良率為 1.67%,較上年末下降0.33個百分點。
激發要素潛力與數字化經營新動能
在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重點提到激發要素潛力和數字化經營新動能。數據是數字化的本源,體制機制建設是數字化經營的發動機。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郵儲銀行的頂層設計和架構優勢,有望成為郵儲銀行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法寶。
郵儲銀行以國家 “十四五” 規劃綱要為引領,立足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銀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發展特點,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確立了以科技賦能為第一位的六大發展戰略。
在科技賦能戰略中,郵儲銀行明確以數字化轉型驅動生產經營方式變革,數據驅動獲客、活客、黏客,大幅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加強科技專業隊伍建設,構筑智慧數據生態,推動全流程敏捷管理,提升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能力。
近三年,郵儲銀行科技投入累計超過27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以上。在科技隊伍建設上,郵儲銀行總行IT隊伍增加到3,400人,全行超過5,300人,加上外包人員超過萬人。得益于資金與人員投入,郵儲銀行的自主可控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自主研發、自主平臺應用、敏捷研發三項占比均提升10個百分點以上。
依托數字化轉型的推進,郵儲銀行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均實現了創新技術和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為數字化轉型持續賦能。
其中,依托“郵儲大腦”開展智能圖像、智能語言語音、生物特征識別、智慧物聯、知識圖譜、智能決策等六大能力群建設,為風險、運營、營銷、內控、資產管理等領域提供智能化支撐。
基于區塊鏈平臺網絡搭建和網絡管理的技術支撐,先后落地了雄安新區非稅電子票據和建設資金管理、跨境金融區塊鏈、U鏈供 應鏈等多個業務場景。2021年,雄安新區非稅電子票據區塊鏈累計上鏈電子票據302.59萬張,郵儲銀行市場占有率超過90%。
在業績發布會上,張金良表示,郵儲銀行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創新發展,高起點、高標準全面推進“十四五”IT規劃實施,圍繞四個“新一代”、十大項目群、100項重點工程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數智化”轉型,充分發揮數據要素驅動作用,打造大數據生態,助力經營管理邁上新臺階。
“到‘十四五’末期,全行信息科技要實現較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實現質的飛躍,在國內同業中達到先進水平,我們是很有信心的。”張金良表示。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長樂農商銀行發放全區首筆“鄉村振興貸”2022-04-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