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輕金融 作者:李靜瑕 “穩健為王”。
國內外領先銀行的啟示是,找到長期可持續穩健發展的路徑是一家銀行長期制勝的根本。這既需要銀行構建穿越周期的穩健經營能力,同時鍛造優質的資產質量。
這方面,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國有大行,歷來以穩健著稱,也不乏穩健與成長兼具的銀行。
在大型銀行中,如果看成長性,有一家銀行的業績同比增速已經連續8年位居六大行之首,這家銀行是郵儲銀行;如果看資產質量,據輕金融統計,郵儲銀行是唯一一家連續10年不良率均在1%以下的全國性銀行,不良率持續處于最低水平,近年來持續保持在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為什么是郵儲銀行?這源于該行從2007年3月20日成立至今始終保持零售戰略定力,目前資產規模已從建行之初的2.23萬億元增長至12.59萬億元。2021年年報顯示,該行把握鄉村振興、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機遇,經營發展穩定向好。
未來,這家零售大行如何進一步在科技賦能、體制改革、模式創新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建立并不斷擴大新的“郵儲優勢”?我們從幾組數據,試圖解析郵儲銀行發展的密碼。
01
12萬億總資產:近十年國有大行增幅最高
在各類銀行中,6家國有大行綜合金融實力強大,多項業務都在銀行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一舉一動代表了行業的方向。這其中,有一家國有行很特別:既是少數可追溯百年歷史的銀行,也是最年輕的國有大行,這家銀行就是郵儲銀行。
追根溯源,中國郵政儲蓄從1919年起開辦郵政儲金業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2007年3月,在改革原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15年來,郵儲銀行發展情況如何?從一系列數據上,都可以看到明顯變化。
先來看總資產規模。據輕金融統計,相比2012年末,近十年來國有行總資產規模平均增幅為120%,其中,郵儲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增幅達到了157%,在六家國有行中增幅最高,總資產排名從第六名上升至第五名。
再來看公司成長特性。據天風證券統計,截至2021年,郵儲銀行的業績同比增速已經連續8年位居國有六大行之首;近兩年業績年均復合增速高達11.81%,是國有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兩年年均復合增速達雙位數水平的銀行,增速高出第二名4.31百分點。
在2021年,郵儲銀行保持了穩健成長的勢頭:實現營業收入3,187.62億元,同比增長11.38%;凈利潤765.32億元,同比增長18.99%;中間業務收入220.07億元,同比增長33.42%;不良貸款率0.82%,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418.61%,較上年末上升10.55個百分點,在國有行中處于最高水平。
圖片來源:郵儲銀行2021年度報告,下同
連續多年保持這樣的數據背后,首先要源于郵儲銀行堅持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戰略定位,在支持國計民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同時,從而實現了自身高質量發展。
正如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在年報致辭中所表示,“億萬客戶托付夢想的信任,成就了郵儲銀行扎實而鮮明的成長價值;萬千郵儲人躬身前行的執著與奉獻,鑄就了郵儲銀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其次,是一流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金融需要。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年報致辭中表示,“著手打造專業核心、體系支撐、協同整合、科技助推、機制驅動、創新引領‘六大能力’,致力于為每一位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完善的服務體驗。”
此外,人才和文化是激發內生動力、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的不竭源泉,郵儲銀行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深化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夯實基業長青的基石。“在市場化機制方面,我們全力推進管理人員任期制和契約化改革,著力構建公平公正的競爭性選聘平臺,大力引進市場化人才,建立了市場化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張金良在郵儲銀行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備受關注的是,2020年郵儲銀行發布了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其中10條“郵儲人共識”深受員工認可,在業內引發共鳴。2021年,該行深入推進企業文化宣貫落地,把“郵儲人共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化軟實力鍛造企業堅強內核,奮力打造一家有擔當、有韌性、有溫度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一如2020年中期報告,郵儲銀行2021年的年報封面,是朝氣蓬勃的員工的個人照片。而與封面人物關聯的“郵儲新青年”小故事也在文中通過漫畫和二維碼的方式體現,平均年齡34歲的郵儲人,年輕又充滿活力。
同時,郵儲銀行還注重為股東創造價值。根據該行年報披露,2016年H股上市以來,郵儲銀行已累計向股東派息711.33億元,近三年分紅率均達30%。2021年度,郵儲銀行擬向全體普通股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2.474元(含稅)。
良好的業績表現,使得郵儲銀行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2021年全年的股價取得了良好表現。2021年,郵儲銀行股價漲幅在A股15家全國性銀行(6家國有大行和9家股份行)中排名第二;2021年末的PB在15家全國性銀行中位列第三;股價漲幅在H股10家全國性銀行(6家國有大行和4家股份行)中排名第一,估值位居第二。近期,富時羅素宣布對富時中國A50指數調整結果,郵儲銀行等被納入該指數。
02
12萬億零售AUM: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當下,輕資本的零售金融業務,正在成為銀行提升競爭力的角力點,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20年底,國內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達到1.69億人,互聯網理財的網民使用率達到17.2%,近幾年滲透率呈上升趨勢,大財富管理面臨新的契機。
各家銀行的零售金融進展如何?除了AUM規模,“零售AUM/總資產”被認為是衡量銀行零售金融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
當前,銀行業零售AUM占比總資產平均不到50%,相比之下,美國頭部銀行零售客戶總資產占比總資產平均在100%以上。值得關注的是,在國有大行中,郵儲銀行“零售AUM/總資產”占比接近100%,處于最高水平。
對于郵儲銀行而言,這是零售與財富管理的潛力所在。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郵儲銀行服務個人客戶6.37億戶,AUM年增超萬億,總規模達12.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40%,年新增超萬億,個人銀行業務收入2,218.5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9.60%。
在同業中,郵儲銀行的零售特色非常鮮明,近4萬個網點和超6億的個人客戶,使其具有很強的應對市場變化的韌性;個人存款金額突破10萬億,位居中國銀行業第四位;零售貸款和墊款規模位居中國銀行業第五位;借記卡發卡量是少數超過10億張的銀行。
“郵儲銀行的線下觸達能力非常強,零售客戶基礎龐大,未來挖掘空間很大”,中信建投證券指出。行業研究人士普遍看好郵儲銀行的零售潛力。
當下,零售金融領域群雄逐鹿,郵儲銀行是如何保持并鞏固自身優勢的?
“這幾年全行把中間業務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收跨越是我們六大戰略之一,近3年年均增幅達到23%。接下來我們還是要狠抓各項業務,比如代銷、理財、信用卡、投行、托管等領域,這些都是郵儲銀行很大的成長點,潛力非常大。”張金良說。
在2021年郵儲銀行的中收同比增速達到了33.4%,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長67.6%,如此強勁的表現,要歸功于郵儲銀行堅定不移地推進財富管理戰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的占比,代理和理財收入貢獻大幅提升。
“通過抓AUM的轉型、財富管理體系的升級來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從而實現AUM的快速提升和結構的不斷優化,使AUM轉型和中間業務能夠實現協同發展”,郵儲銀行副行長張學文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郵儲銀行正以全行專業能力支撐每次客戶服務,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更精準、更完善的服務體驗。
在共同富裕的奔夢路上,郵儲銀行全面升級隊伍、投研、科技能力,將近4萬個網點打造成財富投教中心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平臺助推共同富裕;郵儲銀行還高度重視新市民群體服務,于3月28日發布了新市民金融服務方案,為新市民群體提供高質量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新市民通過善用金融,暢享美好生活。
另據中金公司數據,2021年四季度郵儲銀行信用卡月活同比增幅為79%,在同類App中表現靠前。這得益于該行全面深化信用卡業務體制機制改革,深化場景建設和精細化管理,信用卡業務實現規模平穩增長,信用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22%。
03
支持鄉村振興:涉農貸款占全部貸款1/4
服務鄉村振興,是當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機遇。政策東風,更是助推金融服務在鄉村振興領域大有可為。近日,人民銀行印發了《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導金融系統優化資源配置,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切實加大“三農”領域金融支持。
實際上,近年來金融機構持續加大金融支農力度,以金融科技創新為驅動,加強重點領域支持,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57萬億元,同比多增6343億元。
郵儲銀行是支持鄉村振興的行業先行者。近年來,該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強化科技賦能、政策支撐、產品創新、風險管控和隊伍建設,以推進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為主線,不斷健全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和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
截至2021年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1.61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四分之一,占比居大行前列;建成信用村19.08萬個,評定信用戶363.64萬戶;小額貸款業務開辦以來,累計發放超6萬億元,服務超5,000萬人次。
為了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郵儲銀行還加強服務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創新建設。在原有組織架構的基礎上,郵儲銀行調整優化全行服務鄉村振興機構設置,總分行三農金融服務管理委員會調整為鄉村振興及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總分行在原有三農金融事業部基礎上調整設立三農金融事業部(鄉村振興金融部),形成了支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鄉村振興及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三農金融事業部(鄉村振興金融部)的專業化為農服務組織架構。
金融科技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數字化已經成為郵儲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大特色。郵儲銀行在業內率先旗幟鮮明的提出了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的目標,明確“12345”工作框架,提出服務鄉村振興“十大核心項目”,搭建“渠道+產品+平臺+運營+風控”全方位三農金融數字化發展架構,打造三農金融服務統一品牌,有望與鄉村振興共成長。
04
金融科技引領:近三年總投入超272億
金融科技曾被稱為是銀行業的“二次創業”,以及改變銀行業第二曲線的有力武器,這不僅要求銀行在體制機制、文化上加快變革步伐,也需要領先銀行進行前瞻性探索與布局。
要成為金融科技“標桿性銀行”,離不開金融科技戰略布局與資金投入。近年來郵儲銀行大力踐行科技興行戰略,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數據顯示,郵儲銀行近3年信息科技投入超過272億元,占營收比重超3%。
波士頓咨詢曾表示,大多數銀行在數字化組織變革中都需經歷以下三個階段:數字機會主義,數字化集中主義,數字化行動主義。而傳統銀行體量巨大,想要完成數字化組織變革,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郵儲銀行是“數字化行動主義者”的代表性銀行。
2021年郵儲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動作,是啟動了“十四五”IT規劃編制工作,從企業級視角對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數據架構、金融科技和IT治理進行全新布局,提出“加速度”(SPEED)信息化戰略,整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組織架構創新、產品服務創新。
何謂“加速度”(SPEED)信息化戰略?據了解,S(Smart)代表智慧,即以“郵儲大腦”為依托,實現高效的智慧決策;P(Platform)代表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實現敏捷科技賦能;第一個E(Experience)代表體驗,為用戶帶來一體化的極致體驗;第二個E(Ecosystem)代表生態,打造共生共贏的金融生態圈;D(Digitalization)代表數字化。
“SPEED”信息化戰略的提出,開啟的是新一輪金融科技變革中郵儲銀行的發展新趨勢,通過在科技賦能、體制改革、模式創新方面的變革,對原有業務體系進行了全面梳理和重構,不僅抓住了未來銀行轉型發展的關鍵,釋放出數字化的巨大活力。
技術的領先并非意味著銀行未來發展就是坦途,這需要銀行業加大人才儲備、加快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同時,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底層支撐。
近幾年,郵儲銀行加大了IT隊伍建設,總行IT人員連續兩年實現翻番,郵儲銀行搭建了“青年、骨干、領軍”三級人才梯隊,總行IT隊伍增加到3,400人,全行超過5,300人,自有人員和外包人員已經超過1萬人。同時,該行著力提升信息技術的自主可控水平,去年自主研發、自主平臺應用、敏捷研發占比都提升了10%以上。
在數據基礎設施方面,3年來,郵儲銀行累計開展680項信息工程,企業級應用架構基本搭建完成,從產品、渠道、客戶、風控各個方面實現賦能業務發展,為實現一流大型零售銀行打造了強有力的新引擎,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了服務成本,也提升了客戶體驗。從內部員工到廣大客戶,都明顯感受到了郵儲銀行信息科技的進步。 通過科技賦能,金融服務更主動精準、更符合客戶需求、更觸手可及。尤其是正在建設的新一代
個人業務核心系統,能夠支撐郵儲銀行超6億客戶、18億賬戶,在國有銀行當中是首家基于通用服務器云架構、支持海量交易處理的分布式核心系統,實現了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此外,自2021年11月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國際匯款功能上線以來,系統可用性100%,系統成功率達99.99%。新一代信貸業務平臺實現對公信貸產品的快速裝配,自2021年4月上線以來,累計放款12.46萬筆,放款金額9,424.49億元,打通了對公、零售公私聯動的信貸業務管理生態圈,形成對各類客戶服務的閉環。
與此同時,中郵郵惠萬家銀行有限責任公司獲批開業,郵儲銀行又增加了全新的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和數字生活共享平臺,未來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在數字人民幣業務發展上,郵儲銀行持續完善數字人民幣產品矩陣,累計上線數字人民幣產品功能組件超過230個。
“計劃到‘十四五’末期,全行信息科技要實現較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實現質的飛躍,在國內同業中達到先進水平,我們是很有信心的。”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在該行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當移動互聯網推動客戶需求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當異業競爭滲透金融業務全領域,當開放與融合成為銀行場景拓展的重要主題,銀行業的金融科技模式變革,仍充滿未知與挑戰。
有勇氣變革、多次走在創新前沿,使得郵儲銀行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差異化發展模式,在零售、鄉村振興、金融科技等領域建立了戰略優勢。未來,郵儲銀行持續的變革將走向何方,無疑值得期待。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郵儲銀行強化“六大能力”謀變!總資產增幅等2022-04-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