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縣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重點林區縣,也是“全國林改第一縣”。而武平縣林改之路,亦是郵儲銀行武平縣支行金融服務的創新之路。
2009年,郵儲銀行發放全國首筆用林權證直接抵押的“惠林貸”,把林業資源轉化為金融資源,解決了林農融資難、擔保難等困難。為解決林權證中一證多戶,難抵押的問題,郵儲銀行創新金融產品,推出聯保、擔保、親情貸、合作社+等模式,適應林農的融資需求,得到廣大林農的一致好評。
2021年7月,武平縣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平臺上線試運營,郵儲銀行推出“郵林貸”之林花貸、林果貸、林禽貸、林菌貸、林蔬貸、林茶貸等系列產品,助推了林下經濟的健康發展,郵儲銀行與林下經濟產業帶頭人譜寫著一段段“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奮斗旋律。
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考驗,武平縣以“綠色崛起當先鋒”為載體,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農民從單純利用林木資源向綜合利用林地資源、生態資源和景觀資源轉變,走上“不砍樹也致富”的發展之路。
1998年,鐘亮生從部隊轉業后分配在縣林業局工作,成了一名護林員,日常工作就是巡山、護林。2001年趕上林改政策改革,集體林權分到戶,濫砍濫伐現象得到緩解,林農得到了實惠,而鐘亮生卻“下崗”了。2006年,因父親年事已高,他從父親接手20多箱蜜蜂,開始了他林下養蜂創業歷程,得益于林業的良好發展,在不到兩年時間發展到200多箱,“甜蜜”的背后,卻是創業的艱辛。
2008年2月,一場大雪突如其來,270多個蜂箱埋在厚厚的雪層下,得以存活的蜂群只有25箱。同年10月,因蜂場忽視管理和防治,造成中蜂囊狀幼蟲病暴發。那年,他損失近7萬元,一連串的打擊幾乎將他壓得喘不過氣來。這一年,郵儲銀行剛剛成立,郵儲銀行工作人員上門走訪時發展他成為郵儲銀行首批小額經營性貸款客戶,為其雪中之碳,助其渡難關。他也通過購買各類專業書籍,硬是靠著不斷請教與摸索,從最初的“門外漢”變成養蜂“行家里手”。2009年之后,事業開始蒸蒸日上,鐘亮生成立了龍巖市石燎閣蜂業有限公司,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先進管理模式,成為武平縣養蜂業“蜂王”。
中堡鎮農民連永聰從廈門打工回來后,聽說縣里出臺了政策,對發展林下經濟在技術、資金上都有扶持,便投1萬多元錢養了500多只象洞雞。當時因養殖技術不夠成熟,資金不夠充足,他通過朋友了解到郵儲銀行服務好、利率低,便找到郵儲銀行,申請貸款20萬元用于搭建雞舍及購買飼料等。
“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我有給他們工作人員打了個電話,說想要貸款,沒想到他們第二天就來我養殖場,讓我和老婆足不出戶就可以申請貸款,等審批好了,我們再去銀行簽約。”連永聰笑著說。目前他的養殖場均為標準化養殖場,規模達到5萬羽,每年出產10萬多只雞,產值400多萬元。
越過捷文村村標,就進入東留鎮黃坊村地界,一片片標準化鋼架大棚映入眼簾。里面擺著一株株青枝綠葉的“涼傘”,傘下面是一串串紅色珍珠般鮮紅圓潤的果實,這就是東留鎮的地標性花卉“富貴籽”。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當地村民羅盛金在巡山過程中,偶然間發現山林中被當地人稱之為“涼傘子”的野生花卉長得好看,便開始嘗試將野生花卉“涼傘子”培育成盆栽觀果花卉,他根據“涼傘子”喜慶吉祥的特性,取名為“富貴籽”,富貴籽上市后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多次送到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上參展并連獲金獎。
2009年底,黃坊村村民黃國華回到家鄉,看到當地農民將組好盆的“富貴籽”花卉搬上貨車,就向羅盛金等種植大戶了解市場行情,因東留氣候特別適宜“富貴籽”生長,果實更大更紅,而且更耐掛果,便決心在黃坊村試點種植,經過一段時間嘗試發現黃坊的氣候也很適宜“富貴籽”生長。為擴大種植面積,黃國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并申請了20萬元貸款,在黃國華的帶領之下,黃坊村富貴籽種植面積達1200余畝,年銷售達200萬株以上,產值超1億元。
坐在空中搖籃,閉眼冥想,茶廠飄來幽幽茶香,令人心曠神怡。騎上自行車,穿越層層綠浪,山下卦坑水庫猶如碧玉,藍盈盈的光澤令人陶醉。
武平縣松花寨,距縣城17公里,是明朝武所九圍十八寨之一,是武平縣中山鎮重要景點之一,因長時間無人管理,已成荒山,林改到戶政策落實后,部分山地由龍濟村村民承包經營管理,當地有較多村民種植茶葉,當時在杭州工作的危力云,節假日回茶山上幫忙時,發現該海拔高,氣候適宜茶山經營。2008年年底,危力云辭去杭州的高薪工作斥資400多萬回鄉種植綠茶,因第一次接觸農業,創業非常艱辛,茶葉剛種下去就遭遇干旱天氣,茶苗大量死亡,出現較大損失,因創業投資過大,超出預算,導致資金周轉不足。郵儲銀行員工經常入村宣傳農戶貸款,危力云通過朋友了解到郵儲銀行的貸款政策后,向武平縣支行申請了20萬元農戶貸款,郵儲銀行員工上門受理調查,給予審批20萬元,解決了其燃眉之急,幫助其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經歷過失敗,細心的危力云發現并解決了茶葉種植失敗的問題,其農場經營情況日漸轉好,有了成功經驗,危力云通過整合松花寨茶農,將規模擴大到900余畝。家庭農場推廣以來,危力云改變發展模式,將茶山的經營模式從種植型向旅游型轉型,將茶山打造成武平縣教育基地、攝繪主義攝影基地、團建基地等,取得了較大的知名度。因基地建設需要較多的資金,郵儲銀行持續提供資金支撐,幫助其度過一次又一次資金不足的困境。2021年,林業金融區塊鏈平臺上線試運行,郵儲銀行為更好服務林農,優化林下金融產品,推出“林茶貸”,危力云的貸款也由原先的20萬元提升到30萬元,同時免去原擔保人要求,得到危力云等茶農點贊。
“我能有今天,離不開郵儲銀行的一路幫助,我也見證了郵儲銀行的服務發展!”危力云笑著說。
“林改第一村”捷文村的林農李發生,他從2018年開始從事林下種植,主要種靈芝、香菇和臍橙。去年香菇市場行情好,他決定擴大種植規模,但缺乏資金。正當他一籌莫展之際,有朋友告訴他武平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臺已上線,于是他立即在該平臺申請了20萬元貸款,用于菌棒的采購和后期管護投入。
“前天晚上我通過手機在這個平臺上申請貸款,然后第二天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主動聯系我并核實情況,下午就叫我過去簽約貸款合同,錢就下來了,很快很方便。”李發生激動地說。
以往林農貸款可以通過林權證抵押貸款,但是存在評估難、擔保難、處置難、流轉難等問題,而該平臺的上線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平臺依托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數據庫、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等特點,有效連接林業經營主體、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征信機構,將存儲于不同部門的現有數據實時串聯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有效打破數據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過與政府網站“i武平”互聯互通,打通林農與金融機構“雙向選擇”通道。
鐘亮生等人的案例只是郵儲銀行武平縣支行履行國有大行社會責任、踐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十四五”時期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階段,郵儲銀行武平縣支行根據省市分行“綠色信貸”和鄉村振興要求,圍繞武平縣當地產業,結合“全國林改第一縣”的綠色生態優勢,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創新“黨建+”模式,深化林業金融區塊鏈平臺建設,助力打造武平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光大銀行一季度持續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2022-04-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