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龍巖的幸福答卷】
田野“沃土”就是普惠金融的“熱土”
——龍巖市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執金融畫筆、以服務為彩、用大地為布,精心繪制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國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不斷豐富惠農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持續提升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條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
“986”工程
引金融活水潤澤鄉村沃土
金融活,鄉村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助力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金融政策大有可為。
用金融服務解鎖鄉村振興“密碼”,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986”工程。2020年4月,龍巖市制定出臺《關于開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在139個行政村推動開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活動:示范村農戶建檔面達到90%(含)以上,農戶授信面達到全村農戶數的80%(含)以上,農戶用信面達到全村農戶數的60%(含)以上。通過銀村共建,充分發揮銀行優勢,采用發放系列惠農信貸產品等方式,支持示范村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鄉村建設。
綱舉目張,全市金融系統迅速行動,針對示范村“一村一品”農業發展采取相匹配的金融服務——
農合機構以“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為紐帶,推進農村基層黨建與農信金融資源、金融人才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農業銀行搭建銀村合作橋梁,以產業帶頭人為中心,向上下游有做實事、有真需求的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形成“整村推進”“整產業鏈推進”等模式;
郵儲銀行以支部共建和信用村創建為抓手,引導農村黨員爭創黨員先鋒模范當好鄉村振興帶頭人,引導村民以信用培育實現脫貧致富;村鎮銀行選派本村戶籍客戶經理每周2-3天駐村入戶,為村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量身打造鄉村振興特色信貸產品……
至2020年末,全市139個首批示范村全部完成創建目標,示范村貸款余額23.70億元,貸款增速高達98.37%;示范村貸款平均利率7.16%,比創建行同期涉農貸款平均利率低1.01個百分點。
2021年,我市進一步提出在深化示范村建設中以全市已脫貧的380個原貧困村和134個革命基點村為重點,力爭貸款利率不高于6%、信用貸款占比高于60%,力爭到2022年末全市80%行政村都創建成為示范村。
信用賦能鄉村振興,我市積極探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模式,構筑農村金融“信用高地”。截至2021年末,全市已評定普惠金融信用鄉鎮63個、信用村1123個,廣大信用農戶在融資便利性、可得性和利率優惠方面獲得感十足,全市不良貸款率長期保持全省最低水平。上杭成為全省首家“農村金融信用縣”試點。
此外,我市還堅持“支付為民”,在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基礎上,探索“普惠金融+移動服務”新模式,持續推動助農取款服務點向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轉型升級,讓農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普惠金融服務。目前,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已實現全市行政村全覆蓋。
福農驛站
優質服務架起普惠連心橋
輕輕點開“福農驛站”小程序,農信與您在互聯網上“鄉”遇……19日,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村民華永樂熟練地打開小程序,在線上“福農驛站”遠程辦理金融業務、學習農業知識、瀏覽鄉村趣事。如今,注冊和使用線上“福農驛站”成為農民的新時尚,他們不僅體驗著信息化的鄉村金融服務,也感受到更加智慧的村莊。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龍巖辦事處團結帶領龍巖地區7家行社積極服務和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持續探索、深入實踐,不斷拓展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在龍巖市委市政府、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和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創新推出龍巖市“普惠金融·福農驛站”,為更加高質高效地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儲勢蓄能,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支農新活力。
“普惠金融·福農驛站”線上線下綜合服務體以深化“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為契機,有效整合黨務、政務、村務、農務、醫務、商務、服務、金融等各類資源,為所在地一定范圍內的城鄉居民、商戶、小微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提供集政務、民生、電商、物流、金融“五位一體”和“一站式、多功能、融合性”的線上線下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點。2022年1月,入選“福建省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第三批可復制創新成果”。
農信的探索,得到群眾的呼應。
2021年10月至今,我市已創建7個線下“普惠金融·福農驛站”,線上“福農驛站”覆蓋村(社區)1926個,注冊用戶突破14萬戶、認證用戶突破12萬戶。“福農驛站”線上線下齊發力,用貼心便民的“服務指數”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7個線下“福農驛站”覆蓋村民2.4萬人,上門辦理業務和咨詢人數超2.6萬人次,累計為群眾節省各類費用210萬元;“遠程銀行”辦理貸款2859筆、金額4.18億元;“福農驛站+龍巖e貸”共發放福農驛站認證村民專屬貸款4687筆、金額1.93億元;科技賦能鄉村建設,直播帶貨助農增收、一部手機了解家鄉大小事……村民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在此基礎上,14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市金融監管局批復、市民政局注冊登記,龍巖農信系統7家行社共同捐資設立的“龍巖市福農驛站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為深耕鄉村振興、致力普惠生活的生動注腳。該中心匯聚28個部門資源,在政策對接、決策執行、項目落地上形成系統合力,有效推動民生、金融、科技等多項資源下沉鄉村振興一線。這一“新招”,已被新華財經、中華合作時報等新聞媒體報道,成為“全國首創”。
綠色普惠
紅土地上煥發綠色新希望
把目光聚焦到莽莽山林,一場金融服務的創新實踐正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全國林改策源地捷文村的村民李廣軍是記者的老朋友,他這段時間很忙,每天都扎進大山守護他的林下產業。“我種了臍橙、靈芝,還種了香菇,養了雞鴨,活多得忙不完呢!”李廣軍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日子也過得越來越紅火。助力李廣軍發展的“功臣”就有“普惠金融·惠林卡”。“以前辦理林權抵押貸款要評估、需擔保,而惠林卡則像信用卡一樣,隨時可用,沒用的錢還不算利息,2018年以來共貸了20萬元。”李廣軍說道。
早在2017年,我市就在全國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業務,幫助林農解決發展生產的資金問題,并被銀保監會、國家林草局、自然資源部作為“可復制、可推廣的良好做法”推廣全國。截至2022年3月,全市累計發放“惠林卡”3.42萬張,授信金額達33.12億元,用信金額達21.98億元。
近年來,我市努力探索林業金融服務持續深化、持續創新、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打造踐行普惠金融改革試驗的林業金融創新龍巖樣板。2020年,市林業局聯合市財政局、市金融監管局、人行龍巖市中心支行、龍巖銀保監分局制定出臺《龍巖市林業普惠金融服務專項實施方案》,提出逐步構建全市統一的多層次、全方位林業金融服務體系,著力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路徑,有力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破解林農申貸抵押難、程序多、信息不對稱等問題,2021年我市在武平縣試點,建成全國林草系統首家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臺,實現了林農信息集成、貸款產品集成、精準“雙向選擇”、便捷高效服務。2022年3月,《武平縣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臺》案例入選人民日報“兩山銀行”建設十大優秀案例。在惠林卡推廣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推出低利率貸款產品“興林貸”,一次授信、隨借隨還、循環使用、利率優惠、辦理快捷、使用方便。截至2022年3月末,已發放興林貸9688筆,貸款5.43億元……下好一枚子,激活整盤棋!普惠金融插上創新的翅膀,讓深情的紅土地煥發振興發展的綠色新希望。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辦實事惠民生 2022年光大社保云繳費已服務超22022-05-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