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后的重要推動力量。福建省分行扎根綠色金融沃土,“廣引活水+環評聯動”滴灌綠色產業,“柔性團隊+破壁服務”書寫“無廢實踐”;“創新產品+科技賦能”推動“綠”進萬家,以新金融之能,“碳”路八閩“綠富美”,護航福建高質量發展。截至2022年8月底,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綠色貸款余額超460億元。
在莆田平海灣,一個個佇立在海上的“大風車”正在不停運轉,用綠色能源點亮萬家燈火。
“貸”動產業向“綠”轉
在福清龍高半島東北側的蔚藍海面上,一座座風電機組如一根根“定海神針”,晝夜不歇,將綠色能源送入千家萬戶。這道造福于民的風景線,有著建行持續不斷的綠色共繪。
一眼望去,從強化母子聯動,助力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永泰抽水蓄能電站、泉港區國電投光伏發電項目等能源煥“新”,到緊貼項目需求,主動對接中建海峽綠色建筑科技產業園、詔安西潭光伏農業產業園等綠色園區發展,再到依托信貸、供應鏈等綜合融資,支持三顆樹涂料公司等企業綠色轉型升級……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以綜合融資、綠色通道、足額規模、優惠利率等多維服務,廣引綠色金融活水,滴灌“綠色產業之花”。
引活水增綠,加“環評”護綠。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還將綠色信貸作為信貸投放的“紅線”,通過政企信用評價聯動,實行差異化授信,對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的誠信企業做“加法”,對高能耗、環評不達標的企業做“減法”,為發展守住綠水青山的信貸防線。“十四五”以來,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已累計開展3批次評價,完成159個客戶的環境信用評價。
加力“無廢”家園美
步入甕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廠區,綠蔭如蓋,空氣清新,磷石膏渣沿著循環之路,“華麗變身”。成為建筑原材料和農作物肥料。
作為蛟洋工業區循環經濟重要的一環,甕福紫金“磷石膏循環利用”項目需要充沛的資金。關鍵時刻,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第一時間制定方案,成立跨部門、層級的項目柔性團隊,為項目創新定制專項綠色信貸,配套結算、理財等“融資+融智”綜合化服務,助力這個廢水、廢渣、廢氣循環利用項目順利投產。
實際上,隨著“無廢實踐”在八閩大地全面啟動,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柔性團隊+破壁服務”的綠色快車,已走進循環化利用、無害化處置、“智改數造”減量化等各個領域。福州的紅廟嶺森林式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分行提供綠色信貸、綠色供應鏈等服務套餐,紓解福州“垃圾圍城”難題;綠色債券、金融科技等創新服務,助力福建三鋼等傳統企業智能升級、綠色崛起,專屬理財、造價咨詢等產品,先后參與服務了福州晉安東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等生態項目,當好綠色家園的護航人。
建行工作人員走訪龍巖甕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對接金融需求。
“碳”索綠色共富路
“‘碳’中有真金,空氣能換錢。”去年9月,林農林功秋收到了福州楊橋支行發放的20萬元林業碳匯貸款,成為全市首個林業碳匯金融產品的“賣碳翁”。
聚焦林農融資難,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聯合福州市林業局,將營林產生的林業碳匯價值量作為貸款額度的評估依據,為林農量身打造一款專屬的碳匯金融產品,激活林業資源。
“雙碳”背景下,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一系列與“碳”相關的金融創新正在八閩開花結果。在福州,分行聯合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組委會,推出全國首個“全民參與+數字人民幣+碳中和”展會活動,邀請用戶和參展自測碳賬單,數幣購碳匯,實現成果展碳中和;在泉州,分行聯動建信理財投資全國首單公交類碳中和中期票據,助力當地綠色出行;在三明,分行為福建金森林業有限公司發放系統首筆林業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在南平,分行開展“參與‘一元碳匯’,贏取‘建行生活’消費券”公益活動,助林農增收,共建碳匯林。
綠色“碳”索融入共富,也走進日常。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因地制宜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支行、多措并舉降低自身能耗,通過共建金融示范林、會議碳中和、綠色餐飲、無紙化辦公等方式,增強全員綠色環保、簡約適度的“碳意識”。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雙向奔赴”更有數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創新2022-10-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