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2022年以來,人民銀行福州中支依托“一縣一品貸動‘閩’生”專項行動,聚焦產品創新、服務下沉、要素盤活和信息共享,提升金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打造鄉村振興福建樣板。截至12月末,福建省涉農貸款余額18040.17億元,較年初增加1992.87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農戶貸款、農村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民合作社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11.34%、10.52%和93.45%。
聚焦產品創新 打造農業經營主體專屬信貸產品
探索金融、財政、產業政策融合支持鄉村振興機制,聯合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等部門創新推出農業經營主體專屬信貸產品——“鄉村振興貸”。由農業主管部門定期推送農業經營主體名單,借助省級財政政策資金池為貸款增信,疊加央行支農、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等正向激勵手段,推動“鄉村振興貸”增量、拓面、提質、增效。截至12月末,全省累計發放鄉村振興貸1616筆、金額31.79億元,加權平均利率3.89%。
聚焦服務下沉 優化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
牽頭福建省財政廳、工信廳、農業農村廳、金融監管局、海洋漁業局、林業局六部門開展“一縣一品 貸動‘閩’生”專項行動,強化縣域跨部門聯動,因地制宜下沉金融服務,打造一批名聲響亮的鄉村金融服務品牌,精準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如,福州長樂、泉州安溪、漳州詔安、寧德壽寧和古田等地人民銀行以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題開展“一縣一品貸動‘閩’生”專項行動,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金融產品、加強信用建設、集合“政銀社”合力,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截至12月末,上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129.60億元,較專項行動開展前增長31.10%,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0.08個百分點;加權平均利率4.57%,較專項行動開展前下降45個基點。
聚焦要素盤活 拓寬農業經營主體抵質押物范圍
扎實開展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工作,積極盤活標準化、非標準化和信息類農村生產要素,不斷拓寬農業經營主體抵質押物范圍。如,人民銀行寧德市中支將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試點作為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和閩東特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通過完善農村生產要素流轉融資制度、搭建流轉融資服務平臺、探索特色農業生產要素確權方式、創新特色信貸產品,推動農村生產要素轉化為“真金白銀”。截至12月末,寧德市金融機構結合農村生產要素資源稟賦已創新推出漁排養殖貸、漁排托管貸、倉單質押貸、民宿貸等66種信貸產品,累計融資12.56萬筆、金額144.96億元。
聚焦信息共享 加大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投放
加強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推動金融科技與政務平臺融合,運用大數據、信息化等科技手段,聚合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稅務、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公安司法等政府部門以及電力、稅務、電信運營商等信息,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提供大數據支撐。如,人民銀行龍巖市中支依托“e龍巖”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匯聚市場、稅務、房產、林權等18個部門、45大類、2000余項實時公共信用數據,對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精準“畫像”,創新推出“龍巖e貸”“興閃貸”“智慧快貸”等“秒批”貸款。截至12月末,該平臺撮合線上融資4.02萬筆,授信金額達89.48億元。龍巖武平縣搭建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臺,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林權數據上鏈、林農檔案共享和信貸業務線上申請辦理,截至12月末,該平臺已整合林業經營主體各類信用信息4.7萬條,上線10家金融機構58款信貸產品,貸款1996筆、余額3.43億元。(傅心婕)
責任編輯:林華黎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新羅區:情暖老兵!首批優待證優待項目出臺2023-02-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