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歐洲時報》12月11日報道,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10日宣布,為維護學校秩序和保障國民健康,2018學年起將禁止小學生和初中生帶手機上學。
布朗蓋說:“我們正在研究相關問題,在實施層面可以采取不同形式。使用者可能有教育目的和緊急情況的需要,但原則上手機應當被限制。”他補充說,有幾個中學已成功實施此項禁令。
除了學校秩序框架,布朗蓋強調手機禁令也屬于“對家庭有益的公共健康信息”,對孩子有好處。他提醒家長們不要讓孩子長時間接觸屏幕,尤其在7歲之前。這也是馬克龍競選總統時的承諾。
但預計這項措施的實施將非常復雜。教育法已規定小學和初中上課期間不可使用手機。教師工會方面對此尤為懷疑,一方面,不少父母認為孩子沒手機接不好聯絡;另一方面,搜學生的書包恐將成為學校員工的新工作,而這很容易引發沖突。
據報道,根據2015年Credoc調查,80%的法國青少年配備有智能手機,而2011年該比例為20%。總體情況是從小學四年級起,不少學生便開始配備手機,因為從這個年紀開始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學,家長認為有手機隨時聯絡更放心。同時,手機對青少年的學習、思維和分析綜合能力的影響、甚至干擾也是教育界擔心的問題。
近年來,過度使用手機現象成為許多國家關注的社會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韓國首爾高麗大學教授Hyung Suk Seo團隊于12月1日公布了對手機成癮癥患者的研究結論。發現“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大腦中的化學物質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與焦慮和抑郁癥的人相似。
參加研究的青少年都采取了標準化的測試方法來診斷是否對網絡和智能手機上癮。對智能手機成癮的參與者承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使用干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社交生活、睡眠和工作學習能力。這些青少年在抑郁、焦慮、失眠和沖動方面的“分數”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數不表示網絡成癮的參與者)。好消息是,這些手機成癮的青少年在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后,大腦化學物質比例可以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
醫學專家、“拯救上癮協會”發言人Laurent Karila認為:“智能手機就像一個虛擬的布娃娃或者情人,離開它會讓人感覺到痛苦、感覺到被拋棄。這種感覺類似于吸毒者,與手機分離的恐懼是一種非常真實的情感。”但在國際科學層面,尚未承認“手機上癮”是一種疾病;與此相反,賭博成癮已經被收錄為一種精神疾病。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蓋:法國小學初中將禁用手機2017-12-13
- 該不該讓孩子玩智能手機:父母是孩子的榜樣2017-12-12
- 全球智能手機Q3銷量出爐:三星蘋果華為OPPO小米排名前五2017-12-05
- 研究稱沉迷手機和Wi-Fi上網 青少年易焦慮2017-12-04
- 手機1年不關機會怎樣?這結果萬沒想到2017-12-03
- 馬云說2020年手機消失?2017-11-30
- 英科學家:油炸油煙形成云朵反射陽光為地球降溫2017-11-27
- 劉愷威自稱給楊冪洗過內衣內褲 不介意她翻自己手機2017-11-26
- 有顏值也有配置 最值得購買的熱門手機盤點2017-11-26
- 全球首只克隆犬“史努比”被再克隆 有三只“后代”2017-11-24
- 最新高校資訊 頻道推薦
-
小學操場上“跳蚤市場”好熱鬧 400余名小學生2017-1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