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課改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
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學因“改”而名揚天下,成為當下中國教育最火爆的風景。
其實,杜郎口的經驗也沒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話,“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而核心是一個“動”字,圍繞“動”千方百計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
杜郎口課改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現出三個特點,即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杜郎口課堂在結構上有三大模塊,即預習、展示、反饋。
杜郎口的課堂展示模塊突出六個環節,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點評:今天的杜郎口已經成為了中國課改的代名詞,一所鄉村學校所創造的教育神話,再一次告訴我們:改,才有出路。
昌樂二中的“271”模式
昌樂二中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課改?
在二中,幾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談論升學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他們會說:高考只是教育的副產品,“高考其實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還體現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進生。
271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老師的強調、點撥,并通過反復訓練才能會的。
點評: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課改名校。校長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產品,依靠課改找到了升學的秘訣。
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
兗州一中在杜郎口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的特點,漸變形成了“循環大課堂”模式。
通過改變課堂結構,一改傳統的課后輔導、寫作業練習這樣的舊制,后段變前段,前置變成了預習,課后變成了課前,“把練習變成預習”,從而創造性地解決了課下低效的難題。
“循環大課堂”:
“循環大課堂”注重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號進課堂,通過獨學(自學)、對學(對子間的合作)、群學(小組間合作探究),形成“!”號,然后再通過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號最終變成“。”號。
點評:從改變學生學習狀態入手,走出了一條光明的通途。伴隨課改生成的“學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讀了教育的目標是“使人成為人”。
夏鎮一中“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
“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不是固守而是創生,找到了素質教育的現實落腳點。該模式概括為“一堂課”、“一張紙”。
“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其基本結構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兩大部分;分為自學、釋疑、達標三大板塊;分為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七個環節。
自學包括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和糾錯互評四個環節。
釋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和提煉總結五個環節。
達標包括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兩個環節。三大板塊相互兼顧、相互關聯。
同時,該模式以“教學案”為載體。“教學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的一體化。
它是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結合“自學·釋疑·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特點,集思廣益,兼融教師的個性特點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棄課堂的形式主義,追求課堂的實效。
一方面它是教師集體備課的抓手,便于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學生自學的羅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點評:“自學·釋疑·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破解了素質教育的難題,沒有高調、空洞的理論說教,而都是一些實在、高效的教育細節,不僅僅是便于學生學習,還飽含了濃濃的人文關懷。
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國名校共同體組建之后的第一所“實驗校”。
校長又發明了“新理論”,他說新知的學習不光要臨帖,還要“入帖”直至“破帖”。所謂“破帖”,當然是破繭成蝶的生成。
徐翔說,不管是什么教育,只要開始嘗試著去遵循本質和規律,那就一定會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學·交流”學習模式:
從提前一天將“學案”發放給學生,新知學校即開始了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
把原屬于學生的思維權利通過“自學”還給學生,通過“交流”表達自我的權利。
新知對學生的自學有三個層次的要求:
一是完成學案上老師預設的問題,了解學習文本需要掌握的知識、考查的技能等。
二是要對學案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未涉及到的問題要進行補充,豐富完善。
三是敢于否定書本中既成的事實和結論,并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點評:作為最早提出“臨帖”概念的學校,已然成為連云港市的一所名校。獨有的“自學·交流”模式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證了學生的思維成果。
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
學生這樣評價:“這種新的課堂,讓我感覺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過去怕上課,現在我怕下課。在這種課堂里,不但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膽識和表達能力,現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學校。”
“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遷移、大貫通。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論壇”。
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
“預習展示課”環節,先期讓學生達到掌握70%-80%的目標,并在小組內部由組長帶領,要求每個成員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
“提升展示課”是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通過教師的追問、質疑,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拓展聯系更多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達到“提升”的目的。
“鞏固展示課”則是追求知識的“再生成”,教師要善于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讓有“創見”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獨到思維見解,通過學生“兵練兵”、“兵教兵”、“兵強兵”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再認識和鞏固的“目的”。
點評:“大單元教學”模式立足于“破”,對傳統教學中的“教材編排”、“課時安排”、“學期計劃”、“學年任務”等進行重新組合,實現了對教材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
教育絕不可單純以成績論英雄,但立人學校在升學成績上的“不講理”卻在沈陽市成為“美談”。這所學校的中考成績竟然要超出縣里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
立人敢于實現“零作業”,是因為他們早就自信課上發揮了每一分鐘的效能,用不著再“堤內損失堤外補”。
立人的課堂完成了“六個變身”,變教師“講”為學生“做”,讓學生在“做”中思考,主動探究;變教“書”為教“學”,變灌輸知識為指導學習方法;變集中精力批改作業為集中精力備課;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教師下海精選習題,學生上岸探究創新。
立人的課堂處理好了三個度,一是活與實;二是動與靜;三是收與放。
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
整體教學系統包括“整體整合、兩案呼應、兩型四步”三大板塊。
“整體教學”是“三加工”、“三導”循環式的教學過程。
一是教師加工知識導圖,編制導學案,以圖導案;二是教師加工導學案,實施教學,以案導學;三是學生加工學案,理解、應用、歸納總結,形成學習導圖,以學導圖。
“整體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體呈現、整體組合、整體包干、整體驗收五個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后一節課的教學內容;“2”即自學課和驗收課兩種課型;“4”即四大教學操作環節:目標明確、指導自學、合作探究、訓練驗收。
點評:從整合教材、整體呈現、整體組合,到整體包干、整體驗收,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享受課堂,從而使課堂走向重生。
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
寧達的經驗其實就是“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張項理校長說過的“名言”是:教育必須完成進化,既然要課改,就絕不做拖著尾巴的“類人猿”。
和大多數中國名校共同體的校長達成共識:要提高辦學質量,就必須在“高效課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課堂”優質,才能真正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來。
他們提出“把問題學生當成生病的孩子”這樣的育人理念,他們想方設法激活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努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自主式開放型課堂”:
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個模塊:自學、交流、反饋、鞏固拓展。
課堂劃分為三個模塊:預習、展示、測評。課堂三模塊大致按照時間劃分為:15(分鐘)+25(分鐘)+5(分鐘)。
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合作單位,每間教室分為9個小組。每個小組依據好、較好、一般三個層次組合,每組6到8人,設立小組長和副組長兩名。
預習課圍繞的學習目標叫“課堂指南”,“課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構成:一是學習目標;二是重點、難點;三是學習過程;四是當堂測評;五是拓展提升。
點評:這所學校曾被認為是“撿破爛兒的學校”,但今天寧達中學已經成為全國課改名校,也成為了當地學生向往的學校。
鄭州102中學“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
崔振喜校長說,找到一種東西取代黑板。這種東西就叫交互式電子白板。
“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模式由“預習、展示、調節、達標”四個環節組成。
學生們把預習好的導學案及課堂展示的內容課前上傳,板書、展示、表演、提升,上課時不用忙著記筆記和在黑板上臨時書寫,擠出的大量時間可以用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
借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過程可以十分緊湊、高效,而且交互式電子白板還有儲存、記憶功能,自由調用,學生鞏固和反饋也變得十分方便快捷。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主要依托交互式電子白板,推進新課程理念下新的課堂模式,使師生的交互合作成為一種常態和現實,人機互動、師生互動、遠程互動成為現實。
點評:102中學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他們把高效課堂的先進理念與現代技術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課程,實現了新技術與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五環大課堂”
人們評價說,銅都雙語學校的課改,破解了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大”的難題,變“留人才”為“造人才”,使學校具有了師資自主再生能力。
突破了民辦學校“生源基礎差”的瓶頸,變“選學生”為“育英才”,使學校具有了“促進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環大課堂”:
建構“三模五環六度”課堂運行機制,其中“自學指導”、“互動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課堂核心元素的設計,將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化為高效課堂的實際生產力。
自研課、展示課、訓練課、培輔課、反思課等五種課型架構成“五環大課堂”。
“三模五環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結構”和“方法”是兩大原點。
“三模”是指“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三大導學模塊。
“五環”是指導學流程中要經歷“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五大環節。
“六度”是要求教師導學設計及課堂操作過程中要重視學習目標的準確度、自學指導的明晰度、合作學習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適度、當堂反饋的有效度。
點評:被譽為安徽課改的“小崗村”,破解了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的瓶頸,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成為當地課改典范。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槍擊慘劇一再上演 美媒忍不住說這話:看看人中國怎么控槍!2018-02-23
- 韓交接犯規拿金牌中國加拿大被判犯規 平昌冬奧會令人心寒2018-02-22
- 中國首枚獎牌誕生 劉佳宇平昌冬奧單板滑雪U型場摘銀!2018-02-13
- 美軍在中阿邊境空襲“東伊運” 反恐合作,美想拉中國入伙?2018-02-11
- 意大利一華人餐廳遭持槍搶劫 老板被槍擊后持刀驅離歹徒2018-02-11
-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大國的根基,印度要從根兒上挑戰!2018-02-09
- 家門口看梅球王不是夢!中國將邀請阿根廷赴華熱身2018-02-07
- 平昌冬奧會9號開幕 中國代表團團部及隊伍到仁川2018-02-07
- 中國宣布反導試驗成功 外媒議論“誰是假想敵人”?2018-02-07
- 中國駐俄羅斯使館與俄外交部官員舉行新年聯誼活動2018-02-06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杭州男生將赴劍橋留學:差點不想去嫌校園冷清2018-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