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學期末,“劃重點”成了老師糾結,學生期待的話題。盡管部分高校嚴令禁止教師給學生劃重點,但一些通融的老師仍然以各種形式方便學生復習迎考,因此,每到學期末,尤其是最后一節課,老師會發現,課堂上座率很高,學生也特別認真。
那么,高校老師期末到底該不該給學生劃重點呢?學生對劃重點又是什么態度?來看大學生記者團的調查。
【一項調查】
近九成學生認為考試應該劃重點,復習更高效
大學生記者團隨機抽取110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高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4.55%的學生選擇“必修課老師在期末考試前會劃重點”,5.45%選擇“選修課老師會劃重點”,另有30%的學生表示所有任課老師都會劃重點供學生復習,僅一成學生遇到的任課老師不劃重點,讓學生自由復習。
對于老師期末考試劃重點的態度,86.38%的學生表示贊同,10.91%的學生認為“應當視科目而定”,2.73%的學生持保留態度。究其原因,幾乎所有受訪學生都認為劃重點能讓復習更高效、更有針對性,能夠順利通過考核,但也有19位同學認為這樣做“只是讓成績單好看,并沒有實際作用”“對平時認真上課、學習的同學來說不公平”。
某校外語專業一位受訪學生表示,為了保證考試通過率,她的大多數任課老師都會將考試題型和考試的范圍透露給學生。“當然,這種時候老師之間的差異就在于考試范圍的大小了。對于那些比較通融的老師,同學們都是比較歡迎的;對于平時嚴厲,考試也很嚴厲的老師,同學們從來都心懷敬畏;而最不受待見的老師就是平時看起來溫和,掛科卻毫不留情的、不劃重點的,同學們會默默地在背后封他們為‘笑面虎’。”
【兩種聲音】
學生說:“臨時抱佛腳”實屬無奈
要問為什么總“臨時抱佛腳”,大多數學生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在“課堂”。某校中文專業大二學生小周說:“有些老師就是照本宣科,又沒有能吸引學生的拓展延伸,導致同學們提不起學習興趣,上課補覺或者直接逃課也就見怪不怪了。所以到了期末,就只有靠老師劃重點來‘臨時抱佛腳’。”
采訪中,也有同學對公共必修課的存在表示不解。“像思想道德修養、軍事理論這種必修課是教育部的硬性要求,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但實際情況可能并沒有達到這個效果。這種大班課全校都得上,學生容易走神。老師如果水平不足,就只能靠點名來留住學生。這樣的課,加上厚厚的一本教材,要是不劃重點,想要通過考試還是很費心力的。”一位國貿專業大三學生說。
老師說:學習還得靠學生自身
面對同學們的看法,江理工一位老師認為,劃重點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學生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學習動力。
這位受訪老師說,考試前劃重點只能解決一時之需,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當前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他一般不會跟學生劃重點。“一方面,這是學校不允許的,對那些平時上課認真的同學未免不公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學生能在平時注重學習和積累,不要荒廢大學四年時光。”
當然,也有高校老師表示,如果不劃重點,期末學生給的評價就很難看,甚至出現大面積掛科的情況,對老師來說壓力也很大。
【解決之道】
多出課外拓展題型,考核機制可以多元化
那么,如何才能減少學生對“劃重點”的依賴呢?采訪中,有學生希望老師能在期末考試時,多出一些課外拓展題,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而不是設置很多分值都依靠教科書才可以拿到的題目,如此一來,同學們既不會過分依賴老師劃重點,對認真學習的同學來說也比較公平。
有的老師想到“高招”:以多元化機制完成對學生的考核。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李老師就采用開閉卷相結合的方式,讓鞏固、拓展兩不誤。據他介紹,學生的期末考試內容分為:20%的平時分、40%的開卷成績分、40%的閉卷成績分。“首先,我加了20%的平時分,讓學生在上課期間積極參與課堂;40%的閉卷分,我會在考試之前提前劃出重點;40%分是關于本學期學習的拓展,采取的是開卷的形式,這樣既照顧了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基礎好的學生有個提升。”而對于這個新穎的考核方式,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示非常贊同。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期末考試前后 大學生“要分”現象值得深思2018-01-26
- 9歲男孩患癌 一人在隔離罩里完成期末考試得95分2018-01-22
- 期末考試不會做 學生畫表情包“求一分回家過年”2017-01-17
- 期末考試不會做 學生畫表情包“求1分回家過年”2017-01-16
- 期末考試快來了 學霸教你這樣復習效率更高!2016-12-06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杭州男生將赴劍橋留學:差點不想去嫌校園冷清2018-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