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國內某大學校長因學術不端行為,被撤消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收繳尚未使用完的基金,2篇論文被海外SCI期刊撤稿……
近年來,類似這樣的嚴重學術失信、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這位校長依然安坐校長寶座,許多學術造假者依然可以參與其他項目研究。
“這說明,在中國學術造假的成本太低,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沒有動真格。”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對科技日報記者說道。
2015年,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通知;2016年,以科技部牽頭的1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同年,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2016年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外通報2015—2016年期間查處的8個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并公布近期查處的61份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決定。
“學術治亂過程中多頭治理現象非常嚴重,沒有形成統一有效的學術信用體系是根本癥結所在。”胡剛說,相關部門不是沒有意識到學術不端行為的嚴重性,但是在處理學術不端行為上名硬實軟、缺少“牙齒”。
美國知名網站“抄襲監察”發布的報告甚至建議中國政府、大學和機構、出版商應該采取措施,阻止“中國研究滑向深淵”。
胡剛說,早在2007年,科技部聯合教育部、自然科學基金委等6個部門就共同建立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制度。現在看來,這一聯席會議制度失之于虛、失之于軟,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
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在社會信用體系之中,增加學術信用體系;二是各部委應研究制定相對統一的學術失信、學術不端行為認定和懲戒辦法,明確失信不端行為的具體情形,受理主體、處理流程、懲處措施等條款;三是建立國家學術信用大數據中心,對違規者除接受學術處理外,同時還應受到社會信用體系框架內其他形式和內容的約束和限制。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英名校聯盟23所大學曝學術造假 聯盟含牛津劍橋2017-03-31
- 不負重托 謀良策出實招2017-03-04
- 政協委員們費勁寫的提案 落實了多少?有多少被采納?2017-03-03
- 全國政協委員抵京:為發展獻良策 為民生鼓與呼2017-03-02
- 趕緊來看,這些被說得很高端的配置!成本卻很低2017-02-16
- 福建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借力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去2017-02-09
- 福建政協委員聚焦自貿試驗區建設 機遇與挑戰并存2017-01-23
- 深圳一政協委員石智捷墜樓身亡 訃告稱其抑郁 石智捷個人資料2017-01-20
- 政協委員午休“潛逃”回醫院做手術:人命大于天2017-01-15
- 多篇問題論文牽出灰色產業鏈:學術造假竟成“窩案”2016-12-19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杭州男生將赴劍橋留學:差點不想去嫌校園冷清2018-0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