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圍繞國際學校的無非這幾個話題:中產、非京籍、出國留學、轉學等等,也有很多人是為了跟風讓孩子去國際學校,上國際學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來看看知乎網友怎么說國際學校吧。
上國際學校真是個無底洞?
國際學校的學費大多在10-25萬之間,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此之外,還有更多額外支出:比如為了保證成績,需要通過AP、托福、ACT、SAT等標化考試,為此參加補課和培訓班,全外教上課、私人家教(大約500/小時),一次課程至少需要40多個小時。
除此之外,各種興趣班,國際學校中大熱的項目比如:馬術、冰球、橄欖球等等,每個項目每年1萬都收不住。
就讀北京德威國際學校的王詩齡
再比如,參加一次學校的活動,夏季有夏令營、夏校(按學分計算)、平常有比賽活動等,冬天冬令營、寒假等,出國的一次花費可能2萬不止,國內稍微便宜點的可能也需要1萬。還有孩子申請國際學校的注冊費、申請海外院校的中介服務費用…
這還不算孩子個人的日常開銷,衣服、電子產品、旅行等等,新浪教育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顯示,旅行支出也是國際教育家庭的重要支出選項。
這一套下來,有網友算過,從小學到高中出國前,包含學費、培訓費等,大約花費800萬。大家就知道“碎鈔機”“無底洞”這些詞”是怎么來的?
知乎劉XX:國際學校和雙語教育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要看家長對于中文和中國文化的態度。可以籠統地說,上純正的(需要身份要求,或者是能夠有資質接受外籍學生)國際學校,對于中國孩子來說是+英語,-中文,-數學的一個過程。
當然國際學校里的教育經歷完全不同,例如北京ISB的體驗式學習,孩子們學習天文學,就能夠大巴車帶著孩子去天文觀測臺,夜晚進行實際觀測;孩子學習marketing的概念,就可以去北京的5星酒店marketing部門直接和marketing director交流(這個酒店director和CEO都是學生家長。)
個人體驗是國際學校里家長的家庭條件都非常好,比中產要高,因為學費基本25個,summercamp有各種國家的都要去參加,練個體育(打網球)就要請私教,學個樂器就不用說了,教育的投資是巨大的。家長朋友們想要從公立基礎教育轉國際學校走出國道路的,資金情況如果不是特別優渥,需要好好考慮一下。這基本是個無底洞。
用錢解決不了的事情
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很多家長用錢可能買來的是“巨坑”,此前國際學校家長圈揭露過,國際學校機構網站撲朔迷離,致使家長信息被賣。
匿名用戶:之前被遠播教育和其他的國際學校介紹機構坑過,現在馬后炮地想想,要真是好的國際學校孩子擠破頭都進不去,那還需要靠著機構來做宣傳。所以千萬不要看那些機構把學校胡吹得各種高大上就真心動了。大坑啊。
還有些在北京沒有戶口的國際學校家長們,孩子沒學籍,甚至沒中國國籍上了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突然遭遇家庭變故無法支付學費的。要說給孩子掏盡了心思和財力,但還是應該給家庭留一些應對變故的底氣。跟風實在要不得。早做準備為妙!
于大博:我自己就在一個國際學校念得高中,父母就是想把我送出去但是怕我走太早學壞,所以還沒經歷中考就被送去念初三。周圍人都覺得我父母有錢,孩子成績不好就送國際學校(我成績還不錯?)但是也有羨慕說這樣孩子課業壓力會小一點然后也被忽悠過去的。
晶鑫:公立學校能上當然好,問題不是國家讓上嗎?不上公立學校就只能去國際學校和私立學校了。兩者價格相差不是太多,但是你在私立學校學完了有膽子回家高考?還是要出去留學不是?既然橫豎都要出國上大學,為何不早做準備?
對于大部分北漂來說,戶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學區房不僅貴而且政策說變就變。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從孩子一生下來就沒打算在中國讀書就業。
懷孕的時候想方設法去美國,就為了給孩子一個美國國籍;然后幼兒園選擇雙語的,小學初中選擇國際學校,高中讀一半就出去了,然后在美國高考就業,等孩子結婚以后全家都搬到美國去。我見過因為在美國待產照顧不周母子雙亡的。
我見過父母因為疾病導致沒有錢維持孩子在國際學校的教育,但因為孩子的美國國籍又無法在中國學校接受教育從而輟學的。我見過孩子在美國讀了大學后在美國找不到工作也回不到中國的。大家權衡一下利弊,自己選擇吧。
上國際學校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很多人都認為,國際學校很輕松,國際學校就等著用錢買出國就行,可是你不知道還有些學生永遠在奮戰:托福、SAT、AP課程、A-level課程…
上海某國際學校學生:高二開始SAT的備考,會有一本官方指南涵蓋考點,然后大家會狂刷歷年的真題以及專項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分數,詞匯量要求基本是近一萬,而且中國大陸沒有設置考點,所以每隔幾個月整個十一年級都會消失飛出去參加SAT考試,考試都是在周六。IB真的很苦,但咬牙讀完真的感覺大家都太酷了!三年里干了這么多事,也是很有成就感。
知乎鰻魚很好吃:就高中最后兩年來說最后中文英文都會是母語,我中文選了文學,英文是語言文學。國際學校除了美國是AP,其他都是IB,非常有競爭力。大致是六門課,兩個語言,數學必修,三門難度大,三門普通難度可以自己搭配。另加哲學課,CAS社區活動和3000-4000字的畢業論文。累成狗。
選擇國際學校真是不能草率,前面的案例給我們敲響警鐘:你知道在國際學校干什么嗎?進入國際學校的孩子,人生路徑有什么不一樣嗎?你期望孩子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呢?孩子是不是適合國際學校?選擇國際學校最重要的點是什么呢?有人認為是硬件環境…
知乎匿名用戶:高中坐標深圳,現在在香港讀大學,從普高國際部轉去的國際學校,算是美國英國兩套體系都有所了解(主要還是讀的A-level),這里面遠遠不像普高就高考一個體系那么簡單…國際學校只是一個籠統的定義,可以理解為以上國外大學為目標的學校。建議有打算讀國際學校的各位先做好功課,再做決定,不然后悔真的來不及。
知乎jcup:我從國際學校出來的,跟你說一下最大的觀感:
國際學校比較好的優點:
1.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靈活性
2.學生的語言能力
3.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有更多時間從事課外活動,有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當然以上是很簡短的概括。
我以前有同學托福裸考滿分,也有考60的。有同學進了哈佛,也有同學讀野雞大學。有同學進入了頂尖公司,也有同學什么工作都找不到。國際學校并不是神丹,更不是什么唯一的出路。家庭環境、父母的關愛同樣也重要。沒有所謂的最好,只有更適合。選擇對的路才能夠走的更遠。
我的孩子適合國際學校嗎?
1.他學習的自主性強嗎?
2.他吸收能力好嗎?
3.他能接收外界新鮮的事物嗎?
4.我想讓他變成什么樣的人?
知乎KontaTakeshi:我讀的就是國際學校,就憑學校衛生間有獨立隔間有坐式電動馬桶這一點也應該把孩子送去。當然,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空調新風等等空氣調節設備和其它硬件。至于公立學校,你去衛生間瞅一眼!再說了,國際學校學費都交不起,那說明你其它方面購買力也很低啊。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國際學校學生自述:出國后才懂得成長的含義2019-04-03
- 國際學校與美國高中哪個學費更貴 你絕對想不到2019-03-06
- 國際學校擇生原則:孩子具備這些素質會為自己加分2019-02-27
- 最新教育資訊 頻道推薦
-
澳維州推廣語言項目 幼兒園兒童可學習漢語普2019-04-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